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熄火保护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00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熄火保护阀装置,包括阀体、设于阀体左端的阀盖、设于阀体内部的启闭装置和设于阀体右端的压帽;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阀盖的上侧开设有缺口,阀盖的下侧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卡块,两个卡块的外端均开设有一个卡槽,压帽的右侧还设有可转动的保护套,阀体上还设有可拆卸的卡紧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在阀盖上安装支架就能实现控制开关的可拆卸的固定,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步骤;同时,借助可转动保护套而有效保护了电磁阀与连接线的连接处,从而避免电磁阀受损和连接线脱落以保证正常使用;此外,还借助卡紧组件有效防止了进气头的松动,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熄火保护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熄火保护阀装置。
技术介绍
熄火保护阀装置是一种用来自动控制可燃气体启闭的阀门,当可燃气体发生泄漏时,熄火保护阀能自动强制切断可燃气体的输出,从而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现有的熄火保护阀装置均需在阀盖上预先固定一个支架,然后再在支架上固定控制开关,生产成本增加的同时,也致使生产步骤较为繁琐,同时,电磁阀与连接线的连接处缺少有效的保护,很容易造成电磁阀受损和连接线脱落,进而影响正常使用;此外,装设在阀体进气口上的进气头很容易松动,存在安全隐患,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步骤,并有效避免电磁阀受损和连接线脱落以保证正常使用,且消除了安全隐患的熄火保护阀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熄火保护阀装置,包括阀体、设于阀体左端的阀盖、设于阀体内部的启闭装置和设于阀体右端的压帽;启闭装置包括阀杆、阀芯、堵头和电磁阀,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的上侧开设有缺口,所述阀盖的下侧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与缺口之间的夹角相等,两个所述卡块的外端均开设有一个卡槽,所述缺口的下侧和后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所述压帽的右侧还设有可转动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右侧向外形成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通孔和槽孔,所述电磁阀的右端穿过通孔并插入到空腔中。优选地,所述保护套的左侧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与通孔同心设置,所述沉孔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一挡圈,所述压帽的右端向外形成有凸套,所述凸套的外端向外形成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嵌入在沉孔中并设于第一挡圈的内侧。优选地,所述第一挡圈的外侧边缘形成有第一倒角边,所述第二挡圈的外侧边缘形成有第二倒角边,所述第二倒角边与第一倒角边相互配合。优选地,所述阀体上还设有可拆卸的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包括压板和螺栓,所述进气口的外部向外形成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扣块,所述压板的右端向下形成有扣片,所述扣片中开设有扣孔,所述扣孔扣合在右侧的一个扣块外,所述压板的左端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螺栓向下穿过腰型孔并插入螺接在左侧的一个扣块中。优选地,所述压板的前后两侧均向下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翻板,两个所述翻板的下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弧形孔,每个所述弧形孔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锯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无需在阀盖上安装支架就能实现控制开关的可拆卸的固定,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步骤;同时,借助可转动保护套而有效保护了电磁阀与连接线的连接处,从而避免电磁阀受损和连接线脱落以保证正常使用;此外,还借助卡紧组件有效防止了进气头的松动,消除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左前侧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前侧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保护套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压帽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熄火保护阀装置,包括阀体1、设于阀体1左端的阀盖2、设于阀体1内部的启闭装置和设于阀体1右端的压帽4;阀体1上设有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