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设备和变流器的水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5116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8
本公开提供一种监测设备和变流器的水冷系统,监测设备包括箱式壳体、第一传感器组件、第一快速电接头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布置于箱式壳体内,箱式壳体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安装孔,第一快速电接头固定于第一安装孔中,第一传感器组件通过第一快速电接头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一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以能够在同一个监测位置对温度、压力和流量分别进行监测,除此,在箱式壳体的侧壁上的安装孔内布置有第一快速电接头,第一传感器组件可通过第一快速电接头与位于箱式壳体内的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监测设备和变流器的水冷系统
本公开属于变流器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监测设备和具有该监测设备的变流器的水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发电量猛增,用电设备的电压和容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在高压大容量的用电设备中,变流器必不可少。变流器通常需要水冷系统来对其进行冷却。水冷系统的运行性能是否良好,对变流器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对水冷系统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监测关键的电气数据,需提供一种用于监测水冷系统的监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测设备,以能够更全面地监测变流器的水冷系统的数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监测设备,用于变流器的水冷系统,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箱式壳体、第一传感器组件、第一快速电接头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布置于所述箱式壳体内,所述箱式壳体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快速电接头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快速电接头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变流器的水冷系统,包括变流器散热板和如上所述的监测设备,所述变热器散热板具有散热板进水口和散热板出水口,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为两个且分别布置于所述散热板进水口和所述散热板出水口。本公开提供的监测设备和变流器的水冷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监测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组件,且该第一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以能够在同一个监测位置对温度、压力和流量分别进行监测,除此,在箱式壳体的侧壁上的安装孔内布置有第一快速电接头,第一传感器组件可通过第一快速电接头与位于箱式壳体内的控制器电连接。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的水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监测设备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变流器散热板;11、散热板出水口;12、散热板进水口;3、进水口;4、出水口;5、散热器;6、箱式壳体;61、第一安装孔;62、散热孔;63、盖板;64、第二安装孔;7、显示设备。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本公开提供一种变流器的水冷系统,该变流器的水冷系统可包括变流器散热板10、进水管、出水管、散热器以及监测设备。变流器散热板10用于为变流器散热降温,避免变流器温度过热,从而可提高变流器运行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变流器散热板10具有散热板进水口12和散热板出水口11,散热板进水口12散热板出水口11以供冷却水进出该变流器散热板10。监测设备可以用于监测散热板进水口12和散热板出水口11的数据信息,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用于监测温度信息、压力信息以及流量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具体地,监测设备可以面对主控柜布置,例如但不限于,该监测设备可以朝向该主控柜的侧面设置。参照图2,监测设备包括箱式壳体6、第一传感器组件、第一快速电接头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布置于箱式壳体6围成的腔体内,箱式壳体6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61,第一快速电接头固定于第一安装孔61中,该第一快速电接头的一端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该第一快速电接头的另一端可通过导线与第一传感器组件电连接,使得第一传感器组件可通过第一快速电接头与控制器电连接,以能够将第一传感器组件中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其中,第一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组件可以为两套,分别设置在散热板进水口12位置处和散热板出水口11位置处,以能够监测该散热板进水口12位置处和散热板出水口11位置处的冷却水的流量信息、温度信息以及压力信息,也就能监测到进入变流器散热板10内的冷却水的信息,从而可以反馈出变流器散热板10的冷却能力。本实施例以散热板进水口12和散热板出水口11分别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组件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只在散热板进水口12或散热板出水口11设置第一传感器组件。本实施例中,与第一传感器组件的数量相匹配,第一安装孔61可以为两个,每个第一安装孔61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快速电接头,每个第一快速电接头与一套第一传感器组件电连接。具体地,第一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以太网线连接。变流器的水冷系统还包括位于变流器散热板10外侧的散热器5,散热器5的进水口3通过第一管路与散热板出水口11连通,散热器5的出水口4通过第二管路与散热板进水口12连通。变流器的水冷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组件,且第二传感器组件为两套,以分别布置在散热器5的进水口3位置处和出水口4位置处。第二传感器组件可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除此,还可以只在散热器5的进水口3或者出水口4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组件。具体地,在箱式壳体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64,该第二安装孔64内可以固定设置有第二快速电接头,第二快速电接头的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快速电接头的另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第二传感器组件电连接,以使第二传感器组件可以通过第二快速电接头与控制器连接,使得第二传感器组件监测到的数据信息能够传输给控制器,其中,第二快速电接头为两组,每组第二传感器组件可对应一个第二快速电接头,且第二安装孔64可以为两个,每个第二安装孔64内可以布置有一个第二快速电接头。进一步地,第二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器之间也可以通过以太网线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快速电接头和第一快速电接头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以第一快速电接头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快速电接头可以包括安装锁母和与安装锁母匹配的插头部,其中,安装锁母可以固定于箱式壳体6的第一安装孔61内,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插头部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第一传感器组件上,当插头部与安装锁母匹配时,第一传感器组件能够与控制器电连接。插头部与安装锁母可以为已有产品,因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散热器5的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组件,可以测量进入到散热器5的冷却水的变化信息,例如但不限于,流量、压力或者温度的变化信息,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反馈散热器5的散热能力。在散热器5的进水口3和散热板出水口11之间的第一管路上还可以设置有其他部件,例如但不限于,储压罐、循环泵、放气阀、充水球阀、补水球阀、泄空球阀等。当然,上述部件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管路上,但不以此为限。继续参照图2,第一安装孔61与第二安装孔64可以布置于箱式壳体6的同一侧壁上,具体地,第一安装孔61和第二安装孔64位于箱式壳体6的同一侧壁的同一水平直线上。进一步地,相邻的安装孔之间可以等间隔设置,例如但不限于,两个第一安装孔61相邻,两个第二安装孔64相邻,且位于中部的第一安装孔61与位于中部的第二安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监测设备,用于变流器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箱式壳体(6)、第一传感器组件、第一快速电接头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布置于所述箱式壳体(6)内,所述箱式壳体(6)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安装孔(61),所述第一快速电接头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61)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快速电接头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测设备,用于变流器的水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箱式壳体(6)、第一传感器组件、第一快速电接头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布置于所述箱式壳体(6)内,所述箱式壳体(6)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安装孔(61),所述第一快速电接头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61)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快速电接头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组件和第二快速电接头,所述箱式壳体(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64),所述第二快速电接头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孔(64)内,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快速电接头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6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64)分别为两个,且所述第一安装孔(6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64)布置于所述箱式壳体(6)同一水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6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64)布置于所述箱式壳体(6)的同一侧壁上,且相邻的安装孔等间隔布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显示设备(7),所述显示设备(7)位于所述控制器的上方,且与所述控制器电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刘念徐伟杜高峰贾红福岳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