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包括:可弯曲的固定板、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多个约束单元;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分别与固定板滑动连接,且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位于固定板的同一侧;固定板相对于第一固定块的滑动方向与固定板相对于第二固定块的滑动方向处于同一条连线上;多个约束单元均安装在固定板上,各约束单元与固定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管道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固定板的背离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约束单元和固定板为可弯曲的管道提供了约束和支撑,通过固定板相对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的滑动设置和约束单元相对于固定板滑动设置,保证了可弯曲的管道伸缩量的正常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和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安装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和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车载雷达设备散热量越来越大,车载雷达设备冷却装置(以下简称“车载冷却装置”)制冷量也越来越大。由于安装空间受限,车载冷却装置要满足雷达设备散热量要求,必须充分利用其有限的设备空间。车载冷却装置的风冷换热器空间占比大,其布置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冷却装置的制冷能力。为了具有良好的维修性,车载冷却装置一般设有检修门。为了拓展风冷换热器的布置空间以提高车载冷却装置的制冷能力,可在检修门设置风冷换热器。若在检修门布置风冷换热器又要保证检修门的检修功能,检修门上的风冷换热器氟利昂进出管路需要进行软连接,即通过可弯曲管道连接例如金属软管等。该风冷换热器氟利昂进出管路软连接具有压力高且变化大而快、使用环境温度宽(-40℃至50℃)、振动条件恶劣、弯曲角度大(180°)且弯曲弧度小等特点,由于缺少适应这些特点的氟利昂高压管路软连接技术,无法在检修门上设置风冷换热器,浪费了这部分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车载冷却装置空间不能充分利用的重大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氟利昂管路软连接的技术:即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和门结构,利用该机构可以在冷却装置检修门是上布置风冷换热器,增加冷却装置的散热能力,同时可以保证检修门的正常开启关闭等检修功能。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包括:可弯曲的固定板、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多个约束单元;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分别与固定板滑动连接,且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位于固定板的同一侧;固定板相对于第一固定块的滑动方向与固定板相对于第二固定块的滑动方向处于同一条连线上;多个约束单元均安装在固定板上,各约束单元与固定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管道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固定板的背离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一侧。优选的,约束单元包括管路固定件,管路固定件上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弧形部,各弧形部均配合固定板形成所述定位孔。优选的,约束单元还包括滑动板件;滑动板件滑动安装在固定板上,管路固定件安装在滑动板件上,管路固定件配合滑动板件形成所述定位孔。优选的,管路固定件由提供弧形部的弧形件和用于连接相邻的弧形件的连接件组成;弧形件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均为半圆形。优选的,滑动板件上还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管路固定件通过穿过连接件的紧固件安装在凸台上。优选的,滑动板件套装在固定板上。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分布在一条或者多条平行于固定板相对于第一固定块滑动方向的直线上。优选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均设有腰型销钉,固定板上对应每一个销钉设有腰型孔;固定板通过腰型销钉与腰型孔的配合,滑动安装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优选的,固定板与第一固定块之间、固定板与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相适配的T型槽和T型凸杠滑动连接,所述T型槽设置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所述T型凸杠设置在固定板上;或者,所述T型凸杠设置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所述T型槽设置在固定板上。一种门结构,包括门框和门板;还包括如权利要求上述的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分别安装在门框和门板上。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在被应用时,首先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分别安装在门框和门板上,然后将可弯曲的管道布置在固定板上,并通过约束单元配合固定板夹持该管道。如此,当所述门板相对于所述门框开关过程中,管道的弯折角度和固定板的弯折角度均随着门板的开度变化而变化,且在门板开关过程中,由于管道通过约束单元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分别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滑动连接,约束单元在固定板上滑动连接,避免了管道与固定板之间的滑动摩擦,保证了该管道因弯曲或压力变化等而产生的伸缩量得到有效释放。在管道弯折、压力变化等过程中或振动条件下,由于固定板对管道提供了支撑和引导,避免了该管道发生不可逆变形和振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通过约束单元和固定板为管道提供了安装机构,通过固定板相对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的活动设置,方便了固定板随着管道弯曲或伸缩而左右移动,以保证管道伸缩量有效释放。(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是一种可适应管内承受变化压力和振动状态下管道小空间内平面旋转的机构;固定板的设置,防止了管道在车载等振动条件和承压状态下振动和扭曲变形,保护了管道在旋转过程中不会因磕碰其他物体而造成损坏。(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门结构,通过所述自适应安装机构安装管道后,当门转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板分别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滑动设置和约束单元在固定板上的滑动设置,保证了该管道因弯曲或压力变化等而产生的伸缩量得到有效释放,避免了对管道的摩擦拉伸损害。(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门结构,保证了门框与门板之间的管路实现软连接和安装有管道的门结构的正常转动;也通过固定板提供了防振结构,保证了安装后的管道在振动等车载条件下稳定、不磕碰、不摩擦。(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门结构,适用于检修门,保证主框架和检修门换热器之间的管道在管内压力变动或检修门旋转情况下能够正常伸缩,不产生摩擦、鼓出等不良现象;并保证在检修门旋转时主框架和检修门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不承受拉(压)力或只承受微小拉(压)力。(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门结构,适用于车载环境。将本专利技术中的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作为车载冷却装置框架与检修门之间的氟利昂高压管路跟随检修门开启和关闭的旋转机构,充分利用了车载冷却装置的有限安装空间,在车载冷却装置检修门上布置风冷换热器,增加车载冷却装置的制冷能力,同时可以保证检修门的正常开启关闭功能;且实现了氟利昂高压管路在检修门上的软连接,保证了氟利昂高压管路在车载环境下可安装和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平面结构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约束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固定板结构图;图5为图1中固定板与固定块连接示意图;图6为门关闭状态下的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平面结构图;图7为门打开a角度状态下的的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平面结构图。图示:固定板1、腰型孔1-1、去除材料孔1-2、第一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3、管路固定件4、滑动板件5、凸台6、紧固件7、腰型销钉8、防脱组件9、管道A、管道隔垫A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包括:可弯曲的固定板1、第一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3和多个约束单元。固定板1采用易于弯曲的弹性板材。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弯曲的固定板(1)、第一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3)和多个约束单元;/n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分别与所述固定板(1)滑动连接,且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位于所述固定板(1)的同一侧;固定板(1)相对于第一固定块(2)的滑动方向与固定板(1)相对于第二固定块(3)的滑动方向处于同一条连线上;/n多个约束单元均安装在固定板(1)上,各约束单元与固定板(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管道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固定板(1)的背离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弯曲的固定板(1)、第一固定块(2)、第二固定块(3)和多个约束单元;
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分别与所述固定板(1)滑动连接,且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位于所述固定板(1)的同一侧;固定板(1)相对于第一固定块(2)的滑动方向与固定板(1)相对于第二固定块(3)的滑动方向处于同一条连线上;
多个约束单元均安装在固定板(1)上,各约束单元与固定板(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管道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固定板(1)的背离第一固定块(2)和第二固定块(3)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约束单元包括管路固定件(4),管路固定件(4)上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弧形部,各弧形部均配合固定板(1)形成所述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约束单元还包括滑动板件(5);滑动板件(5)滑动安装在固定板(1)上,管路固定件(4)安装在滑动板件(5)上,管路固定件(4)配合滑动板件(5)形成所述定位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管路固定件(4)由提供弧形部的弧形件和用于连接相邻的弧形件的连接件组成;弧形件在垂直于其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均为半圆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弯曲变压力管道的自适应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滑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根仔,侯春枝,陈恩,丁东旭,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