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51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其包括位于潮汐水位线上的第一层护坡和位于潮汐水位线下的第二层护坡,第一层护坡包括若干马鞍状预制块,第二层护坡包括若干半球形预制块,第一层护坡上设置有种植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河道护岸位于潮汐水位线上加固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便于植物在第一层护坡上进行生长,具有利于植被生长、美化河道护岸环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
技术介绍
目前,河道是水陆交错带,在调节气候、保持土地和防洪疏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河道边坡防护建设过程中,一般采用混凝土挡板或大块石头堆砌成防护墙。现有的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77275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边坡防水土流失护坡结构,其包括坡体,坡体的侧面设有防护罩,防护罩为空心体罩壳,防护罩内填充有混凝土。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直接在坡体采用混凝土护砌,温湿度调节性能差,缺乏透水性及透气性,植被难以在这种坡面上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具有利于植被生长、美化河道护岸环境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包括位于潮汐水位线上的第一层护坡和位于潮汐水位线下的第二层护坡,所述第一层护坡包括若干马鞍状预制块,所述第二层护坡包括若干半球形预制块,所述第一层护坡上设置有种植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河道边坡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对河道护岸的坡面进行平整后,在潮汐水位线下的河道护岸上布设半球形的预制块,半球形预制块的半径为120mm,半球形预制块一半埋设于土壤中,每平方米布设八个,布设完成后于半圆形预制块上注入掺有草种和营养物质的浆料,同时半圆形预制块之间的间隙较大,便于水生植物从半圆形预制块的间隙中生长,不仅可以满足河道护岸位于潮汐水位线下加固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便于水生植物在半圆形预制块的间隙中进行生长;在潮汐水位线上的河道护岸上布设马鞍形的预制块,预制块相互拼接形成第一层护坡,并在第一层护坡上覆盖种植土层并喷播草种,不仅可以满足河道护岸位于潮汐水位线上加固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便于植物在第一层护坡上进行生长,具有利于植被生长、美化河道护岸环境的优点。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层护坡下方铺设有土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增强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改善土体质量;同时,土工布可以在土壤内部形成排水通道,将土壤结构内多余液体和气体外排。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土工布下方设置有中粗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坡面进行修整处理后,并对坡面进行压实,在压实后的坡面上铺设一层中粗砂层,减少雨水对坡面的冲刷和侵蚀,同时调整坡面基层的高度,保证坡面的平整度,同时减少植物根、碎石及其他尖状物对土工布的损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土工布与所述第一层护坡之间设置有细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土工布之上覆盖一层厚0.5cm~1cm的细土层,减少在铺设马鞍状预制块是,马鞍状预制块的棱角对土工布的损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土工布下端设置有齿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完土工布后在土工布下端砌筑齿墙,齿墙布设于土工布上方,齿墙截面尺寸为30cm×20cm,第一层护坡下端与齿墙相抵接,主要起对第一层护坡的固定作用,减少马鞍状预制块向下滑落的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层护坡与所述种植土层之间设置有营养基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层护坡铺设完成后,将适量的草中拌入营养基材浆体中,并将营养基材浆体通过水泥枪灌注到马鞍状预制块之间的缝隙中,为植物生长初期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并引导植物根系向下生长、深入且穿透如马鞍状预制块中,为马鞍状预制块的植生效果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起马鞍状预制块固定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层护坡上端设置有压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完马鞍状预制块后在马鞍状预制块上端砌筑压顶,压顶截面尺寸为30cm×20cm,一方面对土工布上端进行压紧,另一方面对马鞍状预制块起固定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马鞍状预制块和所述半球形预制块均为再生骨料预制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马鞍状预制块和半球形预制块均通过再生骨料制成,一方面可以使得废弃的建筑砖块重新得到利用,另一方面再生骨料预制块孔隙率大,便于透水和透气,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对河道边坡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对河道护岸的坡面进行平整后,在潮汐水位线下的河道护岸上布设半球形的预制块,半球形预制块的半径为120mm,半球形预制块一半埋设于土壤中,每平方米布设八个,布设完成后于半圆形预制块上注入掺有草种和营养物质的浆料,同时半圆形预制块之间的间隙较大,便于水生植物从半圆形预制块的间隙中生长,不仅可以满足河道护岸位于潮汐水位线下加固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便于水生植物在半圆形预制块的间隙中进行生长;在潮汐水位线上的河道护岸上布设马鞍形的预制块,预制块相互拼接形成第一层护坡,并在第一层护坡上覆盖种植土层并喷播草种,不仅可以满足河道护岸位于潮汐水位线上加固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便于植物在第一层护坡上进行生长,具有利于植被生长、美化河道护岸环境的优点;2、土工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增强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增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改善土体质量;同时,土工布可以在土壤内部形成排水通道,将土壤结构内多余液体和气体外排;3、将马鞍状预制块和半球形预制块均通过再生骨料制成,一方面可以使得废弃的建筑砖块重新得到利用,另一方面再生骨料预制块孔隙率大,便于透水和透气,有助于植物的生长。附图说明图1是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第一层护坡和第二层护坡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层护坡;11、马鞍状预制块;2、第二层护坡;21、半球形预制块;3、种植土层;4、土工布;5、中粗砂层;6、细土层;7、齿墙;8、营养基层;9、压顶;10、潮汐水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包括位于潮汐水位10线上的第一层护坡1和位于潮汐水位10线下的第二层护坡2。河道护岸护坡的基层面上铺设有一层中粗砂层5,中粗砂层5上铺设有一层土工布4,土工布4上铺设有一层细土层6,第一层护坡1铺设于细土层6上,第一层护坡1上铺设有营养基层8,营养基层8上铺设有种植土层3。土工布4下端设置有齿墙7,主要起对第一层护坡1的固定作用。第一层护坡1上端设置有压顶9,对土工布4上端进行压顶9。如图3所示,第一层护坡1包括若干马鞍状预制块11,第二层护坡2包括若干半球形预制块21,在本实施例中,马鞍状预制块11和半球形预制块21均采用回收废弃砖块制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潮汐水位(10)线上的第一层护坡(1)和位于潮汐水位(10)线下的第二层护坡(2),所述第一层护坡(1)包括若干马鞍状预制块(11),所述第二层护坡(2)包括若干半球形预制块(21),所述第一层护坡(1)上设置有种植土层(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潮汐水位(10)线上的第一层护坡(1)和位于潮汐水位(10)线下的第二层护坡(2),所述第一层护坡(1)包括若干马鞍状预制块(11),所述第二层护坡(2)包括若干半球形预制块(21),所述第一层护坡(1)上设置有种植土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护坡(1)下方铺设有土工布(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4)下方设置有中粗砂层(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植生砌块生态河道护岸,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子茗钱进陈彬曾鹏刘娇周明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万宝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