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包括装置主体和出料口,所述装置主体底端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装置主体外部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连接环,两组所述连接环内部上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流动槽,且流动槽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流动槽靠近装置主体的一端固定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靠近装置主体一端的左右两侧皆固定有毛刷,所述出油口左右两侧的连接环内壁固定有干布,所述连接环内壁远离出油口的一侧固定有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组操作同时实现灰尘刮除和擦除两组步骤,且一组操作亦同时实现蜡油涂抹和抹平的操作,节省了操作步骤,同时对连接处流体进行多次阻拦密封操作,使得装置的密封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
本技术涉及透平机
,具体为一种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透平机亦得到多元化的发展,透平机可将流体介质中蕴含的能量与机械能相互转换,通过上端的第一进流体口注入装置内部,在装置内部叶片的配合下,流体通过装置下端左侧的出流体口流出,此时流体带有较高的动力势能,在动力势能的配合下,流体进入装置下端右侧的第二进流体口进入,实现流体的二次回收循环使用,现有的透平机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因此现有的透平机基本已经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问题1:现有装置的外壁落上灰尘后,若不对灰尘进行清理,则影响美观,若对灰尘进行清理,首先需要对灰尘进行刮除操作,随后通过干布对灰尘进行擦除,随后涂上蜡油,实现装置外壁的保养操作,但是上述操作中需要多次来回重复,较为繁琐,降低了装置的便捷性和实用性。问题2:现有装置的下端的连接口通常设置有一组密封圈进行密封操作,但是在重力的作用下,流体通常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若现有装置一组密封圈发生老化后,且未及时发现,易造成流体的流出,降低了装置的密封性和实用性,因此亟需一种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装置不便对外壁进行灰尘清理操作,同时现有装置仅通过一层密封圈,密封效果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包括装置主体和出料口,所述装置主体底端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装置主体外部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连接环,两组所述连接环内部上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流动槽,且流动槽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流动槽靠近装置主体的一端固定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靠近装置主体一端的左右两侧皆固定有毛刷,所述出油口左右两侧的连接环内壁固定有干布,所述连接环内壁远离出油口的一侧固定有刮板,前端所述连接环的后侧上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部的后端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部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顶端固定在限位杆外壁,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在连接环内部,所述出料口内部的下端通过第一密封圈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端的内壁胶粘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出料口的外壁胶粘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内壁的下端胶粘有第一橡胶环,且第一橡胶环上方的第二密封圈外壁胶粘有第二橡胶环,所述第二橡胶环上方的第一密封圈内壁胶粘有第一橡胶卡条,且第一橡胶卡条上方的第二密封圈外壁胶粘有与第一橡胶卡条相互配合的第二橡胶卡条。优选的,所述刮板远离出油口的一侧设置为弧形,所述连接环内部靠近装置主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引流槽。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设置为正六边形,后端所述连接环设置有与连接杆相互配合的连接槽。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内部的后端设置有与限位杆相互配合的限位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环靠近第二密封圈的一侧和第二橡胶环靠近第一密封圈的一侧设置为三角形,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橡胶环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橡胶环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卡条和第二橡胶卡条相互交错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设置有装置主体、连接环、流动槽、毛刷、干布和刮板,通过刮板对装置主体外壁灰尘进行刮除操作,随后干布对灰尘进行擦除操作,一组操作同时实现灰尘刮除和擦除两组步骤,随后向流动槽内部注入蜡油,移动连接环,通过毛刷对蜡油进行抹平操作,此时一组操作同时实现蜡油涂抹和抹平的操作,操作简单,节省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和实用性。