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或无接触感应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029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或无接触感应电路。包括用于产生高频类方波信号的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用于实现人体触摸或无接触感应且用于实现对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发出高频信号进行检波的人体感应及检波电路、用于实现控制信号输出的信号输出电路,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经人体感应及检波电路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还包括一级稳压电路、二级稳压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电压范围宽,工作电流小,且通过利用人体接收空气中的无线电波杂讯号实现当人体触摸或靠近无接触感应区域时实现感应,从而控制信号的输出;另外通过稳压电路的稳压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低电压、电压波动较大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摸或无接触感应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摸或无接触感应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触摸感应电路一般采用电阻丝或电容式的方式实现,而无接触感应电路一般是通过红外感应实现,而要既能实现触摸感应电路,又能实现无接触感应电路,显然两种方式单独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两者相互组合,且不管是现有的触摸感应电路还是无接触感应电路由于需要采用MCU来实现信号的感应控制,因此均需要工作在1.5V以上,如此大大限制了感应电路的应用场合,且现有的感应电路的工作电流偏大,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或无接触感应电路,该电路工作电压范围宽,工作电流小,能够在超低工作电压下工作,且通过利用人体接收空气中的无线电波杂讯号实现当人体触摸或靠近无接触感应区域时实现感应,从而控制信号的输出;另外通过稳压电路的稳压作用,使得本技术可应用于低电压、电压波动较大的场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摸或无接触感应电路,包括用于产生高频类方波信号的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用于实现人体触摸或无接触感应且用于实现对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发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摸或无接触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高频类方波信号的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用于实现人体触摸或无接触感应且用于实现对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发出高频信号进行检波的人体感应及检波电路、用于实现控制信号输出的信号输出电路,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经人体感应及检波电路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包括电阻R5、R6、R7、R8,电容C1、C2、C9,三极管Q4、Q5,R5、R6、R7、R8的一端相连接至电源端,R5的另一端与C1的一端、Q4的集电极连接,R6的另一端与C1的另一端、Q5的基极连接,R7的另一端与C2的一端、Q4的基极连接,R8的另一端与C2的另一端、Q5的集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或无接触感应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高频类方波信号的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用于实现人体触摸或无接触感应且用于实现对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发出高频信号进行检波的人体感应及检波电路、用于实现控制信号输出的信号输出电路,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经人体感应及检波电路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包括电阻R5、R6、R7、R8,电容C1、C2、C9,三极管Q4、Q5,R5、R6、R7、R8的一端相连接至电源端,R5的另一端与C1的一端、Q4的集电极连接,R6的另一端与C1的另一端、Q5的基极连接,R7的另一端与C2的一端、Q4的基极连接,R8的另一端与C2的另一端、Q5的集电极连接,并作为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的输出端,Q4的发射极与Q5的发射极相连接至地端;所述人体感应及检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D3,电阻R9、R10、R15,电容C3、C4、C5,三极管Q6,感应触点CM1、CM2,D1的阴极与D2的阳极、CM2、C4的一端连接,D1的阳极与R15的一端、C5的一端、Q6的发射极相连接至地端,D2阴极与C5的另一端、R9的一端连接,R9的另一端与Q6的基极连接,Q6的集电极经R10连接至电源端,Q6的集电极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D3的阴极连接至第一电源端,D3的阳极与C4的另一端、R15的另一端、CM1、C3的一端连接,C3的另一端与所述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东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易美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