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语言教室新风机管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299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语语言教室新风机管道系统,包括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第五分流管、第六分流管、第七分流管、第八分流管、第一进风段、第二进风段、弯折进风段、桶壳、转桶、侧面缺口、减速电机、转轴和涡叶,第一进风段、弯折进风段和第二进风段连接成进风管道,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第三分流管、第四分流管、第五分流管、第六分流管、第七分流管和第八分流管均为出风管,每个出风管在俯视图上均为喇叭形且尺寸相同,八个出风管在俯视图上组成米字形且喇叭口朝外,八个出风管的细管口朝内且在米字形中心通过桶壳互相联通,各个出风口轮流出风,在教室内形成旋转的自然风效果,增加换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语语言教室新风机管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新风机配套的出风管道,尤其涉及一种外语语言教室新风机管道系统,属于新风

技术介绍
外语语言教室是学校的常规设施,普通的语言教室内一般具有防静电地板、装饰吊顶、桌椅和语言教学设备,有的还有吸音墙面,这些装饰材料、桌椅和教学设备会挥发出甲醛,特别是当装饰材料和语音设备较新且为了隔音关闭了门窗,教室内的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忽视,现代高档语言教室配有新风系统,可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进行滤尘后通入教室,但现有的新风机管道系统较为简单,只有一至三根固定的直管和固定的出风口,靠近出风口的区域风力较大,风量较多,换气效果较好,远离出风口的区域或墙边,风力较小,风量较少,教室内各处的风量不够均匀,换气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出风管道和多个出风口,各个出风口轮流出风,可在教室内形成旋转的自然风效果,教室内各处的风量相对均匀,能增加换气效果的新风管道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管道系统包括第一分流管3、第二分流管5、第三分流管7、第四分流管9、第五分流管11、第二进风段13、弯折进风段14、第一进风段15、第六分流管17、第七分流管19、第八分流管21、转桶23、侧面缺口24、桶壳25、减速电机26、转轴27、涡叶28、顶腔29、屏蔽盒30、风速传感器31、转速传感器32、温度湿度传感器33、空气质量传感器34、多路前置放大电路35、微控器36和电力猫37。第一进风段15、弯折进风段14和第二进风段13连接成进风管道,第一分流管3、第二分流管5、第三分流管7、第四分流管9、第五分流管11、第六分流管17、第七分流管19和第八分流管21均为出风管。每个所述的出风管在俯视图上均为喇叭形且尺寸相同,八个出风管在俯视图上组成米字形且喇叭口朝外,八个出风管的细管口朝内且在米字形中心通过桶壳25互相联通,八个出风管的喇叭口以及靠近喇叭口的沿口底面均设有防止老鼠进入管道的出口网罩,桶壳25内设有减速电机26和转桶23,转桶23的开口朝下即转桶23呈倒扣状态,转桶23的侧壁上设有侧面缺口24,转桶23的顶面冲压成涡叶28,涡叶28与桶壳25的顶面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顶腔29,涡叶28的中心与减速电机26的转轴27连接,即转桶23、涡叶28和侧面缺口24能在减速电机26的驱动下在桶壳25内转动,转桶23上的侧面缺口24围绕转轴27转动时,侧面缺口24轮流与八个出风管中的一个细管口对齐,所述管道系统中的新风气流依次经过第一进风段15、弯折进风段14、第二进风段13、顶腔29、涡叶28、侧面缺口24、八个出风管中的一个细管口、八个出风管中的一个喇叭口、八个出口网罩中的一个出口网罩,然后朝喇叭口外喷出,八个出风管轮流出风,在所述的教室内形成旋转的自然风效果,利用气流的旋转,新鲜空气容易到达教室的每个角落,从而增加换气效果,喇叭状的出风口起到缓冲或释压作用,防止出风口的气流过急。