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保险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保险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磁锁设置在保险箱内部,通过电控的方式进行开锁,避免出现外置锁孔导致保险箱被暴力破解的问题,设置的单片机集成摄像头及无线通信模块,便于对用户图像进行采集,为实现面部解锁提供硬件基础,设置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及WIFI模块,基于该硬件系统,可实现智能手机与本系统的联动,实现远程操控解锁,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保险箱
本技术属于保险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保险箱。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销售的保险柜产品大多没有智能设计,而欧美保险柜市场则相对成熟的多,智能保险柜的消费比例高达75%。因此从中国国情、行业市场、产品功能、消费者心声等各方面来看,带有智能防盗功能的保险柜无疑会成为这个行业格局变革的关键,也将成为保险柜生产、消费领域的新市场。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保险柜产品中,普通的采用密码的有:机械类、电子类等等。其中机械密码比较稳定、耐用,而且不需要电源,但是操作不方便、修改密码需要专业人员;指纹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样的,所以就把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了保险柜上,保密性强,易用,不过对手的干湿度要求比较严,对手指放的位置的识别也比较呆板,就算是同一手指,如果输前和开门前放的位置不一样,就有可能会识别失败。如果是较高防盗性能保险柜,挑选的保险柜也不应该有应急钥匙孔,因为应急钥匙虽然位置比较隐蔽,但如果小偷是找到了,只需要通过这个应急钥匙则可以直接打开保险柜,具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但如果真忘了密码和不见了钥匙,那么只能通过外力强行打开。因此提供一种开锁安全稳定、开锁方式多样的智能保险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保险箱,能够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智能保险箱,包括保险箱本体及设备在保险箱本体内的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及与单片机电连接的电源模块、开锁模块,开锁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及电磁锁线圈,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光电隔离器U2、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2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单片机电连接,光电隔离器U2的正极串联第三电阻R3后接电源正极VCC,所述的电磁锁线圈串联在动力电源及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的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光电隔离器U2的发射极,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2的集电极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动力电源连接。所述的电磁锁线圈还并联有保护电路,所述的保护电路包括并联在电磁锁线圈两端且导通方向与电磁锁线圈通电方向相反的第四二极管D4。所述的电磁锁线圈还并联有指示电路,所述的指示电路包括第三发光二极管D3,所述的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串联分压电阻R6后与动力电源连接,所述的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的单片机还连接有摄像头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定位模块及感应模块,所述的定位模块为基于型号为HT2525G芯片的GPS模块,所述的感应模块包括两组并联在单片机上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正极与电源正极VCC连接、负极接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的两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还分别串联有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发光二极管D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之间联有第一电阻R1,所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另一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之间联有第二电阻R2。所述的单片机还连接有温湿度检测模块,所述的温湿度检测模块为DTH11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的单片机还连接有交互单元,所述的交互单元包括显示模块及键盘。所述的单片机还连接有上位机,所述的上位机为树莓派开发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电磁锁设置在保险箱内部,通过电控的方式进行开锁,避免出现外置锁孔导致保险箱被暴力破解的问题,设置的单片机集成摄像头及无线通信模块,便于对用户图像进行采集,为实现面部解锁提供硬件基础,设置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及WIFI模块,基于该硬件系统,可实现智能手机与本系统的联动,实现远程操控解锁,方便用户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硬件连接框图;图2为开锁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感应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温湿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GPS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到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智能保险箱,包括保险箱本体及设备在保险箱本体内的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及与单片机电连接的电源模块、开锁模块,开锁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及电磁锁线圈,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光电隔离器U2、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2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单片机电连接,光电隔离器U2的正极串联第三电阻R3后接电源正极VCC,所述的电磁锁线圈串联在动力电源及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的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光电隔离器U2的发射极,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2的集电极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动力电源连接。当单片机上电后,需要开锁时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由单片机IO口输出电平信号,第一三极管Q1导通,光电隔离器U2随之将导通信号传递到右侧电路,随着光电隔离器U2输出侧的导通,借助R4及R5分压,使得第二三极管Q2基极上电导通,从而使电磁锁线圈上电工作,实现保险箱的开锁操作,整个过程由单片机电控完成,外部不设置锁孔,不存在暴力或技术开锁的可能,提高了保险箱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磁锁线圈还并联有保护电路,所述的保护电路包括并联在电磁锁线圈两端且导通方向与电磁锁线圈通电方向相反的第四二极管D4。当电磁锁线圈关断后,由于其线圈存在磁场,此时会在线圈上感应产生电压,借助第四二极管D4与电磁锁线圈形成通路,以电流形式释放线圈上的能量,保证了电磁锁线圈的使用安全,避免残存能量损坏电路。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磁锁线圈还并联有指示电路,所述的指示电路包括第三发光二极管D3,所述的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串联分压电阻R6后与动力电源连接,所述的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当第二三极管Q2为电磁锁线圈导通时,指示电路同时导通,借助分压电阻R6使得第三发光二极管D3同时亮起,为用户指示开锁动作状态,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还连接有摄像头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定位模块及感应模块,所述的定位模块为基于型号为HT2525G芯片的GPS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定位,方便用户知道保险柜的位置,在保险柜被盗的情况下能第一时间确定保险柜位置,减少财产损失。所述的感应模块包括两组并联在单片机上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正极与电源正极VCC连接、负极接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的两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还分别串联有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一发光二极管D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之间联有第一电阻R1,所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D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保险箱,包括保险箱本体及设备在保险箱本体内的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及与单片机电连接的电源模块、开锁模块,其特征在于:开锁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及电磁锁线圈,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光电隔离器(U2)、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2)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单片机电连接,光电隔离器(U2)的正极串联第三电阻(R3)后接电源正极(VCC),所述的电磁锁线圈串联在动力电源及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的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光电隔离器(U2)的发射极,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2)的集电极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动力电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保险箱,包括保险箱本体及设备在保险箱本体内的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及与单片机电连接的电源模块、开锁模块,其特征在于:开锁模块包括驱动电路及电磁锁线圈,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光电隔离器(U2)、第一三极管(Q1)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2)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单片机电连接,光电隔离器(U2)的正极串联第三电阻(R3)后接电源正极(VCC),所述的电磁锁线圈串联在动力电源及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的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光电隔离器(U2)的发射极,所述的光电隔离器(U2)的集电极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动力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锁线圈还并联有保护电路,所述的保护电路包括并联在电磁锁线圈两端且导通方向与电磁锁线圈通电方向相反的第四二极管(D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锁线圈还并联有指示电路,所述的指示电路包括第三发光二极管(D3),所述的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串联分压电阻(R6)后与动力电源连接,所述的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二三极管(Q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斌,王强,李鑫,陈娟,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