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26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电路,包括: 输入端子,用于从直流电源输入电压; 输出电压产生部,从上述输入电压产生恒压输出; 输出端子,用于输出上述恒压; 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部,产生基准电压; 分压电路部,包括一输出端,对上述从输出端子输出的恒压按照分压比进行分压,从上述输出端输出,上述分压电路部能根据从外部输入的信号变更分压比; 电压控制电路部,控制上述输出电压产生部,调整上述恒压,使得从上述分压电路部输出的分压电压与上述基准电压相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ower supply circuit

A power supply circuit includes input terminals, used from the input DC voltage; output voltage generating part to generate a constant voltage output from the input voltage; the output terminal for the output voltage; the reference voltage generating circuit, generate reference voltage; voltage divider circuit, including an output end of the voltage from the output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partial pressure ratio of output pressure, output from the output circuit portion of the pressure according to the signal from the external input change of the divider ratio; voltage control circuit, control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voltage adjusting circuit, the pressure output from the divided voltage division and above the reference voltage is equal t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例如携带电话等中使用的电源电路,尤其涉及被称为开关稳压器(switching regulator)和串联稳压器(series regulator)的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电源电路中,通常使用开关稳压器和串联稳压器作为电源供给侧,输出负荷侧要求的电压值。如图10所示,以往的电源电路使得DC-DC变压器的输出电压Vo反馈,用分压电路101对该输出电压Vo分压,将所得分压电压Vd与所定基准电压Vr进行比较。但是,近年来,存在负荷侧要求低电压值的低电压化倾向,有时要求变更开关稳压器和串联稳压器的输出电压值。另外,装入电源电路后,由于负荷侧零件变更,从电源电路供给的电压值被变更场合,需要重新替换电源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开关稳压器和串联稳压器构成的电源电路,能从外部选择若干输出电压值,即使负荷侧要求的电源电压值变更场合,也能不变更电源电路,选择输出电压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方案(1)一种电源电路,包括输入端子,用于从直流电源输入电压;输出电压产生部,从上述输入电压产生恒压输出;输出端子,用于输出上述恒压; 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部,产生基准电压;分压电路部,包括一输出端,对上述从输出端子输出的恒压按照分压比进行分压,从上述输出端输出,上述分压电路部能根据从外部输入的信号变更分压比;电压控制电路部,控制上述输出电压产生部,调整上述恒压,使得从上述分压电路部输出的分压电压与上述基准电压相等。(2)在上述(1)的电源电路中,上述分压电路部包括第一电阻电路,其由串联连接在上述输出端子和输出上述分压电压的输出端之间的若干电阻构成;第一开关电路,根据所输入的控制信号,使得上述第一电阻电路中至少一个电阻短路;第二电阻电路,其由若干电阻构成;第二开关电路,根据所输入的控制信号,使得上述第二电阻电路中至少一个电阻并联连接在输出上述分压电压的输出端与上述直流电源的负侧电源端子之间;切换控制电路,根据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产生上述输入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一及第二开关电路动作,切换分压比。(3)在上述(1)的电源电路中,上述分压电路部包括第一电阻电路,其由若干电阻构成;第一开关电路,根据所输入的控制信号,使得上述第一电阻电路中至少一个电阻并联连接在上述输出端子与输出上述分压电压的输出端之间;第二电阻电路,其由串联连接在输出上述分压电压的输出端与上述直流电源的负侧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电阻构成;第二开关电路,根据所输入的控制信号,使得上述第二电阻电路中至少一个电阻短路;切换控制电路,根据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产生上述输入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第一及第二开关电路动作,切换分压比。