第一分流管3的顶面且在管外设有屏蔽盒30,屏蔽盒30下方的第一分流管3管内设有风速传感器31,桶壳25的外壁且在第三分流管7和第四分流管9的细管口间设有用于测量侧面缺口24转速的转速传感器32,教室吊顶的底面设有温度湿度传感器33和空气质量传感器34,屏蔽盒30内设有多路前置放大电路35、微控器36和电力猫37,风速传感器31、转速传感器32、温度湿度传感器33和空气质量传感器34的输出端分别通过屏蔽线与多路前置放大电路35的相应输入端连接,电力猫37的载波信号端38与电力线路连接。微控器36的存储器内预先烧录了信息处理所需的各种软件模块和管道系统编号,管道系统编号代表其地理位置信息,温度湿度传感器33、空气质量传感器34、多路前置放大电路35和微控器36构成室内空气质量信息采集系统,风速传感器31、转速传感器32、多路前置放大电路35和微控器36构成管道工作状态信息采集系统。各传感器的信号经多路前置放大电路35的预放大和线性补偿后,由微控器36对各传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和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会同地理位置信息由微控器36编码成串行数据,通过电力猫37和电力线进行载波网络通信,由基站或监控室的计算机和工作人员对传输来的地理位置信息、室内空气质量信息和管道工作状态信息作进一步处理,或进行显示、打印、存储和远程监控。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管道系统具有多个固定的出风管道和多个固定的出风口,各个出风口在转桶及其侧面缺口的转动下轮流出风,在教室内模拟成旋转的自然风效果,利用旋转的气流,使新鲜空气到达教室的各个角落或边缘区域,从而增加教室内的换气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如下4幅附图:图1是本管道系统的主视图,图2是本管道系统的俯视图,图3是桶壳、转桶、侧面缺口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电路部分的方框图。附图中所标各数字分别表示如下:1.吊架,2.侧耳,3.第一分流管,4.第一出口网罩,5.第二分流管,6.第二出口网罩,7.第三分流管,8.第三出口网罩,9.第四分流管,10.第四出口网罩,11.第五分流管,12.第五出口网罩,13.第二进风段,14.弯折进风段,15.第一进风段,16.气流,17.第六分流管,18.第六出口网罩,19.第七分流管,20.第七出口网罩,21.第八分流管,22.第八出口网罩,23.转桶,24.侧面缺口,25.桶壳,26.减速电机,27.转轴,28.涡叶,29.顶腔,30.屏蔽盒,31.风速传感器,32.转速传感器,33.温度湿度传感器,34.空气质量传感器,35.多路前置放大电路,36.微控器,37.电力猫,38.载波输出端,39.墙体,40.楼板,41.弧形导流板,42.吊顶,43.栅格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1.根据图1至图3,所述管道系统包括吊架1、侧耳2、第一分流管3、第一出口网罩4、第二分流管5、第二出口网罩6、第三分流管7、第三出口网罩8、第四分流管9、第四出口网罩10、第五分流管11、第五出口网罩12、第二进风段13、弯折进风段14、第一进风段15、第六分流管17、第六出口网罩18、第七分流管19、第七出口网罩20、第八分流管21、第八出口网罩22、转桶23、侧面缺口24、桶壳25、减速电机26、转轴27、涡叶28、顶腔29、屏蔽盒30、风速传感器31、转速传感器32、温度湿度传感器33、空气质量传感器34、多路前置放大电路35、微控器36、电力猫37和载波输出端38。2.第一进风段15、弯折进风段14和第二进风段13连接成进风管道,第一分流管3、第二分流管5、第三分流管7、第四分流管9、第五分流管11、第六分流管17、第七分流管19和第八分流管21均为出风管。3.