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髓内钉远端防滑瞄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01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髓内钉远端防滑瞄准器,包括把手、瞄准导杆、远端定位支架和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把手、瞄准导杆和远端定位支架依次连接,所述远端定位支架远离瞄准导杆的一端穿设有压定杆,所述远端定位支架和压定杆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压定杆靠近锁紧螺杆的轴线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杆体,所述压定杆与杆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使用该瞄准器时,两个杆体与病人的骨头的外周面抵接,将现有的压定杆的单点接触改进为多点接触,减少压定杆与骨头的相对滑移,对远端定位支架进行定位,使瞄准导杆不易产生偏移,从而提高瞄准器的对准精度,减少手术失败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髓内钉远端防滑瞄准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髓内钉远端防滑瞄准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有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闭合牵引复位和切开牵引复位的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等。使用髓内钉固定方法时,在髓内固定的治疗过程中,由于骨干内径不一,特别是骨头远端的髓腔大和骨头特有的生理弧度,使压定杆抵在骨头的外周面的时候,经常会发生打滑,致使瞄准器无法精确地使钻孔方向对准髓内钉的交锁孔,从而导致手术中髓内钉远段锁孔瞄准困难、手术时间的延长,甚至会造成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髓内钉远端防滑瞄准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髓内钉远端防滑瞄准器,包括把手、瞄准导杆、远端定位支架和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把手、瞄准导杆和远端定位支架依次连接;所述把手为具有回拐弯曲的构件,所述锁紧螺杆穿过把手,并且穿过把手的一端与外设的髓内钉螺纹连接;所述远端定位支架拐折,并且远离瞄准导杆的一端悬空;所述远端定位支架远离瞄准导杆的一端穿设有压定杆,所述远端定位支架和压定杆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压定杆靠近外设的髓内钉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杆体,所述压定杆与杆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杆体最大张开角度的限位组件。通过上述方案,使用该瞄准器时,医护人员将瞄准器与髓内钉连接,锁紧螺杆穿过把手后与髓内钉螺纹连接,使髓内钉与瞄准器相对固定;随后医护人员安装压定杆,将压定杆逐渐向下推动,两个杆体的下端相互远离,当两个杆体的张开角度被限位组件所限制时,两个杆体与病人的骨头的外周面抵接,将现有的压定杆的单点接触改进为多点接触,减少压定杆与骨头的相对滑移,对远端定位支架进行定位,使瞄准导杆不易产生偏移,从而提高瞄准器的对准精度,减少手术失败的风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压定杆,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杆体的铰接端并且沿杆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块在限位槽内绕杆体与压定杆的铰接轴旋转,两个所述杆体之间的最大张开角度设置为75°至1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槽包括弧形面、槽底以及两个侧壁,所述弧形面、槽底以及两个侧壁形成四面的槽体,所述限位槽的两个开口设置于压定杆的外周面以及压定杆的下端面,所述弧形面的圆心设置于杆体与压定杆的铰接轴上,所述限位块远离杆体的一端设置有与限位槽的弧形面半径相等的圆弧面。通过上述方案,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弧形面抵接,避免病人的肉块大量进入限位槽内,使压定杆与杆体之间的最大张开角度变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槽的槽底以及限位块相抵接。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复位弹簧使两个杆体张开时,两个杆体远离铰接端的一端之间始终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使两个杆体对骨头的外周面的夹紧力变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为圆弧杆,所述导向杆圆弧的圆心设置于压定杆与杆体的铰接轴上,所述导向杆远离限位槽的槽底的一端穿过限位块,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导向杆。通过上述方案,导向杆对复位弹簧进行导向和限制复位弹簧的绳索方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用于收纳复位弹簧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开口朝向限位槽的槽底。