3;启闭装置包括阀杆3、阀芯、堵头和电磁阀9,阀杆3可转动的穿插设置在阀盖2中,堵头固定在电磁阀9的伸缩端上并与阀芯的右端相互配合,阀杆3的右端与阀芯相连;可燃气体经由进气口101进入到阀体1内部,转动阀杆3以带动阀芯在阀体1内的阀腔中转动,当转动到一定角度后,气道被打通,可燃气体从出气口103向外排出;反之,反向转动阀杆3以使阀芯复位就能关闭气道;堵头会在电磁阀9的伸缩端带动下横向移动并与阀体1内的阀腔相互配合,以在泄露时及时关闭气道,起到防止泄露的作用,上述原理为现有技术;而本技术的特点在于,阀盖2的上侧开设有缺口21,阀盖2的下侧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卡块24,两个卡块24与缺口21之间的夹角相等,两个卡块24的外端均开设有一个卡槽25,缺口21的下侧和后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沉槽22和第二沉槽23,压帽4的右侧还设有可转动的保护套5,保护套5的右侧向外形成有凸块51,凸块51的一侧开设有空腔52,空腔52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通孔53和槽孔54,电磁阀9的右端穿过通孔53并插入到空腔52中;保护套5的左侧开设有沉孔55,沉孔55与通孔53同心设置,沉孔55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一挡圈56,压帽4的右端向外形成有凸套41,凸套41的外端向外形成有第二挡圈42,第二挡圈42嵌入在沉孔55中并设于第一挡圈56的内侧,第一挡圈56的外侧边缘形成有第一倒角边57,第二挡圈42的外侧边缘形成有第二倒角边43,第二倒角边43与第一倒角边57相互配合以便于第二挡圈42的嵌入。阀体1上还设有可拆卸的卡紧组件,卡紧组件包括压板7和螺栓8,进气口101的外部向外形成有两个互为对角设置的扣块102,压板7的右端向下形成有扣片71,扣片71中开设有扣孔72,扣孔72扣合在右侧的一个扣块102外,压板7的左端开设有腰型孔76,螺栓8向下穿过腰型孔76并插入螺接在左侧的一个扣块102中;压板7的前后两侧均向下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翻板73,两个翻板73的下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弧形孔74,每个弧形孔74的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锯齿75。使用时:将控制开关套设在阀杆3外,并使控制开关后端上的插块先插入到缺口21中,直到设于插块端部的定位条插入到第二沉槽23中,再将设于插块内侧的锁紧条嵌入到第一沉槽22中,接着,将控制开关后端上的两个卡扣分别扣紧在两个卡块24上的卡槽25中,从而将控制开关可拆卸的固定在阀盖2前侧;然后,将连接线经由槽孔54插入到空腔52中以与电磁阀9的右端相互连接,保护套5有效保护了连接线与电磁阀9右端的连接点牢固完好,此外,借助保护套5与压帽4的可转动连接,连接线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转动,防止因为外力扭转而是连接线脱落;将进气头连接在进气口101上,再将扣孔72扣合在右侧的一个扣块102外,再将螺栓8向下穿过腰型孔76并插入螺接在左侧的一个扣块10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熄火保护阀装置,包括阀体、设于阀体左端的阀盖、设于阀体内部的启闭装置和设于阀体右端的压帽;启闭装置包括阀杆、阀芯、堵头和电磁阀,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的上侧开设有缺口,所述阀盖的下侧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与缺口之间的夹角相等,两个所述卡块的外端均开设有一个卡槽,所述缺口的下侧和后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所述压帽的右侧还设有可转动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右侧向外形成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通孔和槽孔,所述电磁阀的右端穿过通孔并插入到空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熄火保护阀装置,包括阀体、设于阀体左端的阀盖、设于阀体内部的启闭装置和设于阀体右端的压帽;启闭装置包括阀杆、阀芯、堵头和电磁阀,阀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的上侧开设有缺口,所述阀盖的下侧向外形成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与缺口之间的夹角相等,两个所述卡块的外端均开设有一个卡槽,所述缺口的下侧和后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所述压帽的右侧还设有可转动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右侧向外形成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通孔和槽孔,所述电磁阀的右端穿过通孔并插入到空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熄火保护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左侧开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与通孔同心设置,所述沉孔的内壁上向外形成有第一挡圈,所述压帽的右端向外形成有凸套,所述凸套的外端向外形成有第二挡圈,所述第二挡圈嵌入在沉孔中并设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叶广高云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千手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