每个出风管在俯视图上均为喇叭形且尺寸相同,八个出风管在俯视图上组成米字形且喇叭口朝外,八个出风管的细管口朝内且在米字形中心通过桶壳25互相联通,八个出风管的喇叭口的垂直面和靠近喇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语语言教室新风机管道系统,包括第一分流管(3)、第二分流管(5)、第三分流管(7)、第四分流管(9)、第五分流管(11)、第二进风段(13)、弯折进风段(14)、第一进风段(15)、第六分流管(17)、第七分流管(19)、第八分流管(21)、转桶(23)、侧面缺口(24)、桶壳(25)、减速电机(26)、转轴(27)、涡叶(28)、顶腔(29)、屏蔽盒(30)、风速传感器(31)、转速传感器(32)、温度湿度传感器(33)、空气质量传感器(34)、多路前置放大电路(35)、微控器(36)和电力猫(37);/n第一进风段(15)、弯折进风段(14)和第二进风段(13)连接成进风管道,第一分流管(3)、第二分流管(5)、第三分流管(7)、第四分流管(9)、第五分流管(11)、第六分流管(17)、第七分流管(19)和第八分流管(21)均为出风管;/n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出风管在俯视图上均为喇叭形且尺寸相同,八个出风管在俯视图上组成米字形且喇叭口朝外,八个出风管的细管口朝内且在米字形中心通过桶壳(25)互相联通,八个出风管的喇叭口以及靠近喇叭口的沿口底面均设有防止老鼠进入管道的出口网罩,桶壳(25)内设有减速电机(26)和转桶(23),转桶(23)的开口朝下即转桶(23)呈倒扣状态,转桶(23)的侧壁上设有侧面缺口(24),转桶(23)的顶面冲压成涡叶(28),涡叶(28)与桶壳(25)的顶面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顶腔(29),涡叶(28)的中心与减速电机(26)的转轴(27)连接,即转桶(23)、涡叶(28)和侧面缺口(24)能在减速电机(26)的驱动下在桶壳(25)内转动,转桶(23)上的侧面缺口(24)围绕转轴(27)转动时,侧面缺口(24)轮流与八个出风管中的一个细管口对齐,所述管道系统中的新风气流依次经过第一进风段(15)、弯折进风段(14)、第二进风段(13)、顶腔(29)、涡叶(28)、侧面缺口(24)、八个出风管中的一个细管口、八个出风管中的一个喇叭口、八个出口网罩中的一个出口网罩,然后朝喇叭口外喷出,八个出风管轮流出风,在所述的教室内形成旋转的自然风效果,利用气流的旋转,新鲜空气容易到达教室的每个角落,从而增加换气效果,喇叭状的出风口起到缓冲或释压作用,防止出风口的气流过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语语言教室新风机管道系统,包括第一分流管(3)、第二分流管(5)、第三分流管(7)、第四分流管(9)、第五分流管(11)、第二进风段(13)、弯折进风段(14)、第一进风段(15)、第六分流管(17)、第七分流管(19)、第八分流管(21)、转桶(23)、侧面缺口(24)、桶壳(25)、减速电机(26)、转轴(27)、涡叶(28)、顶腔(29)、屏蔽盒(30)、风速传感器(31)、转速传感器(32)、温度湿度传感器(33)、空气质量传感器(34)、多路前置放大电路(35)、微控器(36)和电力猫(37);
第一进风段(15)、弯折进风段(14)和第二进风段(13)连接成进风管道,第一分流管(3)、第二分流管(5)、第三分流管(7)、第四分流管(9)、第五分流管(11)、第六分流管(17)、第七分流管(19)和第八分流管(21)均为出风管;
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出风管在俯视图上均为喇叭形且尺寸相同,八个出风管在俯视图上组成米字形且喇叭口朝外,八个出风管的细管口朝内且在米字形中心通过桶壳(25)互相联通,八个出风管的喇叭口以及靠近喇叭口的沿口底面均设有防止老鼠进入管道的出口网罩,桶壳(25)内设有减速电机(26)和转桶(23),转桶(23)的开口朝下即转桶(23)呈倒扣状态,转桶(23)的侧壁上设有侧面缺口(24),转桶(23)的顶面冲压成涡叶(28),涡叶(28)与桶壳(25)的顶面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顶腔(29),涡叶(28)的中心与减速电机(26)的转轴(27)连接,即转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越周政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