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230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包括磨光装置,所述磨光装置的正面右侧固接有方架,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圆球、方块、曲架和圆轮,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上下两侧分别与方架的内壁上下两侧转动相连。通过支撑机构调节圆轮位置与外界工件表面接触,保证了装置本身的倾斜角度,角度便于控制,避免了晃动角度改变,确保了打磨效果,通过支撑机构保证角度不变增加了稳定性,避免了手部下方发生摩擦,防止了手部受伤,提高了安全性,通过控制机构和固定机构的配合控制第一弧板和曲板位置,对圆盘进行固定,改变壳原有的固定形式,防止了脱扣现象发生,保证了安装,确保正常使用,提高了实用性,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磨光成型装置
,具体为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磨光机是用来进行>金属表面打磨处理一种手动电动>工具,抛光机专门针对钢、铝铜等金属制品的表面和管类进行效果处理,几十种原厂配件满足不同需要,轻而易举制造出各种精度不同的雪花纹、拉丝纹、波浪纹、哑光面、镜面等,快速修补深度划痕和轻微刮花,快速打磨和抛光。现有的智能磨光成型装置在使用时本身倾斜角度需要人始终控制角度,使用麻烦,角度不便于控制,发生晃动角度就会改变,影响打磨效果,并且稍有不慎会造成手部下方与工件摩擦,造成磨损,导致手部受伤,安全性较低,同时侧把手需要螺纹安装,长时间连接口容易磨损,造成脱扣,导致无法安装,影响正常使用,降低了实用性,不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智能磨光成型装置在使用时本身倾斜角度需要人始终控制角度,使用麻烦,角度不便于控制,发生晃动角度就会改变,影响打磨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包括磨光装置,所述磨光装置的正面右侧固接有方架,所述方架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圆球、方块、曲架和圆轮;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上下两侧分别与方架的内壁上下两侧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部与圆球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壁与方块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方块的外壁与方架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方块的正面与曲架的顶部相固接,所述曲架的后端面底部与圆轮的正面转动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方块和方架组成升降机构。优选的,所述磨光装置的正面左侧上方固接有直板,所述直板的内部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二螺纹杆、握把、第一弧板、第一短板和圆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壁与直板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部与握把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部与第一弧板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短板的内侧相固接,所述第一弧板的正面左右两侧底部分别与圆杆的后端面相固接。优选的,两个所述圆杆的外壁均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曲板、凸块、第二短板和弹簧;两个所述曲板的顶部分别与圆杆的外壁转动相连,两个所述曲板内侧下方分别与凸块的外侧相固接,两个所述曲板的外侧下方分别与第二短板的内侧相固接,两个所述第二短板的顶部分别与弹簧的顶部相固接,两个所述弹簧的顶部分别与第一短板的底部相固接。优选的,所述磨光装置的正面左侧插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左右两侧凹槽分别与凸块的外壁相插接,所述圆盘的正面固接有第二把手,所述圆盘的底部抵紧有第二弧板,所述第二弧板的后端面与磨光装置的正面左侧相固接。优选的,所述磨光装置的右侧固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磨光装置的顶部右侧固接有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磨光成型装置通过支撑机构调节圆轮位置与外界工件表面接触,保证了装置本身的倾斜角度,角度便于控制,避免了晃动角度改变,确保了打磨效果。通过支撑机构保证角度不变增加了稳定性,避免了手部下方发生摩擦,防止了手部受伤,提高了安全性。通过控制机构和固定机构的配合控制第一弧板和曲板位置,对圆盘进行固定,改变壳原有的固定形式,防止了脱扣现象发生,保证了安装,确保正常使用,提高了实用性,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螺纹杆、圆球和方块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螺纹杆、握把和第一弧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曲板、凸块和第二短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1、磨光装置,2、支撑机构,201、第一螺纹杆,202、圆球,203、方块,204、曲架,205、圆轮,3、控制机构,301、第二螺纹杆,302、握把,303、第一弧板,304、第一短板,305、圆杆,4、固定机构,401、曲板,402、凸块,403、第二短板,404、弹簧,5、方架,6、第一把手,7、直板,8、圆盘,9、第二弧板,10、第二把手,11、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包括磨光装置1,磨光装置1的正面右侧固接有方架5,方架5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螺纹杆201、圆球202、方块203、曲架204和圆轮205,第一螺纹杆201的外壁上下两侧分别与方架5的内壁上下两侧转动相连,第一螺纹杆201受力通过方架5内壁上下两侧的轴承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201的顶部与圆球202的底部相固接,圆球202便于转动第一螺纹杆201,第一螺纹杆201的外壁与方块203的内壁螺纹连接,方块203的外壁与方架5的内壁滑动卡接,方块203受力通过方架203的内壁上下滑动,方块203的正面与曲架204的顶部相固接,曲架204的后端面底部与圆轮205的正面转动相连,圆轮205受力通过曲架204后端面底部销轴进行转动。