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性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72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性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它包括插座,包括方盘壳体,插座内壳体;插头,包括外壳体,插头内壳体;所述插座内壳体前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组件,第一安装板组件外周设有第一弧槽,方盘壳体内壁设有与第一弧槽卡合的第一键位,插座内壳体尾部套设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前端面与方盘壳体尾部端面接触;所述插头内壳体前端同样螺纹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组件,第二安装板组件外周设有第二弧槽,外壳体内壁设有与第二弧槽卡合的第二键位,插头内壳体尾部套设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前端面与外壳体尾部端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灰尘的敏感度较低。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光纤端面暴露在外造成损伤,影响光学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性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光纤电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中性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光纤连接器的传光型式可分为两类:物理接触型和非物理接触型(扩束型),物理接触型是目前的主要连接方式,通过光纤端面紧密对接实现信号传输,相对扩束型光纤连接器物理接触型连接器成本较低,但在现场可清洗性、对灰尘的敏感性等方面还有问题。若光纤端面上有尘埃颗粒,就会遮断光信号,甚至损坏光纤端面,最终导致光纤连接器不能正常工作。由于物理接触型连接器光纤与光纤端面是接触的,因此在受到振动时,光纤的端面不断的摩擦,会导致光纤端面受损,增大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因此无法适用于振动频繁的领域。连接器反复对接次数过多,光纤端面会受损,连接器损耗增大直至无法实现信号传输,所以物理接触型光纤连接器机械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光纤连接器的抗污染能力和机械寿命的中性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插座,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方盘壳体,插座内壳体,方盘壳体设有管状的第一孔腔,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性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它包括插座,包括方盘壳体,插座内壳体;插头,包括外壳体,插头内壳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插座内壳体前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组件,第一安装板组件外周设有第一弧槽,方盘壳体内壁设有与第一弧槽卡合的第一键位,插座内壳体尾部套设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前端面与方盘壳体尾部端面接触;/n所述插头内壳体前端同样螺纹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组件,第二安装板组件外周设有第二弧槽,外壳体内壁设有与第二弧槽卡合的第二键位,插头内壳体尾部套设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前端面与外壳体尾部端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性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它包括插座,包括方盘壳体,插座内壳体;插头,包括外壳体,插头内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内壳体前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组件,第一安装板组件外周设有第一弧槽,方盘壳体内壁设有与第一弧槽卡合的第一键位,插座内壳体尾部套设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前端面与方盘壳体尾部端面接触;
所述插头内壳体前端同样螺纹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组件,第二安装板组件外周设有第二弧槽,外壳体内壁设有与第二弧槽卡合的第二键位,插头内壳体尾部套设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前端面与外壳体尾部端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性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内壳体尾端旋紧有第一尾塞,第一尾塞外周设有第一尾螺帽;所述插头内壳体尾端旋紧有第二尾塞,第一尾塞外周设有第二尾螺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性单模扩束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组件包括第一前安装板,第一后安装板,第一准直器;其中第一前安装板与第一后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一前安装板、第一后安装板同轴设有第一导销孔、第二导销孔,第一导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阳冯浩李凯张晓彤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