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734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园林防虫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包括防虫网及若干立柱,所述防虫网与立柱的后侧贴合,且防虫网的上端部分朝立柱前侧翻折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防虫腔,所述立柱的上端位于防虫腔内,所述防虫腔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索,所述第一支撑索用于使防虫腔的开口端保持打开状态。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防虫网朝立柱前侧翻折形成一个防虫腔,素食性昆虫沿防虫网向上攀爬时,最终会进入防虫腔,由于昆虫具有向上攀爬的特性,所以最终昆虫会被困死防虫腔内,以此达到防虫的效果明显,且节能环保,困死的昆虫会从防虫腔的开口端自行掉落,不会造成防虫腔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
本技术涉及园林防虫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
技术介绍
现有的园林比如果园常会在四周布置围栏网,用于对果园做一个物理防护以及物理式防虫,现有果园周围设置的围栏网通常为六米高,主要用于防虫,但实际上,果园等树木果实较多的园林吸引的昆虫主要还是素食性昆虫,素食性昆虫的飞行能力较差,一般飞行高度为两米左右,而且素食性昆虫的具有向上攀爬的特性,通常飞行抵触到围栏网后,能够沿着围栏网向上爬行最终翻过围栏网,所以围栏网即使设置六米高,防虫效果也一般,且浪费材料,增大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包括防虫网及若干立柱,所述防虫网与立柱的后侧贴合,且防虫网的上端部分朝立柱前侧翻折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防虫腔,所述立柱的上端位于防虫腔内,所述防虫腔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索,所述第一支撑索用于使防虫腔的开口端保持打开状态。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索,所述第二支撑索被立柱及立柱后侧的防虫网夹置在中间,所述第二支撑索的位置与第一支撑索相对应,所述第二支撑索与各立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支撑索,所述第三支撑索位于防虫腔的内腔顶部,所述第三支撑索与各立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撑索贯穿所述通孔,所述立柱上通过设置一拉索将通孔两端的第一支撑索与立柱固定连接,通过弯折所述通孔两端的第一支撑索能够调整防虫腔的开口大小。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用于将相邻立柱之间的第一支撑索与防虫网连接。优选的,所述立柱的后侧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位于立柱及立柱后侧的防虫网之间,所述防护栏与立柱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栏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用于将相邻立柱之间的防护栏与防虫网连接。优选的,还包括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立柱及地面组成一三角形,所述支撑柱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嵌入地面。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高度为3~4米。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在本技术中,防虫网朝立柱前侧翻折形成一个防虫腔,第一支撑索能够保证防虫腔的开口端处于打开状态,不会因为防虫网的柔软特性等其他因素影响而使防虫腔的开口闭合,从而使素食性昆虫沿防虫网向上攀爬时,最终能够进入防虫腔,由于昆虫具有向上攀爬的特性,所以最终昆虫会被困死防虫腔内,可以防止昆虫翻过防虫网进入园林内,以此达到防虫的效果,节能环保,困死的昆虫会从防虫腔的开口端自行掉落,不会造成防虫腔的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不含防虫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防虫网、12立柱、121通孔、122拉索、13防虫腔、14第一支撑索、141第一卡环、15第二支撑索、16第三支撑索、17防护栏、171第二卡环、18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包括防虫网11及若干立柱12,防虫网11与立柱12的后侧贴合,且防虫网11的上端部分朝立柱12前侧翻折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防虫腔13,立柱12的上端位于防虫腔13内,防虫腔13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索14,第一支撑索14用于使防虫腔13的开口端保持打开状态。在本技术中,防虫网11朝立柱12前侧翻折形成一个防虫腔13,第一支撑索14能够保证防虫腔13的开口端处于打开状态,不会因为防虫网11的柔软特性等其他因素影响而使防虫腔13的开口闭合,从而使素食性昆虫沿防虫网11向上攀爬时,最终能够进入防虫腔13,由于昆虫具有向上攀爬的特性,所以最终昆虫会被困死防虫腔13内,以此达到防虫的效果,且节能环保,困死的昆虫会从防虫腔13的开口端自行掉落,不会造成防虫腔13的堵塞。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立柱12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索15,第二支撑索15被立柱12及立柱12后侧的防虫网11夹置在中间,第二支撑索15的位置与第一支撑索14相对应,第二支撑索15与各立柱12固定连接,防虫网11具有柔性特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而形变,起风时,第二支撑索15能够防止防虫腔13后侧的防虫网11朝前侧运动,保证了防虫腔13的开口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支撑索15与立柱12固定连接也能够使第二支撑索15的结构更稳定,相邻立柱12间的第二支撑索15紧绷,有利于起到支撑防虫腔13开口打开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索15通过拉索122与立柱12固定连接,拉索122贯穿通孔121,两端固定在第二支撑索15上,方便调节,利于拆卸更换。立柱12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支撑索16,第三支撑索16位于防虫腔13的内腔顶部,第三支撑索16与各立柱12固定连接,通过第三支撑索16,能够防止两立柱12之间的防虫网11下垂,使防虫网11的结构更稳定,不易随风飘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索16与立柱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在立柱12顶端设置通孔121,再用拉索122固定第三支撑索16,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焊接连接,或者通过钢绳绑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此。立柱12上设置有一通孔121,第一支撑索14贯穿通孔121,立柱12上通过设置一拉索122将通孔121两端的第一支撑索14与立柱12固定连接,通过弯折通孔121两端的第一支撑索14能够调整防虫腔13的开口大小,通过通孔121与拉索122配合的固定方式操作简单,易于安装拆卸,将拉索122与第一支撑索14弯折处固定连接,能够保证第一支撑索14弯折处不会回弹,利于调整防虫腔13的开口大小,满足多种需求;本实施例中,拉索122为一钢绳结构,通过缠绕的方式与第一支撑索14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也可通过在立柱12上设置多个通孔,通过调整第一支撑索14贯穿不同的通孔,即可实现调整防虫腔13的开口大小。第一支撑索14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卡环141,第一卡环141用于将相邻立柱12之间的第一支撑索14与防虫网11连接,第一卡环141能够使第一支撑索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虫网(11)及若干立柱(12),所述防虫网(11)与立柱(12)的后侧贴合,且防虫网(11)的上端部分朝立柱(12)前侧翻折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防虫腔(13),所述立柱(12)的上端位于防虫腔(13)内,所述防虫腔(13)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索(14),所述第一支撑索(14)用于使防虫腔(13)的开口端保持打开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虫网(11)及若干立柱(12),所述防虫网(11)与立柱(12)的后侧贴合,且防虫网(11)的上端部分朝立柱(12)前侧翻折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防虫腔(13),所述立柱(12)的上端位于防虫腔(13)内,所述防虫腔(13)的前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索(14),所述第一支撑索(14)用于使防虫腔(13)的开口端保持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2)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支撑索(15),所述第二支撑索(15)被立柱(12)及立柱(12)后侧的防虫网(11)夹置在中间,所述第二支撑索(15)的位置与第一支撑索(14)相对应,所述第二支撑索(15)与各立柱(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2)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支撑索(16),所述第三支撑索(16)位于防虫腔(13)的内腔顶部,所述第三支撑索(16)与各立柱(1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园林用防虫围栏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2)上设置有一通孔(121),所述第一支撑索(14)贯穿所述通孔(121),所述立柱(12)上通过设置一拉索(122)将通孔(121)两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检盛李扬斌李佳雯
申请(专利权)人:会昌县兴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