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287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隔振降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振装置。一种橡胶隔振装置,包括:将电机扭矩传递至螺旋桨的隔振座,第一隔振橡胶和/或第二隔振橡胶;隔振座、电机、螺旋桨的中心轴线共线,构成回转体结构;第一隔振橡胶设置在隔振座与螺旋桨之间,用于阻隔电机与螺旋桨间扭振传递,减小螺旋桨的被激辐射噪声,同时也阻隔螺旋桨扭振向电机轴系传递,减小电机负载波动引起的调制电磁噪声;第二隔振橡胶设置在隔振座与螺旋桨之间,用于阻隔电机与螺旋桨间纵振传递,从而减小航行器的结构噪声和自噪声。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水下航行器减振降噪,结构紧凑,充分利用航行器推进器的尾部空间,装卸方便,不增加航行器的额外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隔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振降噪
,特别涉及一种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水下航行器的隐身性能与噪声密切相关,对其作战性能影响重大,因此降低水下航行器的噪声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大意义。推进器作为航行器的主要噪声来源,主要有电机电磁波动引起的电磁噪声、电机旋转引起的机械噪声、推进器与不均匀流作用引起的推进器噪声。为了满足水下航行器辐射噪声低,操纵性适应能力强的需求,解决水下航行器推进器噪声源的问题,减小振源和被隔振物体的动态耦合,减小不良振动在电机与螺旋桨之间的互相传递,需要提出一种适用于水下推进器的隔振装置。近年来,一大批新型隔振器如:金属丝网隔振器、钢丝绳隔振器、复合阻尼隔振器、无谐振峰隔振器相继产生,但由于橡胶隔振器制造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既可使用在压缩状态,又可使用在剪切状态,它同时还具备足够的内阻尼,并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以适应空间的需求,仍然是隔振装置的首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水下航行器推进器的隔振降噪需求,提供一种橡胶隔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橡胶隔振装置,包括:将电机扭矩传递至螺旋桨的隔振座,以及,第一隔振橡胶,和/或,第二隔振橡胶。隔振座、电机、螺旋桨的中心轴线共线,构成回转体结构。螺旋桨与隔振座之间径向和轴向预留足够的空间保证第一隔振橡胶,和/或,第二隔振橡胶被压缩时的变形空间,其具体空间需求可以根据推进器的最大扭矩及最大推力计算橡胶的最大变形去预留足够的空间。第一隔振橡胶设置在隔振座与螺旋桨之间,用于阻隔电机与螺旋桨间扭振传递。第二隔振橡胶设置在隔振座与螺旋桨之间,用于阻隔电机与螺旋桨间纵振传递。第一隔振橡胶和第二隔振橡胶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只想阻隔电机和螺旋桨间扭振传递,可以去掉第二隔振橡胶。只想阻隔电机和螺旋桨间纵振传递,可以去掉第一隔振橡胶,并对结构做稍许调整即可,结构形式灵活多变。上述方案中,具体的,隔振座设有中心轴及向下延伸的环形凸台;中心轴设有与电机输出轴上外花键相配合的内花键;隔振座中心轴的上端面顶死在电机的轴肩。螺旋桨设有中心轴孔,并在螺旋桨的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螺旋桨的中心轴孔套装在隔振座的中心轴上;隔振座的环形凸台位于螺旋桨的环形凹槽内。当第一隔振橡胶与第二隔振橡胶共同使用时,第一隔振橡胶设置在隔振座的环形凸台内,第二隔振橡胶设置在第一隔振橡胶与螺旋桨的环形凹槽之间;紧固件依次穿过隔振座的环形凸台、第一隔振橡胶、第二隔振橡胶以及螺旋桨的环形凹槽,连接隔振座与螺旋桨。当仅使用第一隔振橡胶时,第一隔振橡胶设置在隔振座的环形凸台内,在第一隔振橡胶与螺旋桨的环形凹槽之间设置一刚性结构件代替第二隔振橡胶;紧固件依次穿过隔振座的环形凸台、第一隔振橡胶、该刚性结构件以及螺旋桨的环形凹槽,连接隔振座与螺旋桨。当仅使用第二隔振橡胶时,隔振座的环形凸台内设置一刚性结构件代替第一隔振橡胶,第二隔振橡胶设置在该刚性结构与螺旋桨的环形凹槽之间;紧固件依次穿过隔振座的环形凸台、该刚性结构件、第二隔振橡胶以及螺旋桨的环形凹槽,连接隔振座与螺旋桨。上述方案中,具体的,第一隔振橡胶为由多个腰型凸台组成的环形结构,第一隔振橡胶的腰型凸台与隔振座环形凸台上的腰型凹槽紧密配合。第一隔振橡胶上腰型凸台的尺寸根据电机传递的扭矩大小及对推进器模态分析中扭转运动固有频率去做相应的调整。进一步的,在第一隔振橡胶的腰型凸台上设有多个圆孔,以减小第一隔振橡胶的扭转压缩刚度。上述方案中,具体的,第二隔振橡胶为环状结构。第二隔振橡胶的厚度和截面形状可以根据螺旋桨的轴向推力及推进器模态分析中轴向运动固有频率去做相应的调整。进一步的,第二隔振橡胶的截面为Z字型,以减小第二隔振橡胶的轴向刚度。进一步的,为保证第二隔振橡胶的准确安装,在第二隔振橡胶的上下端面均设有金属垫片;螺旋桨的环形凹槽内设有与第二隔振橡胶下端面金属垫片紧密配合的卡槽。上述方案中,具体的,紧固件为螺钉;螺钉与螺旋桨环形凹槽上的螺纹孔相配合,连接隔振座与螺旋桨。进一步的,在螺钉与第一隔振橡胶,和/或,第二隔振橡胶相接触的端面设有套筒。套筒能够防止第一隔振橡胶、第二隔振橡胶被连接螺钉磨损,套筒随着螺旋桨向前压缩第二隔振橡胶一起向前运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水下航行器减振降噪,结构紧凑,充分利用航行器推进器的尾部空间,装卸方便,不增加航行器的额外阻力。其中,第一隔振橡胶的存在能够阻隔电机轴系扭转振动传递至螺旋桨,减小螺旋桨的被激辐射噪声,同时也阻隔螺旋桨扭振向电机轴系传递,减小电机负载波动引起的调制电磁噪声。