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均震专利>正文

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35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鞋底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该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包括底面、顶面和用于连接底面与顶面的侧面,底面与侧面之间形成的内腔中设置有若干蜂窝孔,蜂窝孔中均放置有充气橡胶珠,充气橡胶珠按照直径由大到小分为第一充气橡胶珠、第二充气橡胶珠和第三充气橡胶珠,与脚心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一充气橡胶珠,与脚指弯曲部的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二充气橡胶珠,与脚后跟和前脚掌的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三充气橡胶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减轻鞋底重量,鞋底支撑性、稳定性、曲挠性和弹性减震效果佳,不易变形,弹力持久,提高运动过程中脚步舒适度,缓解足部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底结构
,尤其是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
技术介绍
运动鞋鞋底的支撑性、稳定性、曲挠性和良好的减震性是运动鞋的重要指标。现有的运动鞋,为了增强鞋底抗压能力,提高鞋底弹力,通常采用高弹耐磨的橡胶材质,且在鞋底内腔开设能够起到减震缓冲作用的空腔结构。此类鞋底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1)重量不够轻,剧烈运动持续时间较长时脚部疲劳度大;(2)弹力效果不够持久,运动鞋穿一段时间后鞋底容易产生下凹变形,影响鞋底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极大减轻鞋底重量,鞋底支撑性、稳定性、曲挠性和弹性减震效果佳,不易变形,弹力持久,提高运动过程中脚步舒适度,缓解足部疲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包括底面、顶面和用于连接底面与顶面的侧面,所述底面与侧面之间形成的内腔中设置有若干蜂窝孔,所述蜂窝孔中均放置有充气橡胶珠,充气橡胶珠按照直径由大到小分为第一充气橡胶珠、第二充气橡胶珠和第三充气橡胶珠,与脚心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一充气橡胶珠,与脚指弯曲部的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二充气橡胶珠,与脚后跟和前脚掌的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三充气橡胶珠;充气橡胶珠的结构设置方式极大减轻了鞋底的重量,充气橡胶珠的位置设置方式确保了鞋底的弹力减震效果、支撑力、稳定性和曲挠性,在脚心这一面积大但与鞋底接触力度不大的位置采用直径最大的第一充气橡胶珠,提高对脚心的支撑,且减轻此处的鞋底重量;在脚指弯曲部这一面积不大但与鞋底接触较小的位置采用直径中等大小的第二充气橡胶珠,提高对脚指的支撑,减轻此处的鞋底重量;前脚掌和脚后跟与鞋底接触最频繁,对鞋底施加的力最大,采用直径相对小的第三充气橡胶珠,不仅实现对前脚掌和脚后跟的有力支撑,而且起到对前脚掌和脚后跟按摩、缓冲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蜂窝孔的尺寸与其内部的充气橡胶珠间隙配合,减少运动过程中充气橡胶珠侧面所受到的摩擦力,延长充气橡胶珠的使用寿命,使得充气橡胶珠能够回收利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橡胶珠、第二充气橡胶珠和第三充气橡胶珠的上端与顶面相抵触,下端与底面相抵触,提高对鞋底顶面和底面的支撑力,有效防止变形,延长鞋垫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橡胶珠充气状态下的外径为1-2cm,内径为外径的0.5-0.8倍。所述第二充气橡胶珠充气状态下的外径为0.6-0.9cm,内径为外径的0.5-0.8倍。所述第三充气橡胶珠充气状态下的外径为0.1-0.5cm,内径为外径的0.5-0.8倍;经试验验证该尺寸范围内鞋底的缓冲效果、舒适度、支撑力、稳定性和曲挠性最佳。