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彩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51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建设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包括管片成型装置主体、移动架、防护套壳和成型压铸台,管片成型装置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架,移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台,固定台的顶端左侧搭接相连有手推架,移动架的顶端右侧外围嵌套连接有防护套壳,防护套壳的顶端中间嵌入连接有混料桶,混料桶,极大程度节省了使用者在管片压铸前的原料加工搅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红外线灯头,起到辅助使用者对管片铺设,达到精准高效的水渠管片成型铺设效果,体现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精准性,移动架,能够便于使用者对管片成型装置主体整体进行移动使用,提高其使用范围,在未来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
本实用涉及水利建设
,具体为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农田灌溉常利用江河之水,通过地面上所开之“沟”,引入农田。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有干渠、支渠之分。干渠与支渠一般用石砌或水泥筑成。现有的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其本身大多为定点成型加工使用,之后再由工作人员将加工风干后的水渠管片铺设在水渠内,操作较为麻烦且耽误施工时间,实用效果较差,无法达到直接在水渠内对管片直接成型加工使用,同时现有的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其内部模芯大多为固定结构,不便于工作人员使用时对模芯的跟换,拆装效果较差。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实用效果较差和拆装效果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包括管片成型装置主体、移动架、防护套壳和成型压铸台,所述管片成型装置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包括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移动架(2)、防护套壳(3)和成型压铸台(9),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架(2),所述移动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台(201),所述固定台(201)的顶端左侧搭接相连有手推架(202),所述手推架(202)的顶部左侧搭接相连有控制器(203),所述固定台(201)的底端四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04),所述固定台(201)的顶端右侧贯穿连接有工作通槽(205),所述移动架(2)的顶端右侧外围嵌套连接有防护套壳(3),所述防护套壳(3)的顶端中间搭接相连有混料电机(5),所述防护套壳(3)的内部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包括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移动架(2)、防护套壳(3)和成型压铸台(9),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成型装置主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架(2),所述移动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台(201),所述固定台(201)的顶端左侧搭接相连有手推架(202),所述手推架(202)的顶部左侧搭接相连有控制器(203),所述固定台(201)的底端四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04),所述固定台(201)的顶端右侧贯穿连接有工作通槽(205),所述移动架(2)的顶端右侧外围嵌套连接有防护套壳(3),所述防护套壳(3)的顶端中间搭接相连有混料电机(5),所述防护套壳(3)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7),所述固定隔板(7)的底端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柱(8),所述第一液压柱(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成型压铸台(9),所述成型压铸台(9)的中间内侧贯穿连接有筑料口(901),所述成型压铸台(9)的底端中间内侧搭接相连有压铸模芯(902),所述成型压铸台(9)的顶端中间嵌入连接有筑料波纹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建设用水渠管片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压铸台(9)的底端四周固定连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彩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