第二隔振橡胶的存在可以阻隔螺旋桨推力纵振向电机传递,从而减小航行器的结构噪声和自噪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与螺旋桨组装后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隔振橡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隔振橡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隔振座、2-第一隔振橡胶、3-第二隔振橡胶、4-金属垫片、5-套筒、6-螺钉、7-螺旋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见附图1,一种橡胶隔振装置,包括:将电机扭矩传递至螺旋桨7的隔振座1,以及,第一隔振橡胶2,和/或,第二隔振橡胶3。隔振座1、电机、螺旋桨7的中心轴线共线,构成回转体结构。螺旋桨7与隔振座1之间径向和轴向预留足够的空间保证第一隔振橡胶2,和/或,第二隔振橡胶3被压缩时的变形空间,其具体空间需求可以根据推进器的最大扭矩及最大推力计算橡胶的最大变形去预留足够的空间。第一隔振橡胶2设置在隔振座1与螺旋桨7之间,用于阻隔电机与螺旋桨7间扭振传递。第二隔振橡胶3设置在隔振座1与螺旋桨7之间,用于阻隔电机与螺旋桨7间纵振传递。第一隔振橡胶2和第二隔振橡胶3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只想阻隔电机和螺旋桨7间扭振传递,可以去掉第二隔振橡胶3,并将第二隔振橡胶3的位置用一刚性结构件代替即可。只想阻隔电机和螺旋桨间纵振传递,可以去掉第一隔振橡胶2,并将第一隔振橡胶2的位置用一刚性结构件代替即可。本专利技术结构形式灵活多变。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隔振座1,第一隔振橡胶2,第二隔振橡胶3的结构做具体限定。参见附图2,隔振座1设有中心轴及向下延伸的环形凸台;中心轴设有与电机输出轴上外花键相配合的内花键;隔振座1中心轴的上端面顶死在电机的轴肩。螺旋桨7设有中心轴孔,并在螺旋桨7的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螺旋桨7的中心轴孔套装在隔振座1的中心轴上;隔振座1的环形凸台位于螺旋桨7的环形凹槽内。当第一隔振橡胶2与第二隔振橡胶3共同使用时,第一隔振橡胶2设置在隔振座1的环形凸台内,第二隔振橡胶3设置在第一隔振橡胶2与螺旋桨7的环形凹槽之间;紧固件依次穿过隔振座1的环形凸台、第一隔振橡胶2、第二隔振橡胶3以及螺旋桨7的环形凹槽,连接隔振座1与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隔振装置,包括:将电机扭矩传递至螺旋桨(7)的隔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振橡胶(2),和/或,第二隔振橡胶(3);/n所述隔振座(1)、所述电机、所述螺旋桨(7)的中心轴线共线,构成回转体结构;/n所述第一隔振橡胶(2)设置在所述隔振座(1)与所述螺旋桨(7)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电机与所述螺旋桨(7)间扭振传递;/n所述第二隔振橡胶(3)设置在所述隔振座(1)与所述螺旋桨(7)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电机与所述螺旋桨(7)间纵振传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隔振装置,包括:将电机扭矩传递至螺旋桨(7)的隔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振橡胶(2),和/或,第二隔振橡胶(3);
所述隔振座(1)、所述电机、所述螺旋桨(7)的中心轴线共线,构成回转体结构;
所述第一隔振橡胶(2)设置在所述隔振座(1)与所述螺旋桨(7)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电机与所述螺旋桨(7)间扭振传递;
所述第二隔振橡胶(3)设置在所述隔振座(1)与所述螺旋桨(7)之间,用于阻隔所述电机与所述螺旋桨(7)间纵振传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座(1)设有中心轴及向下延伸的环形凸台;所述中心轴设有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上外花键相配合的内花键;所述隔振座(1)中心轴的上端面顶死在所述电机的轴肩;
所述螺旋桨(7)设有中心轴孔,并在所述螺旋桨(7)的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螺旋桨(7)的中心轴孔套装在所述隔振座(1)的中心轴上;所述隔振座(1)的环形凸台位于所述螺旋桨(7)的环形凹槽内;
当所述第一隔振橡胶(2)与所述第二隔振橡胶(3)共同使用时,所述第一隔振橡胶(2)设置在所述隔振座(1)的环形凸台内,所述第二隔振橡胶(3)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振橡胶(2)与所述螺旋桨(7)的环形凹槽之间;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隔振座(1)的环形凸台、所述第一隔振橡胶(2)、所述第二隔振橡胶(3)以及所述螺旋桨(7)的环形凹槽,连接所述隔振座(1)与所述螺旋桨(7);
当仅使用所述第一隔振橡胶(2)时,所述第一隔振橡胶(2)设置在所述隔振座(1)的环形凸台内,在所述第一隔振橡胶(2)与所述螺旋桨(7)的环形凹槽之间设置一刚性结构件代替第二隔振橡胶(3);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隔振座(1)的环形凸台、所述第一隔振橡胶(2)、该刚性结构件以及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波李孟捷彭阿静石生龙唐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