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运输的防震装置,包括基座、夹紧机构;所述基座为顶部开口的空心箱体结构,所述基座内部形成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两侧内壁之间水平设置有两个转动轴,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夹紧机构;在使用时将主机的机箱放置在装置内部,通过机箱与基座的弹性连接可有效的减低了来自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提高了抗震效果,有效的避免了主机的机箱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机箱或内部零件损坏的问题,通过对机箱两侧的弹性夹持,当机箱在装置的内部发生晃动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进行缓冲减震,从而避免了由于夹持力度过大导致的机箱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运输的防震装置
本技术属于抗震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运输的防震装置。
技术介绍
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也是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体(容器Mainframe)。通常包括CPU、内存、主板、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主机的机箱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会进行长途的运输,且长途运输多为公路运输,此时主机的硬盘内部存储有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路途颠簸经常导致主机的机箱与外部环境发生碰撞,主机机箱的内部出现晃动易导致内部零件损坏,现有技术中的抗震方式多为向箱体的内部填充大量泡沫或通过夹持装置进行固定,但泡沫材质较脆弱易折断,不便于重复使用,废弃泡沫易造成环境污染,且一般的用于固定主机的夹持装置在运输的过程中易出现由于夹持力度过大或出现碰撞等因素造成主机的机箱损坏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运输的防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运输的防震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当主机进行长途运输时,由于路途颠簸经常导致内部零件损坏,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运输的防震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运输的防震装置,包括基座、夹紧机构;所述基座为顶部开口的空心箱体结构,所述基座内部形成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两侧内壁之间水平设置有两个转动轴,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承载板、第一弹性件、夹具,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活动槽的底部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承载板可在两个所述转动轴之间升降,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对称铰接有所述夹具;所述夹具包括连接板、第二弹性件、卡爪,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的侧壁铰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卡爪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相背的一侧外壁与所述转动轴滚动接触。进一步的,还包括机箱,所述机箱活动嵌入至所述夹紧机构的内部,所述机箱的外轮廓与夹紧机构内部形成的空间适配。进一步的,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顶盖的底部形成有向上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活动槽的尺寸相同。进一步的,还包括缓冲垫,所述顶盖底部凹槽的内部铺设有所述缓冲垫。进一步的,还包括卡扣,所述顶盖与所述基座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使所述顶盖固定盖装在所述基座的顶部。进一步的,还包括把手,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卡扣的两侧外壁对称设置有所述把手。进一步的,还包括透水孔,所述基座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所述透水孔。进一步的,还包括孔塞,若干透水孔的内部均适配设置有所述孔塞。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在使用时将主机的机箱放置在装置内部,通过机箱与基座的弹性连接可有效的减低了来自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提高了抗震效果,有效的避免了主机的机箱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机箱及其他零件损坏的问题,通过对机箱两侧的弹性夹持,当机箱在装置的内部发生晃动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进行缓冲减震,从而避免了由于夹持力度过大导致的机箱损坏,且可以重复使用,避免了使用泡沫造成的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的夹紧机构收缩时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的夹紧机构伸展时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1-6,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运输的防震装置,包括基座100、夹紧机构200;所述基座100为顶部开口的空心箱体结构,所述基座100内部形成有活动槽101,所述活动槽101的两侧内壁之间水平设置有两个转动轴102,所述活动槽10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夹紧机构200;所述夹紧机构200包括承载板201、第一弹性件202、夹具203,所述活动槽101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所述承载板201,所述承载板20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202,所述承载板201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202与所述活动槽101的底部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承载板201可在两个所述转动轴102之间升降,所述承载板201的两侧对称铰接有所述夹具203,进一步的,还包括机箱300,所述机箱300活动嵌入至所述夹紧机构200的内部,所述机箱300的外轮廓与夹紧机构200内部形成的空间适配;如图1-2所示,具体实施时,将基座100水平放置,基座100的内部形成活动槽101,活动槽101为顶部开口的空腔,如图3所示,活动槽101用于放置夹紧机构200,夹紧机构200用于固定机箱300,当机箱放置在活动槽101的内部时,机箱300的底部与承载板201接触,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机箱300对承载板201施加压力,承载板201在压力的作用下对第一弹性件202进行挤压,此时第一弹性件202收缩,从而使得承载板201下降,承载板201的长度小于两个转动轴102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承载板201可在两个转动轴102之间在第一弹性件202的带动下进行升降,当承载板201下降时带动两侧的夹具203同步下降。所述夹具203包括连接板231、第二弹性件232、卡爪233,所述连接板231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板201的侧壁铰接,所述连接板231的另一端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232与所述卡爪233连接,所述连接板23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232相背的一侧外壁与所述转动轴102滚动接触。如图3-6所示,具体实施时,两个连接板231分别铰接在承载板201的两侧,当两侧的夹具203随着承载板201同步下降时,两侧的连接板231的外壁分别与两侧的转动轴102滚动接触,此时连接板231随着承载板201的下降,在转动轴102的限位作用下以铰接处为轴心进行转动,转动轴102与连接板231的外壁为滚动摩擦,可有效的避免滑动摩擦造成的磨损,当两侧的连接板231转动时带动两侧的卡爪233相对靠拢,当两侧的卡爪233与机箱300的外壁接触时,卡爪233顶动第二弹性件232,通过第二弹性件232在卡爪233对机箱300进行夹紧时提供弹性支撑,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由于卡爪233的夹持力度过大导致机箱300损坏;如图4所示,当机箱300从装置内部取出时,机箱300的底部与承载板201脱离接触,承载板201在第一弹性件202的弹性作用下升起,当承载板201升起时带动两侧的夹具203同步上升,此时两侧的连接板231带动两个卡爪2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运输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0)、夹紧机构(200);/n所述基座(100)为顶部开口的空心箱体结构,所述基座(100)内部形成有活动槽(101),所述活动槽(101)的两侧内壁之间水平设置有两个转动轴(102),所述活动槽(10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夹紧机构(200);/n所述夹紧机构(200)包括承载板(201)、第一弹性件(202)、夹具(203),所述活动槽(101)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所述承载板(201),所述承载板(20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202),所述承载板(201)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202)与所述活动槽(101)的底部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承载板(201)可在两个所述转动轴(102)之间升降,所述承载板(201)的两侧对称铰接有所述夹具(203);/n所述夹具(203)包括连接板(231)、第二弹性件(232)、卡爪(233),所述连接板(231)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板(201)的侧壁铰接,所述连接板(231)的另一端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232)与所述卡爪(233)连接,所述连接板(23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232)相背的一侧外壁与所述转动轴(102)滚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运输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0)、夹紧机构(200);
所述基座(100)为顶部开口的空心箱体结构,所述基座(100)内部形成有活动槽(101),所述活动槽(101)的两侧内壁之间水平设置有两个转动轴(102),所述活动槽(10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夹紧机构(200);
所述夹紧机构(200)包括承载板(201)、第一弹性件(202)、夹具(203),所述活动槽(101)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所述承载板(201),所述承载板(201)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202),所述承载板(201)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202)与所述活动槽(101)的底部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承载板(201)可在两个所述转动轴(102)之间升降,所述承载板(201)的两侧对称铰接有所述夹具(203);
所述夹具(203)包括连接板(231)、第二弹性件(232)、卡爪(233),所述连接板(231)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板(201)的侧壁铰接,所述连接板(231)的另一端的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232)与所述卡爪(233)连接,所述连接板(231)与所述第二弹性件(232)相背的一侧外壁与所述转动轴(102)滚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兰,吴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