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新型真空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86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式新型真空气泵,包括气泵本体,该气泵本体的出气口设有流量调节装置,该流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转动套管,该转动套管设置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且一端与第一套管活动套接,另一端与第二套管活动套接,该第一套管靠近转动套管的一侧设有第一调节板,该转动套管的中部设有与第一调节板相贴合的第二调节板,该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上均环形设有多个通气孔,通过环形设置的多个通气孔来控制气流量的大小,控制精度较高,同时在出气口,喷管部通过球形部在球腔内的转动实现角度的调节,使得喷气能集中性的对喷嘴喷出的燃油进行喷射雾化,提高雾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新型真空气泵
本技术涉及气泵领域,尤其涉及的是可调式新型真空气泵。
技术介绍
气泵主要分为电动气泵和手动气泵、脚动气泵、电动气泵,以电力为动力的气泵,通过电力不停压缩空气,产生气压。在炉灶生火时,喷油嘴喷出的燃油需要依靠气泵提供的高气压气体,将燃油进行雾化,使得燃油能够充分燃烧,但是现有的气泵在使用时,一般通过阀门对气流量进行调节,但是调节阀在调节时,调节精度较差,同时在气体对喷嘴喷出的燃油进行雾化时,气体喷出时的角度不能调节,导致出气范围较大,不能集中性的对喷嘴喷出的燃油进行喷射雾化,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调式新型真空气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调式新型真空气泵,包括气泵本体,该气泵本体的出气口设有流量调节装置,该流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转动套管,该转动套管设置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且一端与第一套管活动套接,另一端与第二套管活动套接,该第一套管靠近转动套管的一侧设有第一调节板,该转动套管的中部设有与第一调节板相贴合的第二调节板,该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上均环形设有多个通气孔。优选的,该第二套管远离转动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该连接管远离第二套管的一端设有角度调节装置,该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头、设置在连接头中部的安装座,该安装座上环形设有多个贯穿的球腔,各球腔内均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喷头。优选的,该喷头包括球形部和喷管部,该球形部的中部为贯穿的中空结构,且与喷管部相连通。优选的,该喷管部为前窄后宽的锥形结构。优选的,该转动套管与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转动套管进行转动,通过控制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上的通气孔之间的重叠程度,通过环形设置的多个通气孔来控制气流量的大小,控制精度较高,同时在出气口,喷管部通过球形部在球腔内的转动实现角度的调节,使得喷气能集中性的对喷嘴喷出的燃油进行喷射雾化,提高雾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真空气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流量调节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通气孔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喷头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气泵本体,2流量调节装置,21第一套管,22第二套管,23转动套管,3第一调节板,4第二调节板,5通气孔,6连接管,7角度调节装置,71连接头,72安装座,8喷头,81球形部,82喷管部,9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式新型真空气泵,如图1所示,包括气泵本体1,该气泵本体1的出气口设有流量调节装置2,如图2所示,该流量调节装置2包括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以及转动套管23,该转动套管23设置于第一套管21和第二套管22之间,且一端与第一套管21活动套接,另一端与第二套管22活动套接,如图2所示,同时该转动套管23与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9,通过两侧的密封圈9,提高转动套管23与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之间的气密性,该第一套管21靠近转动套管23的一侧设有第一调节板3,该转动套管23的中部设有与第一调节板3相贴合的第二调节板4,该第一调节板3与第二调节板4上均环形设有多个通气孔5,通气孔5的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条形状,便于对气流量的调节,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该第二套管22远离转动套管2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6,该连接管6远离第二套管22的一端设有角度调节装置7,如图4所示,该角度调节装置7包括连接头71、设置在连接头71中部的安装座72,该安装座72上环形设有多个贯穿的球腔,各球腔内均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喷头8,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该喷头8包括球形部81和喷管部82,该球形部81的中部为贯穿的中空结构(且球形部81与球腔之间均设有相贴合的密封圈9),且与喷管部82相连通,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该喷管部82为前窄后宽的锥形结构,可提高喷管喷气时的气压。工作原理:对转动套管23进行转动,通过控制第一调节板3与第二调节板4上的通气孔5之间的重叠程度,通过环形设置的多个通气孔5来控制气流量的大小,控制精度较高,同时在出气口,喷管部82通过球形部81在球腔内的转动实现角度的调节,使得喷气能集中性的对喷嘴喷出的燃油进行喷射雾化,提高雾化效率。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凡是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新型真空气泵,包括气泵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气泵本体的出气口设有流量调节装置,该流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转动套管,该转动套管设置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且一端与第一套管活动套接,另一端与第二套管活动套接,该第一套管靠近转动套管的一侧设有第一调节板,该转动套管的中部设有与第一调节板相贴合的第二调节板,该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上均环形设有多个通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新型真空气泵,包括气泵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气泵本体的出气口设有流量调节装置,该流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转动套管,该转动套管设置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且一端与第一套管活动套接,另一端与第二套管活动套接,该第一套管靠近转动套管的一侧设有第一调节板,该转动套管的中部设有与第一调节板相贴合的第二调节板,该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上均环形设有多个通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新型真空气泵,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管远离转动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该连接管远离第二套管的一端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祺佑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