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37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包括方管、用于固定支撑方管的槽钢固定结构、贯穿于方管一端并水平置于槽钢固定结构内部上端的圆钢、用于固定支撑槽钢固定结构的三角加强筋、第七槽钢、垂直放置的槽钢支撑脚、两端水平焊接于槽钢支撑脚上的第五槽钢、两端水平焊接于槽钢支撑脚与第五槽钢两端上的第四槽钢、两端水平焊接于槽钢支撑脚顶部的第六槽钢、两端水平焊接于槽钢支撑脚顶部与第六槽钢两端上的第三槽钢以及两端分别水平焊接于第六槽钢上的第二槽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通过采用双层装配结构,能够同时组装多台对重框架组件,从而节省员工体力,提高对重框架的装配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省了装配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零部件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有的对重框架的装配作业中,往往需要先将对重框架侧梁及上、下梁等部件直接放在装配工作台上,以人工的方式调整部件的垂直度及平行度,以保证对重框架的形位公差要求,进而完成装配工作。但在实践中发现,由于现有的对重框架一般尺寸繁多,每次焊接都需要人工进行多次定位调整,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导致对重框架的装配工作效率低,还无法保证对重框架的装配精度,容易影响后续的作业。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解决了在目前对重框架的装配作业中因每次装配均需要通过人工来完成而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导致对重框架的装配工作效率低,以及无法保证对重框架的装配精度,容易影响后续的作业的问题,通过采用双层装配结构,能够同时组装多台对重框架组件,从而节省员工体力,提高对重框架的装配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省了装配空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包括方管1、用于固定支撑所述方管1的槽钢固定结构12、贯穿于所述方管1一端并水平置于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内部上端的圆钢3、用于固定支撑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的三角加强筋10、第七槽钢13、垂直放置的槽钢支撑脚8、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上的第五槽钢9、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与所述第五槽钢9两端上的第四槽钢7、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顶部的第六槽钢11、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顶部与所述第六槽钢11两端上的第三槽钢6以及两端分别水平焊接于所述第六槽钢11上的所述第二槽钢5;其中,所述第七槽钢13与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分别垂直焊接于所述第六槽钢11两端上,所述三角加强筋10的一垂直面分别与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以及所述第七槽钢13焊接、另一垂直面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三槽钢6两端上,所述方管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七槽钢13的顶端上,所述第三槽钢6、第四槽钢7、槽钢支撑脚8、第五槽钢9与第六槽钢11焊接成第一矩形装配平台框架,所述方管1、槽钢固定结构12与第七槽钢13焊接成第二矩形装配平台框架。优选,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进一步包括两根第一槽钢14、两块第一钢板2与两块第二钢板4;其中,所述第一槽钢14的凹槽形两两相对垂直焊接于所述第六槽钢11的两端上,所述圆钢3置于所述第一槽钢14两两相对垂直放置的凹槽形内部上端且两端水平贯穿所述第一槽钢14与所述第一钢板2焊接,所述第二钢板4分别垂直焊接于所述第一槽钢14的两侧端上。优选,四根所述槽钢支撑脚8、四根三角加强筋10、两根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与两根所述第七槽钢13分别两两垂直相对放置,两根所述第二槽钢5、两根所述第三槽钢6、两根所述第四槽钢7、两根所述第五槽钢9与两根所述第六槽钢11分别两两平行相对放置;其中,两根所述第三槽钢6、两根所述第四槽钢7、四根所述槽钢支撑脚8、两根所述第五槽钢9与两根所述第六槽钢11焊接成所述第一矩形装配平台框架,两根所述方管1、两根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与两根所述第七槽钢13焊接成所述第二矩形装配平台框架。优选,两根所述第七槽钢13的凹槽形内部设有用于固定卡接所述方管1另一端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圆钢3平行相对放置以使所述方管水平放置于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与所述第七槽钢13之间。优选,所述方管1的规格为60*40*4mm,所述第一钢板2的规格为80*80*8mm,所述第二钢板4的规格为160*100*8mm,所述三角加强筋10的规格为200*80*8mm,所述圆钢3的长度为160mm与直径尺寸为30mm,所述第二槽钢5的规格为1200mm,所述第三槽钢6的规格为1000mm,所述第四槽钢7的规格为1200mm,所述槽钢支撑脚8的规格为600mm,所述第五槽钢9的规格为2000mm,所述第六槽钢11的规格为2000mm,所述第七槽钢13的规格为600mm,所述第一槽钢14的规格为600mm。优选,两根所述第三槽钢6与两根所述第六槽钢11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以焊接成一个矩形框架。优选,所述第七槽钢13上设有多个限位紧固件15。优选,四根所述槽钢支撑脚8的底端上均设有万向轮16。优选,所述方管1、第一钢板2、圆钢3、第二钢板4、第二槽钢5、第三槽钢6、第四槽钢7、槽钢支撑脚8、第五槽钢9、三角加强筋10、第六槽钢11、第七槽钢13与第一槽钢14的外表上设有外观烤漆层。