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280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隔振设计结构的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内机座、一层隔振单元、中间机座、二层隔振单元和外机座;所述的一层隔振单元由多个弹簧钢单元组成,沿圆周布置在内机座和中间机座之间,分别与内机座和中间机座焊为整体;所述的二层隔振单元材料为聚氨酯或橡胶类材料,可采用整体全部灌封、轴向两端局部灌封或周向分段局部灌封在中间机座和外机座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层隔振设计电机定子解决了传统电机结构底脚处振动大的问题,解决了高功率密度和低振动难以兼得的难题,有效的对电机铁心处的电磁振动进行了二次衰减隔振,达到了降低底脚处振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定子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隔振设计结构的电机定子。
技术介绍
电磁振动是电机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从振动传递路径来看,定子铁心处产生的中高频电磁振动是目前电机振动噪声的主要源头。传统电机定子结构设计时,定子铁心与机座一般是刚性连接,其振动能量的传递衰减很小,造成机脚的振动噪声过大。传统减振设计的重点,主要放在对电机内部电磁力的优化抑制上,如限制气隙磁密幅值,优化磁密波形,从而降低造成定子铁心振动变大的电磁激振源,但对气隙磁密幅值的抑制必然会导致电机出力的降低,导致电机功率密度降低。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工业界对高功率密度、低振动噪声的电机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些军事推进领域,对于电机功率密度及振动噪声要求十分迫切。而传统的设计方法将无法满足高功率密度和低振动同时兼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要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层隔振设计结构的电机定子,在不降低电机气隙磁密的前提下,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将定子铁心处由电磁激振力产生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定子,包括机座和设置在机座内的定子铁心(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铁心(1)由齿压板(1a)和铁心冲片(1b)组成,所述的机座包括内机座(2)、套设在内机座(2)外的中间机座(4)和套设在中间机座(4)外的外机座(6),所述的内机座(2)、中间机座(4)和外机座(6)均为轴向筋和环筋焊接构成的笼型结构,所述的定子铁心(1)与内机座(2)焊接为整体,所述的内机座(2)与中间机座(4)之间布置有由多个沿圆周布置的弹簧钢单元构成的一层隔振单元(3),一层隔振单元(3)沿轴向布置在内机座(2)和中间机座(4)的两端,分别与内机座(2)和中间机座(4)焊接为整体,所述的中间机座(4)与外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包括机座和设置在机座内的定子铁心(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铁心(1)由齿压板(1a)和铁心冲片(1b)组成,所述的机座包括内机座(2)、套设在内机座(2)外的中间机座(4)和套设在中间机座(4)外的外机座(6),所述的内机座(2)、中间机座(4)和外机座(6)均为轴向筋和环筋焊接构成的笼型结构,所述的定子铁心(1)与内机座(2)焊接为整体,所述的内机座(2)与中间机座(4)之间布置有由多个沿圆周布置的弹簧钢单元构成的一层隔振单元(3),一层隔振单元(3)沿轴向布置在内机座(2)和中间机座(4)的两端,分别与内机座(2)和中间机座(4)焊接为整体,所述的中间机座(4)与外机座(6)之间布置有聚氨酯或橡胶类材料的二层隔振单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压板(1a)和铁心冲片(1b)在内机座(2)内叠压完成后,通过拉杆和扣片轴向拉紧形成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机座(4)内圆与内机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勇吕长朋龙文枫张立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