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客流分配方法,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获取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将所述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匹配至候选路径集,获得所述候选路径集中每个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从所述候选路径集中,获取所述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的有效路径,得到有效路径集;获取有效路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量,且出行总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数量的OD对,确定所述OD对中每条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和效用;根据所述OD对中每条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和效用,标定路径选择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大量的、真实的轨道出行路径选择数据,可标定出精度高、可靠性高的路径选择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客流分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流分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客流分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乘客可选的路径越来越多,简单的、基于最短路径的分配算法无法可靠地分配轨道客流。Logit等离散选择模型是分析复杂网络情况下的用户路径选择行为的有效模型,但是标定这类模型需要充足的样本,即轨道乘客的实际的路径数据。乘客路径选择意愿调查是获得轨道乘客路径选择样本的传统方案。调查问卷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收入、性别、年龄等多种用户属性。调查方式可以分为RP调查和SP调查。RP调查是基于实际出行路径选择的调查,SP调查是基于假想的路径集下的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调查。这两种方案的缺点如下:1)RP调查的缺点是难以获得数量足够的用于标定离散选择模型所需要的样本。2)SP调查虽然可以获得较多的有效样本,但是因路径集和费用等信息是假想的,所以基于SP调查的路径选择行为模型不一定符合实际的情况。可见,传统调查方案难以获得标定离散选择模型所需的实际的路径选择数据,基于传统调查方案获得的实际路径选择数据标定获得的离散选择模型准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传统调查方案难以获得标定离散选择模型所需的实际的路径选择数据,基于传统调查方案获得的实际路径选择数据标定获得的离散选择模型准确性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获取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将所述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匹配至候选路径集,获得所述候选路径集中每个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从所述候选路径集中,获取所述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的有效路径,得到有效路径集;获取有效路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量,且出行总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数量的OD对,确定所述OD对中每条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和效用;根据所述OD对中每条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和效用,标定路径选择模型。可选地,所述获取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之后,所述将所述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匹配至候选路径集,获得所述候选路径集中每个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之前,还包括:获取每个OD对间的初始路径集合;获取所述初始路径集合中每条路径的换乘次数和实际行程时间;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换乘次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的最长行程时间;将所述初始路径集合中,所述实际行程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长行程时间的路径去除,得到所述候选路径集。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换乘次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的最长行程时间包括:基于所述每条路径的换乘次数和第一预设公式计算所述每个路径的最长行程时间,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公式为:其中,为所述每个路径的最长行程时间,为所述每个路径的换乘次数,为预设的最小换乘次数,为预设的最短行程时间,和分别为不同换乘次数下的绝对容忍阈值,为相对容忍阈值。可选地,所述获取每个OD对间的初始路径集合包括:获取所述每个OD对间行程时间最短的预设数量的路径,组成所述初始路径集合。可选地,所述将所述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匹配至候选路径集,获得所述候选路径集中每个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包含:从所述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中,获取手机用户出行轨迹;将所述候选路径集中与所述手机用户出行轨迹完全一致的路径与所述手机用户出行轨迹匹配,和/或,当所述手机用户出行轨迹为所述候选路径集中一条且仅一条路径的完全子集时,将所述手机用户出行轨迹与该路径匹配。可选地,所述效用的效用函数为:,其中,表示所述效用,为OD对之间编号为的路径除换乘步行时间和换乘等待时间以外的总行程时间,为所述换乘步行时间,为所述换乘次数,、、为待标定系数。可选地,基于第二预设公式计算获得,所述第二预设公式包括:其中,为站点对之间编号为的路径行程时间,为编号为的轨道路段的长度,表示该路段属于编号为的轨道线路,为路段与路径之间的关联变量,为编号为的轨道线路的速度的倒数,为站点对之间编号为的路径在线路上的总长度,为总车内行驶时间,为线路上的一次站点停车时间,为线路上的停站次数,为总站点停车时间,为编号为的换乘线段的步行时间,为换乘线段与路径之间的关联变量,为一次换乘等待时间,为所述换乘次数,包括进出站时间和等车时间。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客流分配方法,包括:将交通流输入至预设的路径选择模型,获得所述路径选择模型的输出结果,将所述输出结果作为客流分配结果,其中,所述路径选择模型基于如上所述的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生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或客流分配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或客流分配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确定有效路径集,并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轨道出行路径选择数据,可满足路径选择模型(离散选择模型)的标定需要,样本充足,可建立精度高、可靠性高的路径选择模型。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应用于地铁等轨道交通网络,其所经站点固定,线路少,换乘节点少而固定,再结合实际的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使得建立较为简单的路径选择模型也可得到较高的选择精度,构建方式简单,计算量低,使得后续基于路径选择模型的客流分配具有较高的分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一实例中行程时间计算模型的行程时间估计值的相对误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一实例中行程时间计算模型的行程时间估计值的绝对误差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计算机设备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下文中以深圳地铁轨道交通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在本专利技术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一实施例中,所述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取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由多条路径及各路径的出行数量组成,其中,路径由途经站点组成,途经站点包含进站、出站、中间站点序列,以深圳市地铁5号线为例,起始点为5号线兴东站,终点站在5号线大学城站,则一条路径可表示为:兴东、留仙洞、西丽、大学城。又例如,如表1所示为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的一种示例。表1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汇总结果在步骤S10之前,还包括:对现实中的城市轨道交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n将所述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匹配至候选路径集,获得所述候选路径集中每个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n从所述候选路径集中,获取所述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的有效路径,得到有效路径集;/n获取有效路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量,且出行总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数量的OD对,确定所述OD对中每条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和效用;/n根据所述OD对中每条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和效用,标定路径选择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
将所述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匹配至候选路径集,获得所述候选路径集中每个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
从所述候选路径集中,获取所述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量的有效路径,得到有效路径集;
获取有效路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数量,且出行总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数量的OD对,确定所述OD对中每条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和效用;
根据所述OD对中每条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和效用,标定路径选择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之后,所述将所述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匹配至候选路径集,获得所述候选路径集中每个路径的手机用户出行数量之前,还包括:
获取每个OD对间的初始路径集合;
获取所述初始路径集合中每条路径的换乘次数和实际行程时间;
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换乘次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的最长行程时间;
将所述初始路径集合中,所述实际行程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长行程时间的路径去除,得到所述候选路径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换乘次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的最长行程时间包括:
基于所述每条路径的换乘次数和第一预设公式计算所述每个路径的最长行程时间,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公式为:
其中,为所述每个路径的最长行程时间,为所述每个路径的换乘次数,为预设的最小换乘次数,为预设的最短行程时间,和分别为不同换乘次数下的绝对容忍阈值,为相对容忍阈值。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OD对间的初始路径集合包括:
获取所述每个OD对间行程时间最短的预设数量的路径,组成所述初始路径集合。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手机用户轨道出行轨迹数据匹配至候选路径集,获得所述候选路径集中每个路径的手机用户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涛,段仲渊,李强,于紫娟,罗钧韶,梁嘉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