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极耳支架、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3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极耳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一内凹结构;所述第二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对应且适配的第二内凹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内凹结构对应且适配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两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对应设有至少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用以支承电芯的极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极耳支架、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极耳支架、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组的成组技术越来越重要。目前的电池组均是由大量的单体电池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组成的,以实现额定的输出功率。单个的电芯组件之间往往需要通过连接部件来达到串联或并联的目的。然而,现有的连接部件要么难以兼顾多个电芯组件的串联和并联,要么结构复杂,安装过程繁琐,使得安装效率大大降低,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极耳支架,用于解决常规连接部件安装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极耳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一内凹结构;所述第二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对应且适配的第二内凹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内凹结构对应且适配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两组第一连接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一内凹结构;所述第二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对应且适配的第二内凹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内凹结构对应且适配的第二凸起结构;/n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两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对应设有至少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用以支承电芯的极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一内凹结构;所述第二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对应且适配的第二内凹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内凹结构对应且适配的第二凸起结构;
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两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对应设有至少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用以支承电芯的极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一凸起结构和第一内凹结构的数量相等,且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一内凹结构交替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卡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组纵向卡槽和至少一组横向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组纵向卡扣和至少一组横向卡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或第二凸起结构内部设有支撑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立峰杨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易为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