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成缆用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87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缆成缆用旋转装置,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上设置有环状旋转体,所述旋转体边设置有电机,所述旋转体与电机轴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电机通过皮带驱动旋转体转动;在旋转体的端面上安装有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上具有线芯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让多根线芯在成缆开始前绞合在一起,确保成缆起端节距满足要求,使成缆工艺更加简便,减少废线,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成缆用旋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成缆用旋转装置,用于使线芯绞合成股。
技术介绍
在线缆制造领域,为了减小电缆的占用空间,减少材料用量,减少电能损耗。将许多根线芯绞合在一起,并对线芯的间隙进行填充并扎紧,这个过程叫成缆。电缆的成缆起头由每根绝缘线芯与牵引线相连,通过设备牵引与绞笼旋转将绝缘线芯绞合成一股并形成节距和方向。牵引过程费时费力,节距形成慢,导致没有节距的扇形或者瓦形线芯弯曲严重,进而影响下道工序,且质量隐患大、不良品增多、经济损失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成缆用旋转装置,确保成缆起端节距满足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电缆成缆用旋转装置,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上设置有环状旋转体,所述旋转体边设置有电机,所述旋转体与电机轴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电机通过传动皮带驱动旋转体转动;在旋转体的端面上安装有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上具有线芯孔。具体地,所述模块主体为圆形,所述模块主体通过螺丝安装在旋转体上,跟随旋转体旋转。作为具体的优选,所述线芯孔为圆形、扇形或瓦形。目前成缆节距形成的慢,主要矛盾点为线芯必须进入牵引之后才能形成节距,导致并线模到牵引之间节距过大,造成产品质量不良。线芯相继穿过并线模并拉至牵引后,将线芯的绝缘端头卡入线芯孔,启动电机(电机速度决定节距),通过旋转方向和旋转速率使多根线芯绞合成一股。最后打开设备牵引压紧绞合后的线芯,再去掉模块主体后,正常启动生产。使用本技术,可以预先形成节距,使电缆起始端节距满足要求。模块主体可拆卸,可以通过更换模块主体,适应不同的线芯,不影响正常生产。本技术改变了传统成缆起始牵引的方式,通过旋转,让多根线芯在成缆开始前绞合在一起,确保成缆起端节距满足要求,使成缆工艺更加简便,减少废线,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电缆成缆用旋转装置,包括轴承1,轴承1的内圈安装在中空轴(中空轴安装在牵引机上)上,所述轴承1外圈上设置有环状旋转体2,所述旋转体2边设置有电机4,所述旋转体2与电机4轴之间通过传动皮带5连接,电机4通过传动皮带5驱动旋转体2转动。在旋转体2的端面上安装有模块主体6,所述模块主体6为圆形,具体地,所述模块主体6通过螺丝安装在旋转体2上(螺丝安装在旋转体2的螺丝孔3以及模块主体6的螺丝孔7内),跟随旋转体2旋转。所述模块主体6上具有线芯孔8,所述线芯孔8为圆形、扇形或瓦形。工作时,线芯相继穿过并线模并拉至牵引后,将线芯的绝缘端头卡入线芯孔8,由于线芯孔8较小,线芯孔8能够固定住线芯。线芯穿过线芯孔8后,并深入到轴承1内圈、中空轴内,启动电机4,通过旋转方向和旋转速率使多根线芯绞合成一股,电机4旋转方向和速度决定节距。最后打开设备牵引压紧绞合后的线芯,再去掉模块主体6后,正常启动生产。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缆成缆用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上设置有环状旋转体,所述旋转体边设置有电机,所述旋转体与电机轴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电机通过传动皮带驱动旋转体转动;在旋转体的端面上安装有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上具有线芯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成缆用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外圈上设置有环状旋转体,所述旋转体边设置有电机,所述旋转体与电机轴之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电机通过传动皮带驱动旋转体转动;在旋转体的端面上安装有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上具有线芯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壮杨帅孙建宇高朋飞李志远陆志刚俞灵峰蔡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