第一螺纹杆201、方块203和方架5组成升降机构,第一螺纹杆201转动带动方块203在方架5的内壁上下移动,磨光装置1的正面左侧上方固接有直板7,直板7的内部安装有控制机构3,控制机构3包括第二螺纹杆301、握把302、第一弧板303、第一短板304和圆杆305,第二螺纹杆301的外壁与直板7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301的顶部与握把302的底部相固接,握把302便于转动第二螺纹杆301,第二螺纹杆301的底部与第一弧板303的顶部转动相连,第二螺纹杆301受力用过第一弧板303顶部的轴承进行转动,第一弧板30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短板304的内侧相固接,第一弧板303的正面左右两侧底部分别与圆杆305的后端面相固接,两个圆杆305的外壁均安装有固定机构4,固定机构4包括曲板401、凸块402、第二短板403和弹簧404,两个曲板401的顶部分别与圆杆305的外壁转动相连,曲板401受力通过圆杆305外壁轴承进行转动,两个曲板401内侧下方分别与凸块402的外侧相固接,两个曲板401的外侧下方分别与第二短板403的内侧相固接,两个第二短板403的顶部分别与弹簧404的顶部相固接,曲板401受力转动后通过弹簧404进行回弹,两个弹簧404的顶部分别与第一短板304的底部相固接,磨光装置1的正面左侧插接有圆盘8,圆盘8的左右两侧凹槽分别与凸块402的外壁相插接,圆盘8的正面固接有第二把手10,第二把手10便于拉取圆盘8,圆盘8的底部抵紧有第二弧板9,第二弧板9的后端面与磨光装置1的正面左侧相固接,磨光装置1的右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包括磨光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光装置(1)的正面右侧固接有方架(5),所述方架(5)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机构(2);/n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螺纹杆(201)、圆球(202)、方块(203)、曲架(204)和圆轮(205);/n所述第一螺纹杆(201)的外壁上下两侧分别与方架(5)的内壁上下两侧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螺纹杆(201)的顶部与圆球(202)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01)的外壁与方块(203)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方块(203)的外壁与方架(5)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方块(203)的正面与曲架(204)的顶部相固接,所述曲架(204)的后端面底部与圆轮(205)的正面转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包括磨光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光装置(1)的正面右侧固接有方架(5),所述方架(5)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机构(2);
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螺纹杆(201)、圆球(202)、方块(203)、曲架(204)和圆轮(205);
所述第一螺纹杆(201)的外壁上下两侧分别与方架(5)的内壁上下两侧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螺纹杆(201)的顶部与圆球(202)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01)的外壁与方块(203)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方块(203)的外壁与方架(5)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方块(203)的正面与曲架(204)的顶部相固接,所述曲架(204)的后端面底部与圆轮(205)的正面转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201)、方块(203)和方架(5)组成升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磨光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光装置(1)的正面左侧上方固接有直板(7),所述直板(7)的内部安装有控制机构(3);
所述控制机构(3)包括第二螺纹杆(301)、握把(302)、第一弧板(303)、第一短板(304)和圆杆(305);
所述第二螺纹杆(301)的外壁与直板(7)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301)的顶部与握把(302)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第二螺纹杆(301)的底部与第一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宝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