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炳祥专利>正文

加固单元及髓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37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固单元及髓内固定装置。该加固单元包括连接座、螺座及第一螺钉,连接座用于与髓内插件固定;螺座固设于连接座上,螺座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通孔方向与髓内插件的长度方向相交或异面;第一螺钉通过第一通孔可拆卸设置于螺座上。该加固单元能够提高髓内插件的抗旋转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髓内固定装置的可靠性。该髓内固定装置采用了该加固单元具有更换的抗旋转能力,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固单元及髓内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固单元及髓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由于其解剖及血供的特殊性,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尽管近年来手术、麻醉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等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主要并发症仍居高不下,病死率也并未明显下降,遂称之为"尚未解决的骨折"。因髓内固定装置能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有利于减少创伤面积,提高手后愈合效果。目前大部分股骨颈骨折会采用髓内固定装置进行治疗。但临床应用发现,传统的髓内固定装置的抗旋转能力差,导致股骨的骨折线易发生偏转,不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固单元及髓内固定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固单元,包括连接座、螺座及第一螺钉,连接座用于与髓内插件固定;螺座固设于连接座上,螺座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通孔方向与髓内插件的长度方向相交或异面;第一螺钉通过第一通孔可拆卸设置于螺座上。上述加固单元使用时,将连接座与髓内插件固定连接。应用于股骨颈骨折骨折治疗时,连接座随髓内插件插设于股骨中,然后可以将第一螺钉通过第一通孔钉入股骨头,进一步固定髓内插件,能提高髓内插件的抗旋转能力,有利于保证股骨的骨折线对接可靠。如此,该加固单元能够提高髓内插件的抗旋转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髓内固定装置的可靠性。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螺座与连接座的夹角大小可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螺座与连接座转动连接,且螺座与连接座之间设有锁紧结构;当锁紧结构松开时,螺座可相对于连接座转动,当锁紧结构锁定时,螺座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或者,连接座设有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螺座设有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至少为两个,并间隔设置于螺座上;至少有一个第一通孔的侧壁设有内螺纹结构,第一螺钉包括与内螺纹结构螺接配合的第一螺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有一个第一通孔为光孔,且第一螺钉在光孔内的位置可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通孔方向与第一通孔的通孔方向相交或异面;加固单元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通过第二通孔可拆卸设置于连接座,紧固件包括凸出第二通孔设置的第二螺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包括插接体,第二通孔贯穿插接体设置;或/和,连接座还包括止转部,止转部设置于第二通孔的外侧壁上。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髓内固定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加固单元,髓内固定装置还包括髓内插件、第二螺钉、第三螺钉及第四螺钉,髓内插件与连接座固定连接,髓内插件还设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及第五通孔,第三通孔靠近连接座设置,第四通孔设置于第三通孔与第五通孔之间,并靠近第三通孔设置,第四通孔的通孔方向与第三通孔的通孔方向异面,第五通孔远离连接座设置;第二螺钉通过第三通孔可拆卸设置于髓内插件上,且第二螺钉与第一螺钉异面设置;第三螺钉通过第四通孔可拆卸设置于髓内插件上,且第三螺钉分别与第一螺钉及第二螺钉异面设置;第四螺钉通过第五通孔可拆卸设置于髓内插件上。上述髓内固定装置使用时,加固单元通过连接座与髓内插件固定连接。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时,髓内插件通过股骨上开设的通孔插入股骨内;连接座随髓内插件插设于股骨中,通过第五通孔将第四螺钉钉入股骨中,并将髓内插件固定于股骨上;再通过第四通孔及第三通孔分别将第三螺钉及第二螺钉钉入股骨中,从股骨的股骨颈或骨干处钉入至股骨的股骨头内,完成股骨骨折位置的对接固定;最后再将第一螺钉通过第一通孔从股骨颈的皮质骨钉入股骨头,利用皮质骨进一步固定髓内插件,能提高髓内插件的抗旋转能力,有利于保证股骨的骨折线对接可靠,避免发生偏转,有利于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及第三螺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断开的两块骨头的连接,在股骨颈和股骨头内部相互交叉,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观察,呈现出“三角形”固定结构,有利于提高了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且与传统的植入方式相比,能够降低了对骨质的影响,减少骨质的缺损,能起到了保护血运的作用。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通孔方向与第一通孔的通孔方向相交或异面,加固单元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通过第二通孔可拆卸设置于连接座,紧固件包括凸出第二通孔设置的第二螺杆;髓内插件的一端设有安装体,安装体设有与第二螺杆螺接配合的螺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包括插接体,第二通孔贯穿插接体设置;安装体设有与插接体配合的连接孔,连接孔设置于螺孔的上方,并与螺孔呈阶梯孔状;或/和,连接座还包括止转部,止转部设置于第二通孔的外侧壁上;安装体设有与止转部定位配合的配合部。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髓内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冠状面)。图2为图1所示的髓内固定装置的半剖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髓内固定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加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髓内固定装置的应用实例示意图(冠状面)。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髓内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冠状面)。图7为图6所示的髓内固定装置的后视示意图(矢状面)。图8为图6所示的髓内固定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水平面)。图9为图6所示的连接座与螺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6所示的髓内固定装置的应用实例示意图(冠状面)。图11为再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髓内固定装置的正视示意图(未示意螺钉)。附图标记说明:100、加固单元;110、连接座;112、第二通孔;114、插接体;116、止转部;120、螺座;122、第一通孔;124、第一内螺纹结构;130、第一螺钉;132、第一螺杆;140、紧固件,142、第二螺杆;200、髓内插件;210、第三通孔;220、第四通孔;230、第五通孔;240、安装体;242、螺孔;244、连接孔;246、配合部;300、第二螺钉;400、第三螺钉;500、第四螺钉。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固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与髓内插件固定;/n螺座,所述螺座固设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螺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通孔方向与所述髓内插件的长度方向相交或异面;及/n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螺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与髓内插件固定;
螺座,所述螺座固设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螺座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通孔方向与所述髓内插件的长度方向相交或异面;及
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螺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座与所述连接座的夹角大小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座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且所述螺座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设有锁紧结构;当所述锁紧结构松开时,所述螺座可相对于所述连接座转动,当所述锁紧结构锁定时,所述螺座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连接座设有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所述螺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至少为两个,并间隔设置于所述螺座上;至少有一个第一通孔的侧壁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螺钉包括与所述内螺纹结构螺接配合的第一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固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第一通孔为光孔,且所述第一螺钉在所述光孔内的位置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加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通孔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的通孔方向相交或异面;所述加固单元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紧固件包括凸出所述第二通孔设置的第二螺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插接体,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插接体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祥
申请(专利权)人:刘炳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