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03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1
本申请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给水管道连接件安装繁琐而导致施工效率不高的问题,其包括端部相互连接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套设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外部的连接管,连接管的中间的管径小于连接管两端的管径,连接管管径最细处的内壁抵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接缝处,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本申请通过使连接管管径最细处抵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接缝处,以起到平衡水压的作用,从而加强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接缝处的密封性,实现防止漏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
本申请涉及管道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自来水的需求量有着显著的提高,从而使得建筑给水管道的负荷也随之增大,对管道连接件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对于给水管道连接结构来说,最基础的功能就是防漏水和快速安装,其中,简单、快速的安装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程。公开号为CN110107751A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管、连接套头以及压紧圈,在连接管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在连接套头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两连接套头分别螺纹套接于连接管的两端,在连接管的两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槽,在环形槽内均设置有防水密封圈,在连接套头的内圆周面上均设置有限位部,在限位部上均设置有与环形槽相配合的按压环,且按压环与防水密封圈抵触,在限位部朝连接管一端的内圆周面上均开设有圆台槽,两压紧圈分别设置于圆台槽内,且压紧圈朝连接管的一端突出于圆台槽外设置。通过上述结构将两端给水管道之间进行连接,提高了管道的安装性能以及防水密封性能。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给水管道连接结构安装繁琐,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给水管道连接位置的结构在防漏的同时方便快速安装,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包括端部相互连接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以及套设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外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中间的管径小于所述连接管两端的管径,所述连接管管径最细处的内壁抵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接缝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管套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上,使得连接管管径最细处抵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接缝处,可以起到平衡水压的作用,从而加强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接缝处的密封性,实现防止漏水的目的。当水管水压增大,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接缝处因受到水压冲击而向外扩张时,挤压连接管,连接管管径最细处受压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而连接管两端的位置固定,因此会限制连接管中部的变形,从而使得连接管管径最细处始终紧抵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接缝处,起到防止管道漏水的效果。安装时,直接将连接管套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上即可,安装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连接管的两端抵在所述定位环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管抵在定位环上,通过定位环的位置可以固定连接管的位置,较好地保证了连接管的安装精度。连接管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体设置,从而使得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安装与连接管的安装可分别进行,互不干涉,安装更加简单快速。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设置有定位段,所述定位段从靠近管道接口的一端到远离管道接口的一端直径逐渐变大,所述定位环套在所述定位段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环可以直接套设在定位段上,锥形的定位段可以实现定位环的自动固定,从而使得定位环能够快速安装在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上,进而实现连接管的快速定位。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所述连接板中间开设有直径大于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的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将连接管密封起来,使得连接管、两块连接板、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形成空腔,可以起到平衡水压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防止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内部水压过大而将连接缝撑开的现象产生。连接板上的穿孔使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安装过程变得简单,安装时,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从穿孔中套入后,连接板与定位环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在连接管与定位环逐渐抵接的过程中,保证了连接管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同轴性,从而保证了连接管的内径最细处整圈位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接缝处,进而保证了该管道连接结构的防漏水性。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两端与所述定位环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圈可以增加连接板与定位环之间的紧密性,一方面,增强了连接管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形成的空腔的密封性,更好地抵抗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部的水压,防止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漏水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当水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渗漏到连接管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空腔内时,不会从连接管边缘漏出,进一步加强防漏水的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于外壁的接缝处的直径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第一管道上的定位环和连接管均套入第一管道上,然后将第二管道上的定位环套入第二管道上,并将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之间拧紧,即可实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及定位环、连接管之间的同时组装,进一步简化了水管防漏水连接结构的安装流程,使得安装效率进一步提高。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接缝处直径相等,确保了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之后接缝处是平滑的,便于安装连接管,有利于连接管对接缝的抵紧。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管径最细处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接缝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圈使连接管牢固的套设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上,加强了连接管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密封连接,同时,也对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的接缝进一步进行堵塞,防止水的泄漏。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夹设有第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密封圈可以增强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紧密性,起到防漏水的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连接管,使得连接管管径最细处抵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接缝处,可以起到平衡水压的作用,从而加强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接缝处的密封性,实现防止漏水的目的;2.安装时,直接将连接管套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上即可,安装方便,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3.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加强了连接管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从而增强防漏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的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连接管;4、接缝;5、定位环;6、定位段;7、连接板;8、空腔;9、穿孔;10、第一密封圈;11、第二密封圈;12、第三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参照图1、图2,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包括端部相互连接的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以及套设于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外部的连接管3,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之间为螺纹连接,接缝4处夹设有第三密封圈12,第三密封圈12增强了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包括端部相互连接的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管道(1)与所述第二管道(2)外部的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中间的管径小于所述连接管(3)两端的管径,所述连接管(3)管径最细处的内壁抵在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的接缝(4)处,所述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道(1)和所述第二管道(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包括端部相互连接的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管道(1)与所述第二管道(2)外部的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中间的管径小于所述连接管(3)两端的管径,所述连接管(3)管径最细处的内壁抵在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的接缝(4)处,所述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道(1)和所述第二管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上设置有定位环(5),所述连接管(3)的两端抵在所述定位环(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上设置有定位段(6),所述定位段(6)从靠近管道接口的一端到远离管道接口的一端,直径逐渐变大,所述定位环(5)套在所述定位段(6)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给水管道防漏水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峰闫小龙何金泉舒婷姚国良李慧元何青崔宁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常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