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460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隔膜领域,公开了一种聚烯烃微多孔隔膜的制备方法:将流延薄片经过煮沸氏成孔剂去除单元,除去成孔剂,将除去成孔剂后的薄片至少沿一个轴向拉伸得到基膜;后拉伸热定型,得到所述聚烯烃微多孔膜。成孔剂/成孔剂去除液温度提升,降低其粘度、表面张力,使之更易进出并更快速通过微多孔,提升成孔剂去除效率,使得薄片经过MD/SBS拉伸时,无需改造设备的前提下,增加薄片与设备间摩擦力,避免了薄片与设备间因摩擦力不足出现的打滑情况,减少了因打滑导致的薄片出现多微孔闭孔/孔错位现象,有效保证微多孔直通性,降低了阻抗;且可使用更高分子量/固含量/拉伸比,最终产品隔膜的机械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隔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锂离子电池已在动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锂电池安全保障的核心部件隔膜,PE微多孔膜起到保证两极机械隔离,保障锂离子的传输过程中有很好的透过性。为此,除了保障锂电池有较高的离子通过率,更关键的是安全性。具体而言,是PE微多孔膜本身,不仅需具备针刺强度高、拉伸强度高,以满足电池异常损伤时,不至于两极接触引发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还需具备孔隙率高、孔径小,保障较高的吸液率与较强的渗透性。目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用PE微多孔膜,常使用湿法异步拉伸工艺。制备过程包括:通过将含有聚烯烃及成孔溶剂在挤出机上升至熔融。过T型模头后,降温至成薄片。后升温沿MD(沿产线方向)方向拉伸进行拉伸。随后沿TD(垂直产线)方向拉伸,在无加热情况下,在0~20℃的情况下除去成孔剂后,再次至少沿一个轴向拉伸制得PE微多孔膜。现有技术工艺进入MD拉伸工艺段时与拉伸辊间的时摩擦力不足(因热致相分离后,表面析出大量具有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n(1)将聚烯烃树脂及成孔剂混合加热到熔融状的混炼溶液;/n(2)将所述混炼溶液从模头挤出,并冷却形成含成孔剂的流延薄片;/n(3)将所述流延薄片经过成孔剂去除单元,除去成孔剂;/n(4)将除去成孔剂后的流延薄片至少沿一个轴向拉伸得到基膜;/n(5)将所述基膜再次至少沿一个轴向进行拉伸定型,得到所述聚烯烃微多孔膜;/n其中,所述成孔剂去除单元包括槽体、驱动热辊、从动热辊、成孔剂去除液;所述驱动热辊和从动热辊可加热温度50℃~140℃;所述聚烯烃微多孔膜的成孔剂残余率低于0.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烯烃树脂及成孔剂混合加热到熔融状的混炼溶液;
(2)将所述混炼溶液从模头挤出,并冷却形成含成孔剂的流延薄片;
(3)将所述流延薄片经过成孔剂去除单元,除去成孔剂;
(4)将除去成孔剂后的流延薄片至少沿一个轴向拉伸得到基膜;
(5)将所述基膜再次至少沿一个轴向进行拉伸定型,得到所述聚烯烃微多孔膜;
其中,所述成孔剂去除单元包括槽体、驱动热辊、从动热辊、成孔剂去除液;所述驱动热辊和从动热辊可加热温度50℃~140℃;所述聚烯烃微多孔膜的成孔剂残余率低于0.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孔剂占聚烯烃树脂和成孔剂总质量的40~50%,60℃下运动粘度为5~200mm2/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孔剂选自液体石蜡、矿物油、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4.0~8.0×106,所述聚烯烃树脂占聚烯烃树脂和成孔剂总质量的5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异丙烯或聚丁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为聚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微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热辊和从动热辊通过辊内流动的热油进行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跃宫晓明彭锟虞少波庄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