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3599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包括设置在混凝土中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的两端口均连通至调节水阀组件;所述的调节水阀组件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两路调节水管,冷却水管的两个端口分别连通至两路调节水管且每个端口处均设置控制阀;还包括测温控制组件实时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灵活控制的调节水路,实现冷却水管中冷却水的换向流动,以温度控制组件实时检测分析混凝土内的温度情况,做出对应的冷却水控制调整,可提高对混凝土内的温度控制效率;同时设置的多层冷却水管,增加了对混凝土的温度调节的区域,减少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混凝土胶凝材料水化放热所产生的温度、收缩变形会导致必须予以控制的裂隙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不采取温控技术措施,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超过25℃的混凝土;(2)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的混凝土结构;(3)受边界约束条件比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检测和控制显得极为重要。传统的温度控制采用冷却水循环工艺法,在待浇筑混凝土中布置单回路冷却水管,预留测温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人工测量并记录。传统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在布置冷却水管时,不能结合混凝土结构尺寸及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规律均匀布置,循环回路单一,不能实时进行转换,降温效果欠佳;人工测温的频次、数据准确性均得不到保证;信息传达反馈处理不及时,不能对冷却水循环及时进行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混凝土(8)中的至少两层冷却水管(10),冷却水管(10)的两端口均连通至调节水阀组件;所述的调节水阀组件包括进水管(4)和出水管(7),进水管(4)与出水管(7)之间设置有两路调节水管,进水管(4)和出水管(7)通过调节阀(5)分别连通两路调节水阀中的一路,冷却水管(10)的两个端口分别连通至两路调节水管且每个端口处均设置控制阀(3);还包括测温控制组件,测温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混凝土(8)中的温度感应组件,温度感应组件连通网络服务器并通信,网络服务器连接数据处理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混凝土(8)中的至少两层冷却水管(10),冷却水管(10)的两端口均连通至调节水阀组件;所述的调节水阀组件包括进水管(4)和出水管(7),进水管(4)与出水管(7)之间设置有两路调节水管,进水管(4)和出水管(7)通过调节阀(5)分别连通两路调节水阀中的一路,冷却水管(10)的两个端口分别连通至两路调节水管且每个端口处均设置控制阀(3);还包括测温控制组件,测温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混凝土(8)中的温度感应组件,温度感应组件连通网络服务器并通信,网络服务器连接数据处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水管上设置有若干管接口(2),冷却水管(10)的一个端口连接至一路调节水管上的管接口(2),冷却水管(10)的另一个端口连接至另一路调节水管上的管接口(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管(10)按照蛇形、回形或S形在混凝土(8)内往复绕设。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大体积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龙陈志斌肖厚军周飞俞玮王晨汪信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