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725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5
一种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包括横梁和吸能盒,两吸能盒对称连接在横梁两侧,吸能盒z向尺寸大于横梁的z向尺寸,在横梁与吸能盒接触部位横梁旁侧设有传导加强件,传导加强件分别连接横梁及吸能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1、在横梁截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吸能盒的截面尺寸,通过传导加强件的连接,能够保证吸能盒充分压溃,有效增加吸能效果,并且整体质量增加很少;2、在横梁的拉弯位置处增设凹槽,减小低速碰撞横梁的弯折量,提高了车辆的维修经济性;3、横梁端头采用楔形,保证了25%小偏置碰撞对防撞梁的要求,且与大灯不产生干涉;4、横梁的端头增设加强板,避免高速碰撞横梁弯折过大而造成对前车的侵害较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部件,特别是增加吸能效率、提高安全性能的汽车前防撞梁。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与汽车有关的交通事故数量逐渐增多,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汽车企业及消费者的重视,与此同时汽车的轻量化也是汽车发展的目标之一,如何在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同时兼顾到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各部件优化设计的重点。汽车前防撞梁是汽车重要的安全部件,包括横梁和吸能盒,在碰撞过程中能够起到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降低人员伤害的作用。理论上吸能盒的截面尺寸越大,能够有效吸收的能量越高,对车辆及成员的保护越到位。但是如果吸能盒尺寸相对于横梁截面尺寸过大,会影响吸能盒的压溃,不能有效的吸能;如果将横梁的尺寸也随同吸能盒的尺寸增加,显然会提高汽车的成本,也与轻量化设计理念相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兼顾轻量化和安全性能的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包括横梁和吸能盒,两吸能盒对称连接在横梁两侧,吸能盒z向尺寸大于横梁的z向尺寸,在横梁与吸能盒接触部位横梁旁侧设有传导加强件,传导加强件分别连接横梁及吸能盒。上述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所述传导加强件位于横梁的单侧或两侧,由传导加强件补偿横梁与吸能盒连接部位的尺寸差,传导加强件的截面为口字形、C形、B形、日字形、目字形或梯形。上述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所述横梁前部的弯折部位对称设置两条贯通横梁上下面的凹槽。上述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所述横梁两端为楔形端头,在楔形端头外侧焊接端头护板。上述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半径R=5-30mm,深度H2=5-15mm。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1、在横梁设计截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吸能盒的截面尺寸,且通过传导加强件的连接,能够保证吸能盒充分压溃,有效的增加吸能效果,并且防撞梁整体质量增加很少,符合轻量化和的要求;2、在横梁的拉弯位置处增设凹槽,减小低速碰撞横梁中部的弯折量,提高了车辆的维修经济性;3、横梁端头采用楔形,可以适当延长横梁尺寸,使横梁覆盖车身的比例较高,保证了25%小偏置碰撞对防撞梁的要求,且与大灯不产生干涉;4、横梁的端部增设加强板,避免高速碰撞横梁弯折过大而造成对前车的侵害较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6是传导加强件不同截形的示意图;图7是采用口字形传动加强件的示意图;图8是采用C形传动加强件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横梁,2、凹槽,3、传动加强件,4、端头护板,5、吸能盒,6、吸能盒安装板,7、吸能盒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本技术包括横梁1和吸能盒5,两吸能盒对称连接在横梁两侧,各吸能盒分别固接用于连接横梁的吸能盒连接板7和用于安装车体的吸能盒安装板6。本技术吸能盒在z向尺寸要大于横梁的z向尺寸,这种增大吸能盒尺寸的设计可以明显提高碰撞过程中的吸能效率,而横梁截面尺寸并不随同增大可以控制防撞梁整体质量的增加。由于吸能盒z向尺寸大于横梁的z向尺寸,在横梁与吸能盒连接部位就会出现尺寸差,为保证吸能盒吸能过程受力均衡,本技术在横梁与吸能盒接触部位的横梁旁侧设有传导加强件3,传导加强件分别与横梁及吸能盒连接板焊合,传导加强件位于横梁单侧或两侧,由传导加强件补偿横梁与吸能盒连接部位的尺寸差。图示实施例,传导加强件位于的横梁的z方向横梁上侧或下侧。参看图1-6,传导加强件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图1所示口字形、图5所示的C形、图4所示的B形、图2所示的日字形、图3所示的目字形或图6所示的梯形。传导加强件的截面形状由CAE分析确定。图7所示为采用口字形截形的传动加强件的示意图,图8所示为采用C形截形的传动加强件的示意图。仍参看图1,所述横梁前部弯折部位对称设置两条贯通横梁上下面的凹槽2,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凹槽在横梁拉弯完成后增加压凹工序制备。设置凹槽可以避免车辆在低速碰撞过程中因横梁弯折过大而造成车辆的损失较大。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半径R=5-30mm,深度H2=5-15mm。仍参看图1,所述横梁两端为楔形端头,楔形端头相比平头可以适当延长横梁尺寸,使横梁覆盖车身的比例较高,楔形端头既保证了小偏置碰撞与壁障重叠量的要求,同时还避免了与大灯造型的干涉。在横梁端部斜切后,横梁端部形成了楔形尖端,为避免高速碰撞横梁弯折较大后对前车的伤害较大,在楔形端头外侧焊接端头护板4,端头护板与横梁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包括横梁(1)和吸能盒(5),两吸能盒对称连接在横梁两侧,其特征在于:吸能盒z向尺寸大于横梁的z向尺寸,在横梁与吸能盒接触部位横梁旁侧设有传导加强件(3),传导加强件分别连接横梁及吸能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包括横梁(1)和吸能盒(5),两吸能盒对称连接在横梁两侧,其特征在于:吸能盒z向尺寸大于横梁的z向尺寸,在横梁与吸能盒接触部位横梁旁侧设有传导加强件(3),传导加强件分别连接横梁及吸能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吸能效率的汽车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加强件位于横梁的单侧或两侧,由传导加强件补偿横梁与吸能盒连接部位的尺寸差,传导加强件的截面为口字形、C形、B形、日字形、目字形或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良孟宪瑞王惠吴文珍吕增伟
申请(专利权)人: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研发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