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架组件及具有其的敞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74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架组件及具有其的敞车。其中,底架组件设置在敞车上,底架组件包括:端梁;两个下侧梁,间隔地设置在端梁的两侧并与端梁连接;拨车座,设置在端梁上,拨车座的中心线与下侧梁水平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敞车的拨车座与中梁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得底架容易受到扭矩发生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架组件及具有其的敞车
本技术涉及道路运输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架组件及具有其的敞车。
技术介绍
铁路敞车可分为通用敞车和专用敞车,通用敞车主要用于装运煤炭、矿石、大型设备、箱装或袋装的货物;专用敞车指根据产品、运用工况等因素而产生的特种敞车,其中,运输大宗货物的专用货车占比较大,具有轴重大、自重轻、载重多、列车编组长的特点。现有专用敞车车体结构主要由底架,端墙,侧墙组成。其中底架为全钢焊接结构,主要由中梁、端梁、枕梁、横梁、纵向梁及地板等组成。侧墙主要由侧板、上侧梁、侧柱、及与翻车机相配套的磨耗板等组成。端墙主要由端墙板、上端横梁、横带等组成。该车体结构的拨车座设置在中梁上方,拨车座受到拨车机的拨车力后通过拨车座传递到中梁上,再通过中梁传递到车体上。由于拨车座跟中梁之间存在高度差,在中梁受到拨车力的时候会产生弯矩,在长时间的拨车后容易造成底架疲劳裂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架组件及具有其的敞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敞车的拨车座与中梁之间存在高度差使得底架容易受到扭矩发生断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底架组件,设置在敞车上,底架组件包括:端梁;两个下侧梁,间隔地设置在端梁的两侧并与端梁连接;拨车座,设置在端梁上,拨车座的中心线与下侧梁水平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拨车座为两个,两个拨车座在端梁上间隔设置,拨车机的多个拨车臂与多个拨车座连接。进一步地,底架组件还包括加强梁,两个拨车座通过加强梁连接。进一步地,加强梁与端梁焊接连接。进一步地,下侧梁包括:立板;平板,与立板连接并成夹角设置;封板,与立板和平板均连接,封板倾斜设置。进一步地,下侧梁还包括多个筋板,筋板与立板和平板连接,多个筋板在立板和/或平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立板和平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封板与立板焊接连接,封板与平板焊接连接。进一步地,底架组件包括两个端梁,两个端梁在底架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端梁上均设有拨车座。进一步地,底架组件还包括:多个横梁,间隔设置两个下侧梁之间并与下侧梁连接;中梁,设置两个下侧梁之间,中梁与多个横梁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敞车,包括底架组件和设置在底架组件上的墙体组件,底架组件为上述的底架组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拨车座的中心线与下侧梁的水平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使拨车座与下侧梁之间没有高度差,在拨车机对拨车座施力时,拨车座受到的力能够通过端梁直接传递到下侧梁上,而不会产生弯矩,进而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拨车座及底架组件不容易发生疲劳断裂的情况,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保证了正常拨车及拨车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底架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的下侧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敞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端梁;20、下侧梁;21、立板;22、平板;23、封板;24、筋板;30、拨车座;31、连接孔;40、加强梁;50、横梁;60、中梁。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架组件,设置在敞车上,底架组件包括端梁10、下侧梁20和拨车座30。其中,两个下侧梁20间隔地设置在端梁10的两侧并与端梁10连接;拨车座30设置在端梁10上,拨车座30的中心线与下侧梁20水平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拨车座30的中心线与下侧梁20的水平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使拨车座30与下侧梁20之间没有高度差,在拨车机对拨车座30施力时,拨车座30受到的力能够通过端梁10直接传递到下侧梁20上,而不会产生弯矩,进而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拨车座30及底架组件不容易发生疲劳断裂的情况,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保证了正常拨车及拨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拨车座30为两个,两个拨车座30在端梁10上间隔设置,拨车机的多个拨车臂与多个拨车座30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拨车座30设置在端梁10的两端,拨车机的拨车臂与两个拨车座30连接并同步拨车,从而使两个拨车座30同步受力并分担所受到的拨车力,进而减小了每个拨车座30的受到的拨车力,提高了拨车座的使用寿命和拨车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优选地,拨车座30与端梁10之间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拨车座30上还设有连接孔31,牵引绳穿设在连接孔31上以通过拨车座30实现对敞车的牵引和拖拽。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架组件还包括加强梁40,两个拨车座30通过加强梁40连接。由于两个拨车座30通过加强梁40连接,从而实现了两个拨车座30能够同时受力,实现两个拨车座30同步拨车,进而能够将拨车力通过两个拨车座30传递至端梁10和下侧梁20上,并在下侧梁20的延伸方向上传递至整个底架组件,分散了拨车力的大小,提高了整个底架组件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加强梁40与端梁10焊接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架组件,设置在敞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组件包括:/n端梁(10);/n两个下侧梁(20),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端梁(10)的两侧并与所述端梁(10)连接;/n拨车座(30),设置在所述端梁(10)上,所述拨车座(30)的中心线与所述下侧梁(20)水平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架组件,设置在敞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组件包括:
端梁(10);
两个下侧梁(20),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端梁(10)的两侧并与所述端梁(10)连接;
拨车座(30),设置在所述端梁(10)上,所述拨车座(30)的中心线与所述下侧梁(20)水平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车座(30)为两个,两个所述拨车座(30)在所述端梁(10)上间隔设置,拨车机的多个拨车臂与多个所述拨车座(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组件还包括加强梁(40),两个所述拨车座(30)通过所述加强梁(4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40)与所述端梁(10)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梁(20)包括:
立板(21);
平板(22),与所述立板(21)连接并成夹角设置;
封板(23),与所述立板(21)和所述平板(22)均连接,所述封板(23)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健李志刚付占起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