进一步的,鞋底的底面、侧面和顶面采用耐磨的弹性材质制成,例如采用PU或EVA材质制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具有以下优点:充气橡胶珠的结构设置方式极大减轻了鞋底的重量,充气橡胶珠的位置设置方式确保了鞋底的弹力减震效果、支撑力、稳定性和曲挠性,在脚心这一面积大但与鞋底接触力度不大的位置采用直径最大的第一充气橡胶珠,提高对脚心的支撑,且减轻此处的鞋底重量;在脚指弯曲部这一面积不大但与鞋底接触较小的位置采用直径中等大小的第二充气橡胶珠,提高对脚指的支撑,减轻此处的鞋底重量;前脚掌和脚后跟与鞋底接触最频繁,对鞋底施加的力最大,采用直径相对小的第三充气橡胶珠,不仅实现对前脚掌和脚后跟的有力支撑,而且起到对前脚掌和脚后跟按摩、缓冲的作用;不易变形,弹力持久,提高运动过程中脚步舒适度,缓解足部疲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面、2蜂窝孔、3第一充气橡胶珠、4第二充气橡胶珠、5第三充气橡胶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包括底面1、顶面和用于连接底面与顶面的侧面,所述底面1与侧面之间形成的内腔中设置有若干蜂窝孔2,所述蜂窝孔2中均放置有充气橡胶珠,充气橡胶珠按照直径由大到小分为第一充气橡胶珠3、第二充气橡胶珠4和第三充气橡胶珠5,与脚心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2中放置第一充气橡胶珠3,与脚指弯曲部的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2中放置第二充气橡胶珠4,与脚后跟和前脚掌的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2中放置第三充气橡胶珠5;充气橡胶珠的结构设置方式极大减轻了鞋底的重量,充气橡胶珠的位置设置方式确保了鞋底的弹力减震效果、支撑力、稳定性和曲挠性,在脚心这一面积大但与鞋底接触力度不大的位置采用直径最大的第一充气橡胶珠3,提高对脚心的支撑,且减轻此处的鞋底重量;在脚指弯曲部这一面积不大但与鞋底接触较小的位置采用直径中等大小的第二充气橡胶珠4,提高对脚指的支撑,减轻此处的鞋底重量;前脚掌和脚后跟与鞋底接触最频繁,对鞋底施加的力最大,采用直径相对小的第三充气橡胶珠5,不仅实现对前脚掌和脚后跟的有力支撑,而且起到对前脚掌和脚后跟按摩、缓冲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蜂窝孔2的尺寸与其内部的充气橡胶珠间隙配合,减少运动过程中充气橡胶珠侧面所受到的摩擦力,延长充气橡胶珠的使用寿命,使得充气橡胶珠能够回收利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气橡胶珠3、第二充气橡胶珠4和第三充气橡胶珠5的上端与顶面相抵触,下端与底面相抵触,提高对鞋底顶面和底面的支撑力,有效防止变形,延长鞋垫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气橡胶珠3充气状态下的外径为1-2cm,内径为外径的0.5-0.8倍。所述第二充气橡胶珠4充气状态下的外径为0.6-0.9cm,内径为外径的0.5-0.8倍。所述第三充气橡胶珠5充气状态下的外径为0.1-0.5cm,内径为外径的0.5-0.8倍;经试验验证该尺寸范围内鞋底的缓冲效果、舒适度、支撑力、稳定性和曲挠性最佳。本实施例中,鞋底的底面、侧面和顶面采用耐磨的弹性材质制成,例如采用PU或EVA材质制作。工作原理:本技术的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充气橡胶珠的结构设置方式极大减轻了鞋底的重量,充气橡胶珠的位置设置方式确保了鞋底的弹力减震效果、支撑力、稳定性和曲挠性,在脚心这一面积大但与鞋底接触力度不大的位置采用直径最大的第一充气橡胶珠3,提高对脚心的支撑,且减轻此处的鞋底重量;在脚指弯曲部这一面积不大但与鞋底接触较小的位置采用直径中等大小的第二充气橡胶珠4,提高对脚指的支撑,减轻此处的鞋底重量;前脚掌和脚后跟与鞋底接触最频繁,对鞋底施加的力最大,采用直径相对小的第三充气橡胶珠5,不仅实现对前脚掌和脚后跟的有力支撑,而且起到对前脚掌和脚后跟按摩、缓冲的作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且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顶面和用于连接底面与顶面的侧面,所述底面与侧面之间形成的内腔中设置有若干蜂窝孔,所述蜂窝孔中均放置有充气橡胶珠,充气橡胶珠按照直径由大到小分为第一充气橡胶珠、第二充气橡胶珠和第三充气橡胶珠,与脚心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一充气橡胶珠,与脚指弯曲部的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二充气橡胶珠,与脚后跟和前脚掌的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三充气橡胶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顶面和用于连接底面与顶面的侧面,所述底面与侧面之间形成的内腔中设置有若干蜂窝孔,所述蜂窝孔中均放置有充气橡胶珠,充气橡胶珠按照直径由大到小分为第一充气橡胶珠、第二充气橡胶珠和第三充气橡胶珠,与脚心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一充气橡胶珠,与脚指弯曲部的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二充气橡胶珠,与脚后跟和前脚掌的位置相对应的蜂窝孔中放置第三充气橡胶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孔的尺寸与其内部的充气橡胶珠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充气橡胶珠的运动鞋蜂窝鞋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均震林渼钧
申请(专利权)人:林均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