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壳体破损检测单元的电池包与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2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壳体破损检测单元的电池包与电动汽车,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包具有壳体,收容于壳体内部的电池单元,以及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配电盒,还包括设于壳体上的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配电盒电连接的高压插接件和低压插接件,以及设于壳体上的防爆阀;所述壳体破损检测单元包括设于壳体内的若干光敏传感器,且所述光敏传感器为于电池单元下方分布的多个,并于电池管理系统和所述电池配电盒所处部位设有所述光敏传感器,所述壳体内的底部因各光敏传感器的设置而可被分隔为与各光敏传感器分别对应的多个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电池包底部壳体破损的检测,从而可使得车主及时发现电池包壳体底部的破损,以避免造成电池包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壳体破损检测单元的电池包与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壳体破损检测单元的电池包,同时,本技术也涉及一种具有该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资源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燃油汽车正在逐步被新能源汽车代替,而在新能源汽车中,以电池包作为能量来源的电动汽车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电动汽车中,电池包的轻量化不仅关系到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也关系到整车续航里程的提升。而为了降低电池包重量,以实现轻量化设计,将电池包壳体厚度进行减薄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不过,由于大多数电动汽车是将电池包布置在整车地板下方,而在整车行驶过程中,路面上的减速带、石块等较大体积的物体难免会撞击到电池包底部。此时,若电池包撞击严重将会造成电池包壳体底部变形,乃至损坏,且电池包壳体的损坏会导致电池包密封的失效。但由于电池包壳体的损坏有可能不会影响整车的正常驾驶,因此在未发现电池包壳体损坏而继续使用车辆时,如果车辆涉水则将有较大几率导致电池包进水,并进而导致电池包内部短路,发生起火甚至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壳体破损检测单元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电池包具有由固连于一起且彼此间密封设置的下壳体(101)与上壳体(102)构成的壳体(1),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由若干电池模组(2)组成的电池单元,以及与各所述电池模组(2)电连接的电池管理系统(3)和电池配电盒(4),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及所述电池配电盒(4)电连接的高压插接件(7)和低压插接件(6),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防爆阀(9);/n所述的壳体破损检测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若干光敏传感器(10),各所述光敏传感器(10)与所述电池配电盒(4)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间分别电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壳体破损检测单元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池包具有由固连于一起且彼此间密封设置的下壳体(101)与上壳体(102)构成的壳体(1),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由若干电池模组(2)组成的电池单元,以及与各所述电池模组(2)电连接的电池管理系统(3)和电池配电盒(4),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及所述电池配电盒(4)电连接的高压插接件(7)和低压插接件(6),以及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防爆阀(9);
所述的壳体破损检测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若干光敏传感器(10),各所述光敏传感器(10)与所述电池配电盒(4)及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间分别电连接,且所述光敏传感器(10)为于所述电池单元下方分布的多个,并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3)和所述电池配电盒(4)所处部位设有所述光敏传感器(10),所述壳体(1)内的底部因各所述光敏传感器(10)的设置而可被分隔为与各所述光敏传感器(10)分别对应的多个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壳体破损检测单元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01)和所述上壳体(102)通过夹设于两者之间的密封条密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壳体破损检测单元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插接件(7)和所述低压插接件(6)设于所述下壳体(1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壳体破损检测单元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9)设于所述上壳体(102)上,并位于所述上壳体(102)的一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轩张海建郭瑞强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