优选,所述方管1、第一钢板2、圆钢3、第二钢板4、第二槽钢5、第三槽钢6、第四槽钢7、槽钢支撑脚8、第五槽钢9、三角加强筋10、第六槽钢11、第七槽钢13与第一槽钢14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解决了在目前对重框架的装配作业中因每次装配均需要通过人工来完成而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导致对重框架的装配工作效率低,以及无法保证对重框架的装配精度,容易影响后续的作业的问题,通过采用双层装配结构,能够同时组装多台对重框架组件,从而节省员工体力,提高对重框架的装配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省了装配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数字标识对应的部件名称分别如下:方管1;第一钢板2;圆钢3;第二钢板4;第二槽钢5;第三槽钢6;第四槽钢7;槽钢支撑脚8;第五槽钢9;三角加强筋10;第六槽钢11;第七槽钢13与第一槽钢14;限位紧固件15;万向轮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示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述。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包括方管1、用于固定支撑方管1的槽钢固定结构12、贯穿于方管1一端并水平置于槽钢固定结构12内部上端的圆钢3、用于固定支撑槽钢固定结构12的三角加强筋10、第七槽钢13、垂直放置的槽钢支撑脚8、两端水平焊接于槽钢支撑脚8上的第五槽钢9、两端水平焊接于槽钢支撑脚8与第五槽钢9两端上的第四槽钢7、两端水平焊接于槽钢支撑脚8顶部的第六槽钢11、两端水平焊接于槽钢支撑脚8顶部与第六槽钢11两端上的第三槽钢6以及两端分别水平焊接于第六槽钢11上的第二槽钢5;其中,第七槽钢13与槽钢固定结构12分别垂直焊接于第六槽钢11两端上,三角加强筋10的一垂直面分别与槽钢固定结构12以及第七槽钢13焊接、另一垂直面分别焊接于第三槽钢6两端上,方管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七槽钢13的顶端上,第三槽钢6、第四槽钢7、槽钢支撑脚8、第五槽钢9与第六槽钢11焊接成第一矩形装配平台框架,方管1、槽钢固定结构12与第七槽钢13焊接成第二矩形装配平台框架;以及,槽钢固定结构12进一步包括两根第一槽钢14、两块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管(1)、用于固定支撑所述方管(1)的槽钢固定结构(12)、贯穿于所述方管(1)一端并水平置于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内部上端的圆钢(3)、用于固定支撑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的三角加强筋(10)、第七槽钢(13)、垂直放置的槽钢支撑脚(8)、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上的第五槽钢(9)、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与所述第五槽钢(9)两端上的第四槽钢(7)、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顶部的第六槽钢(11)、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顶部与所述第六槽钢(11)两端上的第三槽钢(6)以及两端分别水平焊接于所述第六槽钢(11)上的第二槽钢(5);其中,所述第七槽钢(13)与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分别垂直焊接于所述第六槽钢(11)两端上,所述三角加强筋(10)的一垂直面分别与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以及所述第七槽钢(13)焊接、另一垂直面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三槽钢(6)两端上,所述方管(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七槽钢(13)的顶端上,所述第三槽钢(6)、第四槽钢(7)、槽钢支撑脚(8)、第五槽钢(9)与第六槽钢(11)焊接成第一矩形装配平台框架,所述方管(1)、槽钢固定结构(12)与第七槽钢(13)焊接成第二矩形装配平台框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管(1)、用于固定支撑所述方管(1)的槽钢固定结构(12)、贯穿于所述方管(1)一端并水平置于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内部上端的圆钢(3)、用于固定支撑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的三角加强筋(10)、第七槽钢(13)、垂直放置的槽钢支撑脚(8)、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上的第五槽钢(9)、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与所述第五槽钢(9)两端上的第四槽钢(7)、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顶部的第六槽钢(11)、两端水平焊接于所述槽钢支撑脚(8)顶部与所述第六槽钢(11)两端上的第三槽钢(6)以及两端分别水平焊接于所述第六槽钢(11)上的第二槽钢(5);其中,所述第七槽钢(13)与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分别垂直焊接于所述第六槽钢(11)两端上,所述三角加强筋(10)的一垂直面分别与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以及所述第七槽钢(13)焊接、另一垂直面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三槽钢(6)两端上,所述方管(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七槽钢(13)的顶端上,所述第三槽钢(6)、第四槽钢(7)、槽钢支撑脚(8)、第五槽钢(9)与第六槽钢(11)焊接成第一矩形装配平台框架,所述方管(1)、槽钢固定结构(12)与第七槽钢(13)焊接成第二矩形装配平台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进一步包括两根第一槽钢(14)、两块第一钢板(2)与两块第二钢板(4);其中,所述第一槽钢(14)的凹槽形两两相对垂直焊接于所述第六槽钢(11)的两端上,所述圆钢(3)置于所述第一槽钢(14)两两相对垂直放置的凹槽形内部上端且两端水平贯穿所述第一槽钢(14)与所述第一钢板(2)焊接,所述第二钢板(4)分别垂直焊接于所述第一槽钢(14)的两侧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重框架装配平台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四根所述槽钢支撑脚(8)、四根三角加强筋(10)、两根所述槽钢固定结构(12)与两根所述第七槽钢(13)分别两两垂直相对放置,两根所述第二槽钢(5)、两根所述第三槽钢(6)、两根所述第四槽钢(7)、两根所述第五槽钢(9)与两根所述第六槽钢(11)分别两两平行相对放置;其中,两根所述第三槽钢(6)、两根所述第四槽钢(7)、四根所述槽钢支撑脚(8)、两根所述第五槽钢(9)与两根所述第六槽钢(11)焊接成所述第一矩形装配平台框架,两根所述方管(1)、两根所述槽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全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聚诚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