(4)在上述(1)-(3)中任一个的电源电路中,其中 上述输出电压产生部包括开关晶体管,根据从上述电压控制电路部输入的控制信号,对输出从上述直流电源的输入电压进行开关;上述电压控制电路部包括误差放大器,放大来自上述分压电路部的分压电压相对上述基准电压的误差;控制电路部,根据来自上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控制上述开关晶体管的开关;平滑电路部,平滑来自上述开关晶体管的输出信号,输出到上述输出端子。(5)在上述(4)的电源电路中,上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部,分压电路部,误差放大器及控制电路部集成在一集成电路中。(6)在上述(4)的电源电路中,上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部,分压电路部,开关晶体管,误差放大器及控制电路部集成在一集成电路中。(7)在上述(4)的电源电路中,其中上述平滑电路部设有晶体管,通过上述控制电路部控制该晶体管动作,起着与飞轮二极管同样的作用;该晶体管,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部,分压电路部,开关晶体管,误差放大器及控制电路部集成在一集成电路中。(8)在上述(1)-(3)中任一个的电源电路中,其中上述输出电压产生部包括输出控制用晶体管,根据从上述电压控制电路部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从上述直流电源供给的电流的输出;上述电压控制电路部包括误差放大器,控制上述输出控制用晶体管的动作,使得从上述分压电路部输出的分压电压与上述基准电压相等。(9)在上述(8)的电源电路中,上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部,分压电路部及误差放大器集成在一集成电路中。(10)在上述(8)的电源电路中,上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部,分压电路部,误差放大器及输出控制用晶体管集成在一集成电路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源电路例的电路图;图2表示图1的分压电路部5的电路例;图3表示n=2场合分压电路11及切换控制电路12的电路例;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源电路另一例的电路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源电路又一例的电路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源电路又一例的电路图;图7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电源电路例的电路图;图8表示图7的分压电路部52的电路例;图9表示n=2场合分压电路61及切换控制电路62的电路例;图10表示以往电源电路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源电路例的电路图,图1例示用由开关稳压器构成的DC-DC变压器形成场合。在图1中,电源电路1设有开关晶体管2以及平滑电路部3。从电池等直流电源10输入电压Vbat,上述开关晶体管2由P通道型MOS晶体管(以下简记为“PMOS晶体管”)构成,用于对输出上述电压Vbat进行开关,上述平滑电路部3用于平滑从上述开关晶体管2的输出信号,输出到输出端子OUT。上述电源电路1还设有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部4,分压电路部5,误差放大器6,控制电路部7。上述基准电压产生电路部4生成所定基准电压Vr输出,上述分压电路部5对从输出端子OUT输出的电压Vo进行分压,生成分压电压Vd输出,上述误差放大器6对分压电压Vd相对基准电压Vr的误差进行放大后输出,上述控制电路部7根据来自上述误差放大器6的输出信号实行上述开关晶体管2的开关控制。分压电路部5对输出电压Vo进行分压,误差放大器6对该分压电压Vd与基准电压Vr的电压差进行放大。上述控制电路部7设有产生例如三角形波脉冲信号的振荡电路以及比较器,比较器比较上述振荡电路的输出信号与误差放大器6的输出信号的各电压,比较器根据上述比较结果,控制上述开关晶体管2的接通时间。平滑电路部3由二极管D1,线圈L1及电容器C1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二极管D1由例如飞轮二极管(flywheel diode)构成,从上述开关晶体管2的输出信号经上述平滑电路部3平滑,作为输出电压Vo输出。在本实施例中,分压电路部5包括分压电路11以及切换控制电路12,上述分压电路11根据所输入的控制信号,切换分压比,生成分压电压Vd输出;上述切换控制电路1 2根据从外部输入的电压切换信号Sc,进行该分压电路11分压此的切换控制。图2表示图1的分压电路部5的电路例,参照图2详细说明分压电路部5的动作例。在图2中,分压电路11由串联连接的n个电阻RA1,RA2,~RAn,n个电阻RB1,RB2,~RBn,(n-1)个PMOS晶体管QP1,QP2,~QP(n-1),n个N通道型MOS晶体管(以下简记为“NMOS晶体管”)QN1,QN2,~QNn,以及电容器16构成。电阻RA1~RAn形成第一电阻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正浩新田升一野村律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