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拱桥及横撑结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680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拱桥及横撑结构设计方法,该横撑结构包括上横撑组件和下横撑组件;所述上横撑组件用于设置在主拱上平面,所述下横撑组件用于设置在主拱下平面;所述上横撑组件的数量大于所述下横撑组件的数量,且上横撑组件与下横撑组件错位布置。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通过上述结构,上横撑组件的数量大于下横撑组件的数量,且上横撑组件与下横撑组件错位布置,使得主拱的横向空间连接更加紧密,使得主拱的下横撑组件数量减少,同时提高了主拱的横向稳定性以及拱桥整体横撑设计的技术经济性,在保证了拱桥承载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降低造价,且能降低因为下横撑组件数量较多而造成的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拱桥及横撑结构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领域,特别是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拱桥及横撑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一种优异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数量多、跨径越来越大,合理的主拱横撑构造能够提高桥梁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能,同时还能够改善桥梁的动力性能。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横撑形式一般有X形横撑、K形横撑、I形横撑和米字形横撑,横撑在主拱的上、下平面对称设置。根据研究发现,相同参数条件下,对于拱桥整体稳定性的贡献,主拱上平面撑的作用明显大于主拱下平面撑。主拱上、下平面横撑对称布置,不仅材料用量大,而且由于主拱上、下平面横撑数量过多,高空安装作业十分困难,横撑布置过于密集,影响行人和行车的通透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拱上、下平面横撑对称布置,不仅材料用量大,而且由于主拱上、下平面横撑数量过多,高空安装作业十分困难,横撑布置过于密集还会影响行人和行车的通透性能的问题,提供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包括上横撑组件(2)和下横撑组件(3);/n所述上横撑组件(2)用于设置在主拱(1)上平面,所述下横撑组件(3)用于设置在主拱(1)下平面;/n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撑组件(2)的数量大于所述下横撑组件(3)的数量,且所述上横撑组件(2)与所述下横撑组件(3)错位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包括上横撑组件(2)和下横撑组件(3);
所述上横撑组件(2)用于设置在主拱(1)上平面,所述下横撑组件(3)用于设置在主拱(1)下平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撑组件(2)的数量大于所述下横撑组件(3)的数量,且所述上横撑组件(2)与所述下横撑组件(3)错位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撑组件(2)与所述下横撑组件(3)的数量差为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上横撑组件(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相邻所述下横撑组件(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为0-5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撑组件(2)和所述下横撑组件(3)均呈X形结构;
或,
所述上横撑组件(2)和所述下横撑组件(3)均呈K形结构;
或,
所述上横撑组件(2)和所述下横撑组件(3)均呈I形结构;
或,
所述上横撑组件(2)和所述下横撑组件(3)均呈米字形结构。


5.一种拱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拱(1)和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
所述上横撑组件(2)设置在主拱(1)上平面,所述下横撑组件(3)设置在主拱(1)下平面。


6.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设计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拱桥中的所述钢管混凝土拱桥横撑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S1:初步拟定所述主拱(1)上平面的所述上横撑组件(2)数量和间距,以及初步拟定所述主拱(1)下平面的所述下横撑组件(3)数量和间距,所述上横撑组件(2)的数量大于所述下横撑组件(3)的数量,且所述上横撑组件(2)与所述下横撑组件(3)错位布置;
S2:建立拱桥整体的有限元空间模型并计算出拱桥整体承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艺程牟廷敏范碧琨倪春梅梁健李胜许诺孙才志邹圻李成君范翊杜凤何易修李畅何娇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