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包括底座、夹持单元、检测单元和转动单元,底座上表面左侧中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承接台的下表面中部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承接台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支板,夹持单元对称设置在承接台的上表面前后两端,检测单元设置在支板的左表面上端,转动单元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右端和承接台的右端,支板的右表面设置有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可以代替工作人员转移工件,减小了工作人员在转移工件时由于失误造成损坏的几率,并且可以在转移工件过程中对工件进行检测,保证了工件的合格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
本技术涉及机械夹持手臂
,具体为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
技术介绍
机械手臂是一种能按既定的程序或要求,自动完成物件(如材料、工件、零件或工具等)传送或操作作业的机械装置,它能部分地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较高形式的机械手还能模拟人的手臂动作,完成较复杂的作业,机械手臂是目前在机械人
中得到最广泛实际应用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在工业制造、医学治疗、娱乐服务、军事以及太空探索等领域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尽管它们的形态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接受指令,精确地定位到三维(或二维)空间上的某一点进行作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已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现有的加工生产中,一般是通过人工对加工好的工件进行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会对工件的外观进行简单的检测,从而判定加工是否符合要求,人工转移工件的方式不但生产效率不高,而且容易造成工件的损坏,而且人工对工件的检测只能检测明显的缺陷,使得检测的准确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可以代替工作人员转移工件,减小了工作人员在转移工件时由于失误造成损坏的几率,并且可以在转移工件过程中对工件进行检测,保证了工件的合格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包括底座、夹持单元、检测单元和转动单元;底座:上表面左侧中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承接台的下表面中部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承接台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支板;夹持单元:对称设置在承接台的上表面前后两端;检测单元:设置在支板的左表面上端;转动单元: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右端和承接台的右端;其中:支板的右表面设置有单片机,单片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可以代替工作人员转移工件,减小了工作人员在转移工件时由于失误造成损坏的几率,并且可以在转移工件过程中对工件进行检测,保证了工件的合格率,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单元包括连接架、第一电机、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第四传动杆、电动吸盘、滑杆和限位块,所述连接架对称设置在承接台的上表面前后两端,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对应的连接架内侧面右端中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对应的连接架右端安装孔与对应的第一传动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下端通过柱销与对应的第二传动杆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上端通过柱销与对应的第三传动杆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的后表面左端转轴与对应的连接架前表面中部通孔转动连接,并且第三传动杆的转轴穿过对应的连接架与第四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杆的内侧面上端设有连接杆,所述电动吸盘的前表面中部通过轴承与对应的第四传动杆连接杆内端转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右端与对应的电动吸盘左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左端与对应的限位块右表面滑孔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前壁通过轴承与对应的连接架左端上部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电动吸盘的输入端分别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实现了对工件的抓取,转移,代替工作人员转移工件,减小了工作人员在转移工件时由于失误造成损坏的几率。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检测桶、采光灯、成像摄像头和位移传感器,所述检测桶设置在支板的左表面上端,所述采光灯九十度等角度设置在检测桶的外弧壁安装孔内,且采光灯延伸到检测桶的内部,所述成像摄像头呈环形阵列设置在检测桶的外弧壁安装孔内,且成像摄像头延伸到检测桶的内部,所述位移传感器九十度等角度设置在检测桶外弧壁安装孔内,且延伸到检测桶的内部,所述采光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成像摄像头和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成像,测量,对工件进行检测,保证了工件的合格。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传动齿轮和半环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右端中部,所述传动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半环齿轮设置在承接台的右端且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实现了机械臂的摆动。进一步的,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对称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右端,且第二电机位于两个配重块的间隙处,增加了机械臂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具有以下好处:1、打开单片机的开关,第一电机工作,第一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转动,第一传动杆转动带动第二传动杆移动,第二传动杆移动带动第三传动杆转动,第三传动杆转动带动第四传动杆转动,第四传动杆转动电动吸盘顺时针做四分之一圆周运动,电动吸盘顺时针做四分之一圆周运动时,滑杆沿着限位块的滑孔滑动,滑杆滑动带动限位块旋转,限位块旋转将电动吸盘转动,实现了对工件的抓取,转移,代替工作人员转移工件,减小了工作人员在转移工件时由于失误造成损坏的几率。2、打开单片机的开关,采光灯打开照明,成像摄像头工作,成像摄像头采集图片,单片机将采集的图片与样本图片进行对比,位移传感器工作,位移传感器通过与工件的间距,测量工件的长度,单片机将采集的数据与样本数据进行对比,通过成像,测量,对工件进行检测,保证了工件的合格。3、本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可以代替工作人员转移工件,减小了工作人员在转移工件时由于失误造成损坏的几率,并且可以在转移工件过程中对工件进行检测,保证了工件的合格率,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承接台、3连接柱、4夹持单元、41连接架、42第一电机、43第一传动杆、44第二传动杆、45第三传动杆、46第四传动杆、47电动吸盘、48滑杆、49限位块、5支板、6检测单元、61检测桶、62采光灯、63成像摄像头、64位移传感器、7转动单元、71第二电机、72传动齿轮、73半环齿轮、8单片机、9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包括底座1、夹持单元4、检测单元6和转动单元7;底座1:上表面左侧中设有连接柱3,连接柱3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承接台2的下表面中部转轴转动连接,承接台2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支板5;夹持单元4:对称设置在承接台2的上表面前后两端,夹持单元4包括连接架41、第一电机42、第一传动杆43、第二传动杆44、第三传动杆45、第四传动杆46、电动吸盘47、滑杆48和限位块49,连接架41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夹持单元(4)、检测单元(6)和转动单元(7);/n底座(1):上表面左侧中设有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承接台(2)的下表面中部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承接台(2)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支板(5);/n夹持单元(4):对称设置在承接台(2)的上表面前后两端;/n检测单元(6):设置在支板(5)的左表面上端;/n转动单元(7):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右端和承接台(2)的右端;/n其中:支板(5)的右表面设置有单片机(8),单片机(8)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夹持单元(4)、检测单元(6)和转动单元(7);
底座(1):上表面左侧中设有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的上端通过轴承与承接台(2)的下表面中部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承接台(2)的上表面中部设有支板(5);
夹持单元(4):对称设置在承接台(2)的上表面前后两端;
检测单元(6):设置在支板(5)的左表面上端;
转动单元(7):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右端和承接台(2)的右端;
其中:支板(5)的右表面设置有单片机(8),单片机(8)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机械夹持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4)包括连接架(41)、第一电机(42)、第一传动杆(43)、第二传动杆(44)、第三传动杆(45)、第四传动杆(46)、电动吸盘(47)、滑杆(48)和限位块(49),所述连接架(41)对称设置在承接台(2)的上表面前后两端,所述第一电机(42)设置在对应的连接架(41)内侧面右端中部,所述第一电机(42)的输出轴穿过对应的连接架(41)右端安装孔与对应的第一传动杆(4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43)的下端通过柱销与对应的第二传动杆(44)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44)的上端通过柱销与对应的第三传动杆(45)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45)的后表面左端转轴与对应的连接架(41)前表面中部通孔转动连接,并且第三传动杆(45)的转轴穿过对应的连接架(41)与第四传动杆(46)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杆(46)的内侧面上端设有连接杆,所述电动吸盘(47)的前表面中部通过轴承与对应的第四传动杆(46)连接杆内端转动连接,所述滑杆(48)的右端与对应的电动吸盘(4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期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