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灯芯绒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61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灯芯绒面料,包括第一灯芯绒层,第二灯芯绒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灯芯绒层和所述第二灯芯绒层之间,所述保护层包括防水层、抗菌层和防风涂层,所述防水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灯芯绒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的另一侧与所述抗菌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抗菌层的另一侧与所述防风涂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风涂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灯芯绒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包括第一纱线层、吸水颗粒、竹纤维层和第二纺纱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水层,利用吸水颗粒和竹纤维层对水分进行吸收,增加了面料的防水性,降低了外界水分渗入到第二灯芯绒层的概率,增加了穿着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灯芯绒面料
本技术涉及灯芯绒面料
,具体为一种双面灯芯绒面料。
技术介绍
灯芯绒是割纬起绒、表面形成纵向绒条的棉织物。主要原料以棉为主,因绒条像一条条灯草芯,所以称为灯芯绒。灯芯绒质地厚实,保暖性好,适宜制作秋冬季外衣、鞋帽面料和幕布、窗帘、沙发面料等装饰用品。采用纬二重组织织制、再经割绒整理,布面呈灯芯状绒条的织物,又称条绒布。目前现有的灯芯绒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防水性不是很好,外界的水分容易渗入面料内部,使面料与人体接触的部分潮湿,降低了穿着时的舒适度,同时,保暖性和抗菌性也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灯芯绒面料,通过设置的防水层,利用吸水颗粒和竹纤维层对水分进行吸收,增加了面料的防水性,降低了外界水分渗入到第二灯芯绒层的概率,增加了穿着时的舒适度,通过在第二灯芯绒层的外侧设置防风涂层,可以有效防风,增加了面料的保暖的作用,同时设置抗菌层,增加了面料的抗菌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灯芯绒面料,包括第一灯芯绒层,第二灯芯绒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灯芯绒层和所述第二灯芯绒层之间,所述保护层包括防水层、抗菌层和防风涂层,所述防水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灯芯绒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的另一侧与所述抗菌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抗菌层的另一侧与所述防风涂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风涂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灯芯绒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包括第一纱线层、吸水颗粒、竹纤维层和第二纺纱层,所述第二纺纱层位于所述第一纱线层的上方,所述第一纱线层的底部与所述抗菌层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纱线层和所述第二纺纱层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竹纤维层,所述竹纤维层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纱线层的顶部之间设有固定连接有若干吸水颗粒。所述吸水颗粒设置为高分子吸水树脂。所述抗菌层包括抗菌经纱和抗菌纬纱,所述抗菌纬纱由抗菌地纬纱和抗菌绒纬纱组成,所述抗菌经纱与所述抗菌地纬纱交织形成抗菌层。所述抗菌经纱为聚酯铜纤维和纳米竹炭纤维混纺纱线,所述抗菌地纬纱为银离子抗菌涤纶纱线,所述抗菌绒纬纱为棉麻混纺纱线。所述防风涂层设置为丙烯酸涂层。所述第一灯芯绒层和第二灯芯绒层的结构完全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水层,利用吸水颗粒和竹纤维层对水分进行吸收,增加了面料的防水性,降低了外界水分渗入到第二灯芯绒层的概率,增加了穿着时的舒适度;2、本技术通过在第二灯芯绒层的外侧设置防风涂层,可以有效防风,增加了面料的保暖的作用,同时设置抗菌层,增加了面料的抗菌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灯芯绒层;2、第二灯芯绒层;3、保护层;31、防水层;311、第一纱线层;312、吸水颗粒;313、竹纤维层;314、第二纺纱层;32、抗菌层;33、防风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面灯芯绒面料,包括第一灯芯绒层1,第二灯芯绒层2和保护层3,保护层3固定设置在第一灯芯绒层1和第二灯芯绒层2之间,保护层3包括防水层31、抗菌层32和防风涂层33,防水层31的一侧与第一灯芯绒层1固定连接,防水层31的另一侧与抗菌层32的一侧固定连接,抗菌层32的另一侧与防风涂层33的一侧固定连接,防风涂层33的另一侧与第二灯芯绒层2固定连接,防水层31包括第一纱线层311、吸水颗粒312、竹纤维层313和第二纺纱层314,第二纺纱层314位于第一纱线层311的上方,第一纱线层311的底部与抗菌层32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纱线层311和第二纺纱层314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竹纤维层313,竹纤维层313的底部与第一纱线层311的顶部之间设有固定连接有若干吸水颗粒312。吸水颗粒312设置为高分子吸水树脂,高分子吸水树脂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它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千倍的水分,无毒、无害、无污染,吸水能力特强。为了增加抗菌效果,抗菌层32包括抗菌经纱和抗菌纬纱,抗菌纬纱由抗菌地纬纱和抗菌绒纬纱组成,抗菌经纱与抗菌地纬纱交织形成抗菌层32,抗菌经纱为聚酯铜纤维和纳米竹炭纤维混纺纱线,聚酯铜纤维拥有棉和聚酯纤维的优点,吸湿量适中,穿着挺括且更加舒适,手感柔软,纳米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优点,抗菌地纬纱为银离子抗菌涤纶纱线,涤纶强度高、耐腐蚀及耐磨性好,抗菌绒纬纱为棉麻混纺纱线,棉柔软性好,麻的纤维强度高,挺括性好。为了方便进行保暖,防风涂层33设置为丙烯酸涂层。为了方便制作,第一灯芯绒层1和第二灯芯绒层2的结构完全相同。结构原理: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水层31,利用吸水颗粒312和竹纤维层313对水分进行吸收,增加了面料的防水性,降低了外界水分渗入到第二灯芯绒层2的概率,增加了穿着时的舒适度;通过在第二灯芯绒层2的外侧设置防风涂层33,可以有效防风,增加了面料的保暖的作用,同时设置抗菌层32,增加了面料的抗菌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灯芯绒面料,包括第一灯芯绒层(1),第二灯芯绒层(2)和保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灯芯绒层(1)和所述第二灯芯绒层(2)之间,所述保护层(3)包括防水层(31)、抗菌层(32)和防风涂层(33),所述防水层(3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灯芯绒层(1)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31)的另一侧与所述抗菌层(3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抗菌层(32)的另一侧与所述防风涂层(3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风涂层(33)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灯芯绒层(2)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31)包括第一纱线层(311)、吸水颗粒(312)、竹纤维层(313)和第二纺纱层(314),所述第二纺纱层(314)位于所述第一纱线层(311)的上方,所述第一纱线层(311)的底部与所述抗菌层(32)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纱线层(311)和所述第二纺纱层(314)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竹纤维层(313),所述竹纤维层(313)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纱线层(311)的顶部之间设有固定连接有若干吸水颗粒(3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灯芯绒面料,包括第一灯芯绒层(1),第二灯芯绒层(2)和保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灯芯绒层(1)和所述第二灯芯绒层(2)之间,所述保护层(3)包括防水层(31)、抗菌层(32)和防风涂层(33),所述防水层(3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灯芯绒层(1)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31)的另一侧与所述抗菌层(3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抗菌层(32)的另一侧与所述防风涂层(33)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风涂层(33)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灯芯绒层(2)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31)包括第一纱线层(311)、吸水颗粒(312)、竹纤维层(313)和第二纺纱层(314),所述第二纺纱层(314)位于所述第一纱线层(311)的上方,所述第一纱线层(311)的底部与所述抗菌层(32)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纱线层(311)和所述第二纺纱层(314)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竹纤维层(313),所述竹纤维层(313)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纱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明张浩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华诞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