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非线性回归的低压配电网参数和拓扑联合辨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压配电网参数和拓扑
,具体是指基于非线性回归的低压配电网参数和拓扑联合辨识方法。
技术介绍
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的大量、无序接入对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低压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其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的高低,然而,低压配电网量大面广、结构错综复杂,布线隐蔽、原始数据缺失、用户扩改接频繁等,导致变-线-户之间的拓扑关系不明确,难以依靠人力进行拓扑关系梳理,参数和拓扑信息的缺失,易导致抢修复电不及时、电压治理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亟需研究低压配电网的参数和拓扑辨识技术,提升电网精细化管理水平。高级量测体系的普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为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和拓扑辨识提供了可能,中压配电网环网建设、开环运行,其拓扑辨识问题一般假设网架结构已知,仅识别线路的联通状态;而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未知,需要依靠多时段量测数据恢复出网络拓扑,已有相关文献研究了基于智能电表数据的低压配电网相别识别、拓扑纠错、参数估计等,但未涉及节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非线性回归的低压配电网参数和拓扑联合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由于低压配电网存在未知数量、未知的隐节点,上述自下而上式的拓扑辨识算法较为适合实际应用,然而忽略线路损耗将引入参数估计误差,导致在拓扑构建时拟合度最高的节点对实际上可能不存在串、并联关系,进而导致所有后续拓扑构建步骤出现偏差,因此,本文采用精确的非线性电压降方程进行非线性回归,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参数和拓扑联合辨识;/n线路的非线性电压降模型/n根据线路电压降相量图,可得节点0、1的电压幅值关系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非线性回归的低压配电网参数和拓扑联合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由于低压配电网存在未知数量、未知的隐节点,上述自下而上式的拓扑辨识算法较为适合实际应用,然而忽略线路损耗将引入参数估计误差,导致在拓扑构建时拟合度最高的节点对实际上可能不存在串、并联关系,进而导致所有后续拓扑构建步骤出现偏差,因此,本文采用精确的非线性电压降方程进行非线性回归,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参数和拓扑联合辨识;
线路的非线性电压降模型
根据线路电压降相量图,可得节点0、1的电压幅值关系为:
(6)中二式相减可得并联节点对(1,2)的准确关系式:
f1(R1,X1)=I12(R12+X12)+2P1R1+2Q1X1
根据上述关系可得N个时刻下,任意节点对{(i,j)|i∈Ωobs,j∈Ωobs,i≠j}的串、并联判据为:
考虑量测误差后,可构造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式中:βij=[R1X1R2X2];
算法流程
根据前述分析,提出如下参数和拓扑辨识流程:
输入:Pi、Qi、Vi,i=1,2,...,Nobs,其中Pi,Qi,Vi均为N×1维列向量,Nobs为Ωobs内节点数量;
输出:网络拓扑和线路参数;
1、将所有负荷节点放入可观测节点集合Ωobs和节点集合Ωb中,并建立线路集合
2、对所有可观测节点对{(i,j)|i∈Ωobs,j∈Ωobs,i≠j},采用非线性回归(9)估计模型参数,可首先执行线性回归(5)获取参数初值,求解结束后可以得到R1、R2、X1、X2、五个矩阵,分别存储了R1、X1、R2、X2和残差平方和ResidualSumofSquares的估计值:
3、选择RSS值最小的节点对(i,j)并判断其串并联关系:
1)若|R2(i,j)|>κ|R1(i,j)|、|X2(i,j)|>κ|X1(i,j)|且|R1(i,j)|<τ、|X1(i,j)|<τ,其中κ、τ为控制参数,则i为j的父节点:①将线路i-j添加至集合Ωl;②并将节点j从集合Ωobs中删除;③将节点j的有功、无功负荷与线路i-j损耗加到节点i的有功、无功负荷中:
Pi=Pi+Pj+sqr(Ij)Rj
Qi=Qi+Qj+sqr(Ij)Xj;(6)
式中:sqr为对向量每个元素作平方;
2)若|R1(i,j)|>κ|R2(i,j)|、|X1(i,j)|>κ|X2(i,j)|且|R2(i,j)|<τ、|X2(i,j)|<τ,则j为i的父节点:①将线路j-i添加至集合Ωl;②将节点i从集合Ωobs中删除;③将节点i的有功、无功负荷与线路j-i损耗加到节点j的有功、无功负荷中:
Pj=Pj+Pi+sqr(Ii)Ri
Qi=Qi+Qj+sqr(Ij)Xj;(7)
3)若节点对(i,j)非串联关系,则为并联关系:①在节点对(i,j)的上游汇合处创建一个隐节点k,将节点k添加至Ωb;②将线路k-i、k-j添加至集合Ωl;③将节点i,j从集合Ωobs中删除;④将i、j的有功、无功负荷及线路k-i、k-j的损耗加到节点k的有功、无功负荷中,并计算各时刻下节点k的电压幅值:
Pk=Pi+Pj+sqr(Ii)Ri+sqr(Ij)Rj
Qk=Qi+Qj+sqr(Ii)Xi+sqr(Ij)Xj
Vk=sqrt[sqr(Vi)+sqr(Ii)(Ri2+Xi2)+2PiRi+2QiXi];(8)
式中:sqrt为对向量每个元素开平方根;
4、若集合Ωobs内可观测节点数大于1,则执行2;否则算法结束,输出拓扑和参数辨识结果;
多观测节点并联处理
当超过2个负荷节点相并联时,可能产生小阻抗支路,简单网络,算法首先识别其中两个并联节点1、2,并增加一个隐节点10000作为其父节点;进一步将节点10000与节点3形成兄弟节点,从而导致拓扑辨识结果与真实拓扑不同,事实上,线路4-10000阻抗值很小,可以删除,因此可在拓扑辨识结束后,将阻抗估计值小于某一阻抗阈值λ的线路末节点删除,并将下游节点直接连到上游父节点;
步骤二:分析测试
仿真设置
采用实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栋,张煜堃,陈贺,王强,刘海涛,王鹏,李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