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及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255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3
本申请涉及蛋白质相互作用成像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及应用。该系统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第一载体为包含有序列SEQ ID NO.2和第一基因序列的载体,第二载体为包含有序列SEQ ID NO.3和第二基因序列的载体。利用该系统,可以在同一细胞内共表达第一蛋白‑IFN132‑IFN132形成的融合蛋白以及IFC133‑IFC133‑第二蛋白形成的融合蛋白。在第一蛋白和第二蛋白的相互作用下,IFN132‑IFN132串联片段和IFC133‑IFC133串联片段相互靠近以重构成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并被激发以发出荧光。重构的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能够在生理温度下成熟,并且发出的荧光亮度更强,有利于成像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及应用
本申请涉及蛋白质相互作用成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该系统的构建方法以及应用。
技术介绍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体的生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基因调控、细胞信号转导以及肿瘤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均涉及到许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监测这些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生命过程的解析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一些基于荧光成像的方法被发展并用于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基于单重态氧三重态能量转移的成像技术以及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fluorescencecomplementation,BiFC)等。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是一种以荧光蛋白作为材料的片段互补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在荧光蛋白的合适位点将其拆分成各自不发荧光的两个片段。当两个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别与拆分的不发荧光的两个片段相互融合,在这两个相互作用蛋白的作用下,拆分的不发荧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其中,所述第一载体为包含有序列SEQ ID NO.2的载体,所述第二载体为包含有序列SEQ ID NO.3的载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其中,所述第一载体为包含有序列SEQIDNO.2的载体,所述第二载体为包含有序列SEQIDNO.3的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序列SEQIDNO.2用于表达IFN132-IFN132串联片段,所述序列SEQIDNO.3用于表达IFC133-IFC133串联片段;
当所述IFN132-IFN132串联片段和所述IFC133-IFC133串联片段相互靠近时,可重构形成所述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进一步包括第一基因序列,所述第一基因序列用于表达第一蛋白,所述第一载体用于表达第一融合蛋白,所述第一融合蛋白为所述IFN132-IFN132串联片段与所述第一蛋白的融合蛋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FN132-IFN132串联片段为两个IFN132片段串联构成的蛋白片段,所述IFN132片段为由所述光敏色素蛋白IFP2.0第1号位至第132号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片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体进一步包括第二基因序列,所述第二基因序列用于表达第二蛋白,所述第二载体用于表达第二融合蛋白,所述第二融合蛋白为所述IFC133-IFC133串联片段与所述第二蛋白的融合蛋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FC133-IFC133串联片段为两个IFC133片段串联构成的蛋白片段,所述IFC133片段为由所述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第133号位至第321号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片段。


7.一种基于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串联片段荧光互补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所述近红外光敏色素蛋白IFP2.0的基因序列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海张先恩严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