本技术在髓内钉固定手术中作瞄准定位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压定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00、把手;200、瞄准导杆;300、远端定位支架;400、锁紧螺杆;500、髓内钉;600、压定杆;610、第一组成部;620、第二组成部;621、限位槽;622、导向杆;623、连接板;630、杆体;631、限位块;632、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3,一种髓内钉500远端防滑瞄准器,包括把手100、瞄准导杆200、远端定位支架300和锁紧螺杆400。把手100与瞄准导杆200通过两个螺栓固定连接,远端定位支架300固定连接于瞄准导杆200远离把手100的一端。在使用该瞄准器时,操作者将髓内钉500安装在把手100上,髓内钉500靠近把手100的一端与锁紧螺杆400螺纹连接,通过锁紧螺杆400与把手100相对固定。远端定位支架300上穿设有压定杆600。压定杆600包括第一组成部610和第二组成部620,第一组成部610与第二组成部620形成为“T”字结构,第一组成部610远离髓内钉500设置,第二组成部620穿设于远端定位支架300。远端定位支架300与压定杆600之间设置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与远端定位支架300螺纹连接并且尾端与第二组成部620的外周面抵接。第二组成部620靠近髓内钉500的一端突出有半圆形的连接板623,连接板623上开设有两个铰接孔,连接板623与两个杆体630连接,杆体630上开设有铰接孔,杆体630上的铰接孔与连接板623上对应的铰接孔通过铰接轴相连并且相互铰接。杆体630为半圆柱杆,两个杆体630拼合时组成的圆柱杆的直径与压定杆600靠近髓内钉500的端部的直径相等。第二组成部620靠近髓内钉500的一端开设有两个限位槽621。两个限位槽621关于第二组成部620的轴线中心对称。限位槽621包括弧形面、槽底以及两个侧壁,所述弧形面、槽底以及两个侧壁形成四面的槽体,限位槽621的两个开口设置于第二组成部620的外周面以及第二组成部620的下端面,弧形面的圆心设置于杆体630与压定杆600的铰接轴上。杆体630的铰接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31,限位块631向远离杆体630的方向延伸。限位块631远离杆体630的端面设置为与限位槽621的弧形面半径相等的圆弧面,限位块631的圆弧面与限位槽621的弧形面相抵接。限位块631在限位槽621内绕杆体630与第二组成部620的铰接轴旋转。限位块631与限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髓内钉远端防滑瞄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00)、瞄准导杆(200)、远端定位支架(300)和锁紧螺杆(400),所述锁紧螺杆(400)、把手(100)、瞄准导杆(200)和远端定位支架(300)依次连接;所述把手(100)为具有回拐弯曲的构件,所述锁紧螺杆(400)穿过把手(100),并且穿过把手(100)的一端与外设的髓内钉(500)螺纹连接;所述远端定位支架(300)拐折,并且远离瞄准导杆(200)的一端悬空;所述远端定位支架(300)远离瞄准导杆(200)的一端穿设有压定杆(600),所述远端定位支架(300)和压定杆(600)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压定杆(600)靠近外设的髓内钉(500)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杆体(630),所述压定杆(600)与杆体(630)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杆体(630)最大张开角度的限位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髓内钉远端防滑瞄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00)、瞄准导杆(200)、远端定位支架(300)和锁紧螺杆(400),所述锁紧螺杆(400)、把手(100)、瞄准导杆(200)和远端定位支架(300)依次连接;所述把手(100)为具有回拐弯曲的构件,所述锁紧螺杆(400)穿过把手(100),并且穿过把手(100)的一端与外设的髓内钉(500)螺纹连接;所述远端定位支架(300)拐折,并且远离瞄准导杆(200)的一端悬空;所述远端定位支架(300)远离瞄准导杆(200)的一端穿设有压定杆(600),所述远端定位支架(300)和压定杆(600)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压定杆(600)靠近外设的髓内钉(500)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杆体(630),所述压定杆(600)与杆体(630)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杆体(630)最大张开角度的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髓内钉远端防滑瞄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631)和限位槽(621),所述限位槽(621)开设于压定杆(600),所述限位块(631)固定连接于杆体(630)的铰接端并且沿杆体(63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块(631)在限位槽(621)内绕杆体(630)与压定杆(600)的铰接轴旋转,两个所述杆体(630)之间的最大张开角度设置为75°至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春水肖平刘燕洁汪灿彬熊想莲林超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