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664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及其生产方法,涉及超细纤维合成革技术领域。通过采用淋涂和挤压的方式,将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物料与海岛纤维非织造布基材渗入复合,得到复合材料;再通过蒸汽碱减量技术处理所得复合材料,得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对所得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超细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后整理工艺,得到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生产过程清洁环保,所得产品手感柔软丰满,雾化值小于4mg,气味小于3级,可作为鞋面材料,与SBS注塑鞋底具有很好的粘合强度,可生产高性能的防滑运动鞋,也可作为汽车座椅的环保蒙皮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细纤维合成革
,涉及一种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用来生产天然皮革的原料皮资源有限,而且天然皮革的生产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过程,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负荷。近年来,人们对天然皮革本身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严格限制天然皮革中存在的Cr(Ⅵ)、偶氮染料、五氯苯酚(PCP)及游离甲醛等有毒化学品。从原料皮资源、环境保护、产品安全和市场的角度来看,天然皮革的生产和使用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基于以上原因,世界各国都在加速开发新的代替天然皮革的新材料。其中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开发,堪称新材料互相结合的典范。超细纤维合成革是以超细纤维非织造为基材,浸渍具有开孔结构的聚氨酯浆料,经一系列复杂工艺加工而成。由于超细纤维的直径几乎达到纳米级尺寸,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与天然皮革中的束状胶原纤维极其相似,在物理性能方面可以与天然皮革相媲美,它完成了由“仿制”到“变换”的过程,成为代替天然皮革的最佳材料。然而由于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先采用淋涂技术,将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物料淋涂于海岛纤维非织造布基材上,然后采用挤压技术,使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物料渗入海岛纤维非织造布基材中,冷却后得到复合材料;采用蒸汽碱减量技术处理所得复合材料,得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对所得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超细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后整理工艺,得到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先采用淋涂技术,将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物料淋涂于海岛纤维非织造布基材上,然后采用挤压技术,使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物料渗入海岛纤维非织造布基材中,冷却后得到复合材料;采用蒸汽碱减量技术处理所得复合材料,得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对所得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超细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后整理工艺,得到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物料的配方为:以质量份数计,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50~80份,色粉1~5份,AC发泡剂0.2~1.8份,10号白油5~15份,钛白粉1~3份,季戊四醇亚磷酸酯0.1~0.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海岛纤维非织造布基材为尼龙6/碱溶性聚酯海岛纤维非织造布或聚酯/碱溶性聚酯海岛纤维非织造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绒面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基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淋涂技术的具体操作为:将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经物料螺杆机后从狭缝模头挤出,淋涂在海岛纤维非织造布基材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毅马兴元严荣华陈建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