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45管线钢的冶炼浇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57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245管线钢的冶炼浇注工艺,涉及冶金炼钢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严格控制L245管线钢的生产步骤,包括铁水成分检验,压钢生产节奏控制,L245窄成分控制,转炉连铸增加全流程N含量检测,转炉冶炼过程控制,优化连铸各个断面坯型高拉速稳定,优化连铸浇注过程控制,增加铸坯角部酸式质量检测环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钢水中的N含量和铸坯的酸蚀检测,控制生产过程中产品N含量平均在32ppm,成品中N含量平均在48ppm,较以前降低了10~20ppm,总体产品夹杂物含量较以往降低0.5~1.5级;并且有效地控制了管线钢的卷边裂纹,铸坯缺陷下线率由5%降至2%以下,产品合格提高到99%以上,为稳固后续高质量品种钢生产奠定基础,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245管线钢的冶炼浇注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炼钢
,尤其涉及一种L245管线钢的冶炼浇注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对钢的强度、韧性、加工性能等要求日趋严格,对钢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TiO、Al2O3夹杂物过程检测措施单一,TiO、Al2O3夹杂作为独立相存在于钢中,破坏了管线钢的基本连续性,使钢组织的不均匀性增大。因此钢中夹杂物的存在,对钢的使用性能产生强烈影响。根据夹杂物的性质、形态、分布、尺寸及含量等因素的不同,对钢性能的影响也各不相同。TiO、Al2O3夹杂是连铸套眼及影响L245质量及物理性能关键因素,管线钢L245钢种轧制过程中带卷出现边部裂纹,板坯在生产中角部易出现横向微裂纹,裂纹长度在10mm左右,铸坯角部在脆弱处开裂,轧制后角部裂纹继续延展开裂,产品合格率仅80%以下,产品夹杂物单项高达3级,最终产品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245管线钢的冶炼浇注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L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245管线钢的冶炼浇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n步骤一、检测原料铁水温度及铁水中硫含量:铁水温度>1250℃,铁水中硫含量<0.025%,为合格原料;/n步骤二、检查、校验设备精度:对铸机辊缝、结晶器与直弧段对中、结晶器偏摆等设备精度校验,扇形段漏水检查和辊子运转检查;/n步骤三、转炉冶炼:每炉中每吨钢加入V铁0.4kg、Ti铁0.6kg和铝线2.5m;/n步骤四、出钢:在钢水温度达到1620℃,钢渣不粘稠后进行出钢,出钢前钢包底部加入精炼渣,精炼渣用量为每吨钢加入3.6kg精炼渣;钢水出至钢包的五分之一高度时,向钢包中加入铝锰钛和精炼渣,铝锰钛用量为每吨钢加入0.36k...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245管线钢的冶炼浇注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检测原料铁水温度及铁水中硫含量:铁水温度>1250℃,铁水中硫含量<0.025%,为合格原料;
步骤二、检查、校验设备精度:对铸机辊缝、结晶器与直弧段对中、结晶器偏摆等设备精度校验,扇形段漏水检查和辊子运转检查;
步骤三、转炉冶炼:每炉中每吨钢加入V铁0.4kg、Ti铁0.6kg和铝线2.5m;
步骤四、出钢:在钢水温度达到1620℃,钢渣不粘稠后进行出钢,出钢前钢包底部加入精炼渣,精炼渣用量为每吨钢加入3.6kg精炼渣;钢水出至钢包的五分之一高度时,向钢包中加入铝锰钛和精炼渣,铝锰钛用量为每吨钢加入0.36kg铝锰钛,精炼渣用量为每吨钢加入0.9kg精炼渣,全程吹氩气;
步骤五、转炉到站钢水按照每吨钢喂铝线2.5m,每炉钢到站喂线4min后加入Ti铁,Ti铁的用量为每吨钢加入0.6kgTi铁,炉后总吹氩气时间由12min延长到15min;
步骤六、连铸浇注:
1)开机热换正常后及时将大包套管套上,稳定中包温度在1535℃~1545℃;
2)保证中包满液位浇筑,中包渣厚≤40mm,放渣后及时在中包内加入保温剂;
3)大包长水口每炉套挂,大包含铝钢加石棉垫通氩气,水口垂直插入到钢液面以下,停浇到开浇时间控制在2min以内,确保中包钢液面不裸露,减少氧化程度;
4)结晶器液面采用自控装置,液面波动范围控制在±3mm以内,侵入式水口对中;
5)调整氩气量,水口周围不大翻,换水口冲棒在换水口后冲棒2~3次,并将冲棒及换水口处切掉,根据定尺切割长度<800mm,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春杨彭青森孔祥新杨永红王友李海勇闫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燕山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