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烟分离板及具有其的抽油烟机,油烟分离板的上层分离板具有若干个两侧对称结构的上层格栅单元,上层格栅单元的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及其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形成内凹结构;油烟分离板的下层分离板具有若干个两侧对称结构的下层格栅单元,下层格栅单元的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与其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形成外凸结构;下层格栅单元与上层格栅单元交叉排列;相邻下层格栅单元与上层格栅单元相对设置的侧面中,外凸结构伸入内凹结构中,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与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之前形成进风口,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末端与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末端之间形成出风口。上述油烟分离板,提高分离效果,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烟分离板及具有其的抽油烟机
本技术涉及油烟分离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烟分离板及具有其的抽油烟机。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家用抽烟烟机的油烟分离板利用气流拐弯碰撞出较大油烟颗粒的原理,将油烟中的较大油烟颗粒,分离出来到格栅网板上,从而保持吸油烟机内部的风轮表面没有油脂的粘附,减轻风轮上日积月累的油垢,延长电机和整机寿命。但是,这种油烟分离板也一直存在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上下两层网板间隙大的油烟分离效果差,间隙小的分离效果好的噪音大。由于是利用气流进入分离板内部碰撞分离油烟,所以气流通过狭小缝隙,产生较大气流,就会产生哨声。从原理上来说,缝隙小且气流拐弯大,油烟分离将更好。但是因为哨声的原因,一些油烟分离板的格栅大而稀疏,从而油烟分离效果不佳。还有一些油烟分离网,干脆直接放任噪音。因此,如何降低噪音,提高分离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烟分离板,以降低噪音,提高分离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油烟分离板的抽油烟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烟分离板,包括上层分离板及下层分离板;所述上层分离板具有若干个上层格栅单元,所述上层格栅单元为两侧对称结构,所述上层格栅单元的一侧面具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及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及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形成内凹结构;所述下层分离板具有若干个下层格栅单元,所述下层格栅单元为两侧对称结构,所述下层格栅单元的一侧面具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及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与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形成外凸结构;所述下层格栅单元与所述上层格栅单元交叉排列;相邻的所述下层格栅单元与所述上层格栅单元相对设置的侧面中,所述外凸结构伸入所述内凹结构中,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与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之前形成进风口,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的末端与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的末端之间形成出风口。可选地,上述油烟分离板中,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包括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及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C型弧面;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与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连接,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C型弧面与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连接;相邻的所述下层格栅单元与所述上层格栅单元相对设置的侧面中,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与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对应设置,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外凸结构与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C型弧面对应设置。可选地,上述油烟分离板中,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与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沿远离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的方向向上倾斜。可选地,上述油烟分离板中,所述第一夹角的取值范围是60°±10°。可选地,上述油烟分离板中,所述第一夹角为圆角结构。可选地,上述油烟分离板中,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选地,上述油烟分离板中,所述上层分离板及所述下层分离板均为铝型材。可选地,上述油烟分离板中,所述上层分离板还具有上层分离板外框,若干个所述上层格栅单元安装于所述上层分离板外框上;所述下层分离板还具有下层分离板外框,若干个所述下层格栅单元安装于所述下层分离板外框上。可选地,上述油烟分离板中,所述上层格栅单元及所述下层格栅单元的中间具有中空散热通道;所述中空散热通道沿所述油烟分离板的前后方向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抽油烟机,包括油烟分离板,所述油烟分离板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分离板。本技术提供的油烟分离板,油烟分离板分为上层分离板及下层分离板,下层格栅单元与上层格栅单元交叉排列,使得相邻的下层格栅单元与上层格栅单元相对设置的侧面之间形成油烟分离通道。油烟与空气的混合流体由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与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之前形成的进风口进入,油烟与空气的混合流体在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与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的连接处或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上进行第一次碰撞,使得油烟进行第一次分离;由于外凸结构伸入内凹结构中,在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的回弹作用下,经过第一次分离的油烟与空气的混合流体流向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并进行第二次碰撞,使得油烟进行第二次分离;经过第二次分离的油烟与空气的混合流体在内凹结构的回弹作用下绕过外凸结构,并在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与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的连接处、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或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进行第三次碰撞,使得油烟进行第三次分离;经过第三次分离的油烟在内凹结构的回弹作用下与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进行第四次碰撞,使得油烟进行第四次分离。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油烟与空气的混合流体在油烟分离通道中进行四次碰撞分离,有效提高了分离效果,并且,油烟与空气的混合流体仅在油烟分离通道中进行多次碰撞分离,并且,不会与抽油烟机中的其他气流产生撞击,有效降低了噪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抽油烟机,包括油烟分离板,油烟分离板为如上述任一种油烟分离板。由于上述油烟分离板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油烟分离板的抽油烟机也应具有同样地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油烟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油烟分离板,以降低噪音,提高分离效果。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油烟分离板的抽油烟机。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油烟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烟分离板,包括上层分离板及下层分离板;上层分离板具有若干个上层格栅单元10,下层分离板具有若干个下层格栅单元20。其中,上层格栅单元10为两侧对称结构,上层格栅单元10的一侧面具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2、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及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6,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及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6形成内凹结构;下层格栅单元20为两侧对称结构,下层格栅单元20的一侧面具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1、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4及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7,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4与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7形成外凸结构。并且,下层格栅单元20与上层格栅单元10交叉排列;相邻的下层格栅单元20与上层格栅单元10相对设置的侧面中,外凸结构伸入内凹结构中,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1与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2之前形成进风口,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6的末端与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7的末端之间形成出风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分离板,油烟分离板分为上层分离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烟分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分离板及下层分离板;/n所述上层分离板具有若干个上层格栅单元(10),所述上层格栅单元(10)为两侧对称结构,所述上层格栅单元(10)的一侧面具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2)、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及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6),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及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6)形成内凹结构;/n所述下层分离板具有若干个下层格栅单元(20),所述下层格栅单元(20)为两侧对称结构,所述下层格栅单元(20)的一侧面具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1)、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4)及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7),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4)与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7)形成外凸结构;/n所述下层格栅单元(20)与所述上层格栅单元(10)交叉排列;/n相邻的所述下层格栅单元(20)与所述上层格栅单元(10)相对设置的侧面中,所述外凸结构伸入所述内凹结构中,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1)与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2)之前形成进风口,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6)的末端与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7)的末端之间形成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烟分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分离板及下层分离板;
所述上层分离板具有若干个上层格栅单元(10),所述上层格栅单元(10)为两侧对称结构,所述上层格栅单元(10)的一侧面具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2)、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及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6),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及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6)形成内凹结构;
所述下层分离板具有若干个下层格栅单元(20),所述下层格栅单元(20)为两侧对称结构,所述下层格栅单元(20)的一侧面具有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1)、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4)及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7),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4)与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7)形成外凸结构;
所述下层格栅单元(20)与所述上层格栅单元(10)交叉排列;
相邻的所述下层格栅单元(20)与所述上层格栅单元(10)相对设置的侧面中,所述外凸结构伸入所述内凹结构中,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顶部侧面(1)与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2)之前形成进风口,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6)的末端与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外侧面(7)的末端之间形成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分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内凹面包括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3)及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C型弧面(5);
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3)与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面(2)连接,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C型弧面(5)与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底部面(6)连接;
所述上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3)与所述下层分离板格栅侧翼内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敏,
申请(专利权)人:方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