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高线-岩层露头界线立体与平面转换教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教学辅助教具
,具体的涉及一种标识等高线及可变岩层露头界线且实现立体与平面转换的教学模型。
技术介绍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如水库建设,公路、铁路线的设计,山地、丘陵发展林业等等,都需要用到等高线;地质界线是指地质图中是各种地质体的分界线,是地面与地质体界面的交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准确地标定地质界线是保证图幅符合地质现象实际出露客观存在的前提。而沉积岩层之间地质界线的绘制是正确绘制地质图的基础。然而,在构造地质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现实中的(立体的)岩层露头界线正确的绘制到地形图中从而形成一幅地形地质图是重要且难以理解的内容之一。书本上只能体现平面示意图,因此有了此类教学模型,但是,现有教学模型多为实体的不透明的模型,且因为地层界线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一般一组有5个教学模型(即水平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高线-岩层露头界线立体与平面转换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主体、岩层露头界线和投影部,所述模型主体为透明材料的山体模型,模型主体上端面为山体结构,山体结构上绘制或贴附有深色等高线并标有镂空标识,侧面标绘有岩层倾角标识,岩层倾角标识间隔10°,所述模型主体的上端面贯通覆盖式的安装可活动调节的岩层露头界线,所述模型主体的侧面安装投影部,所述投影部由基座、伸缩万向部和投影光源部组成,基座安装于模型主体侧面,基座上安装伸缩万向部,并于伸缩万向部末端安装投影光源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高线-岩层露头界线立体与平面转换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主体、岩层露头界线和投影部,所述模型主体为透明材料的山体模型,模型主体上端面为山体结构,山体结构上绘制或贴附有深色等高线并标有镂空标识,侧面标绘有岩层倾角标识,岩层倾角标识间隔10°,所述模型主体的上端面贯通覆盖式的安装可活动调节的岩层露头界线,所述模型主体的侧面安装投影部,所述投影部由基座、伸缩万向部和投影光源部组成,基座安装于模型主体侧面,基座上安装伸缩万向部,并于伸缩万向部末端安装投影光源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高线立体与平面转换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主体侧面安装的投影部,通过可延伸至上端的投影光源部将模型主体表面的等高线、镂空标识及覆盖的岩层露头界线正投影实现立体对平面的转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高线-岩层露头界线立体与平面转换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层露头界线主体为深色不透光的可塑形布料,所述岩层露头界线两端可活动的贴附于模型主体两侧;
所述岩层露头界线的可塑形布料通过一面间隔安装的吸盘与模型主体贴附固定,可塑形布料由内部塑形条、弹性元件和外部包裹套构成;
所述内部塑形条交错安装并由外部包裹套包裹,内部塑形条可改变地层界线的宽度及贴合模型主体的任意位置;
所述的可塑形布料的内部塑形条和弹性元件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高线-岩层露头界线立体与平面转换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主体的对称侧设置有提拉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骞骞,张胜印,谢志鹏,董有浦,陈爱兵,李波,钟军伟,刘学龙,刘益,师爽,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