2、该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设置有第一橡胶环、第二橡胶环、第一橡胶卡条和第二橡胶卡条,通过第一橡胶环和第一卡槽的配合实现对流体的第一次阻拦操作,随后通过第二橡胶环和第二卡槽的配合实现对流体的第二次阻拦操作,接下来,通过第一橡胶卡条和第二橡胶卡条的配合实现对流体的第三次阻拦操作,实现装置的多次阻拦密封操作,使得装置的密封效果更佳,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和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置主体、连接环和出油口6的局部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3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出料口、连接管道和第一密封圈的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图6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出料口;3、连接环;4、流动槽(4);5、橡胶塞;6、出油口;7、毛刷;8、干布;9、刮板;10、连接杆;11、限位杆;12、弹簧;13、连接管道;14、第一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6、第一橡胶环;17、第二橡胶环;18、第一橡胶卡条;19、第二橡胶卡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包括装置主体1和出料口2,装置主体1底端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出料口2,装置主体1外部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连接环3,两组连接环3内部上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流动槽4,且流动槽4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塞5,流动槽4靠近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有出油口6,出油口6靠近装置主体1一端的左右两侧皆固定有毛刷7,出油口6左右两侧的连接环3内壁固定有干布8,连接环3内壁远离出油口6的一侧固定有刮板9,刮板9远离出油口6的一侧设置为弧形,连接环3内部靠近装置主体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引流槽,通过弧形设计,使得刮板9的刮除效果更佳,通过引流槽便于蜡油流动至连接环3内部,增大蜡油涂抹面积,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前端连接环3的后侧上端固定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内部的后端设置有限位杆11,连接杆10设置为正六边形,后端连接环3设置有与连接杆10相互配合的连接槽,通过该设计,使得两组连接环3的连接更加稳固,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限位杆11的外部设置有弹簧12,且弹簧12的顶端固定在限位杆11外壁,弹簧12的底端固定在连接环3内部,连接杆10内部的后端设置有与限位杆11相互配合的限位槽,通过该设计,使得连接杆10的卡合更加稳固,从而使得连接环3的连接更加稳固,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出料口2内部的下端通过第一密封圈14连接有连接管道13,连接管道13上端的内壁胶粘有第一密封圈14,出料口2的外壁胶粘有第二密封圈15,第一密封圈14内壁的下端胶粘有第一橡胶环16,且第一橡胶环16上方的第二密封圈15外壁胶粘有第二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包括装置主体(1)和出料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出料口(2),所述装置主体(1)外部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连接环(3),两组所述连接环(3)内部上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流动槽(4),且流动槽(4)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塞(5),所述流动槽(4)靠近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有出油口(6),所述出油口(6)靠近装置主体(1)一端的左右两侧皆固定有毛刷(7),所述出油口(6)左右两侧的连接环(3)内壁固定有干布(8),所述连接环(3)内壁远离出油口(6)的一侧固定有刮板(9),前端所述连接环(3)的后侧上端固定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内部的后端设置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外部设置有弹簧(12),且弹簧(12)的顶端固定在限位杆(11)外壁,所述弹簧(12)的底端固定在连接环(3)内部,所述出料口(2)内部的下端通过第一密封圈(14)连接有连接管道(13),所述连接管道(13)上端的内壁胶粘有第一密封圈(14),所述出料口(2)的外壁胶粘有第二密封圈(15),所述第一密封圈(14)内壁的下端胶粘有第一橡胶环(16),且第一橡胶环(16)上方的第二密封圈(15)外壁胶粘有第二橡胶环(17),所述第二橡胶环(17)上方的第一密封圈(14)内壁胶粘有第一橡胶卡条(18),且第一橡胶卡条(18)上方的第二密封圈(15)外壁胶粘有与第一橡胶卡条(18)相互配合的第二橡胶卡条(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二次回收效果的透平机,包括装置主体(1)和出料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底端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出料口(2),所述装置主体(1)外部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连接环(3),两组所述连接环(3)内部上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流动槽(4),且流动槽(4)内部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塞(5),所述流动槽(4)靠近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有出油口(6),所述出油口(6)靠近装置主体(1)一端的左右两侧皆固定有毛刷(7),所述出油口(6)左右两侧的连接环(3)内壁固定有干布(8),所述连接环(3)内壁远离出油口(6)的一侧固定有刮板(9),前端所述连接环(3)的后侧上端固定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内部的后端设置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的外部设置有弹簧(12),且弹簧(12)的顶端固定在限位杆(11)外壁,所述弹簧(12)的底端固定在连接环(3)内部,所述出料口(2)内部的下端通过第一密封圈(14)连接有连接管道(13),所述连接管道(13)上端的内壁胶粘有第一密封圈(14),所述出料口(2)的外壁胶粘有第二密封圈(15),所述第一密封圈(14)内壁的下端胶粘有第一橡胶环(16),且第一橡胶环(16)上方的第二密封圈(15)外壁胶粘有第二橡胶环(17),所述第二橡胶环(17)上方的第一密封圈(14)内壁胶粘有第一橡胶卡条(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豪丰新奥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