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和无人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2141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和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包括气囊舱、囊体、充气风扇和泄气压力调节器,其中气囊舱和囊体通过机械接口连接;充气风扇固定在气囊舱内,机械接口内设通气孔,通气孔一端连接充气风扇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到囊体;泄气压力调节器设置在囊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可多样化设计、囊体承压能力高、可重复使用、充气速率和泄气压力可调等特点,用于无人机伞降回收末段的速度衰减和减震缓冲,实现无人机的无损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和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涉及小型无人机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和无人机。
技术介绍
小型无人机的回收方式有很多,如轮式降落回收、滑降回收、挂绳撞网回收、开伞+缓冲气囊回收等。开伞+减震气囊回收方式,具有适用回收重量变化范围大、回收速度可控、使用便捷、成本低等优势,被作为小型无人机的主要回收方式。目前,国内有很多单位开展了无人机减震气囊的研究。如中国专利“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专利号:CN103043219B)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包括收藏盒、空气进出管道、进气风扇和囊体,该气囊在机身上的安装方式为对称安装。专利申请“一种无人机减震气囊及无人机气囊减震装置”(申请号:CN209870756U)公开了一种圆柱体结构的无人机减震气囊,减震气囊结构形状为圆柱体、且侧面上设有泄气孔,泄气孔上覆盖有可更换泄气薄膜,充气装置为鼓风机。专利申请“一种无人机着陆缓冲气囊”(专利号:CN110001978A)公开了一种骨架式无人机减震气囊,采用高压气瓶充气,其囊体结构为骨架式内外双层结构。上述现有技术有的结构复杂、囊体结构不科学,有的泄气压力不可调,技术落后,不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型无人机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和无人机,具有充气方便快速,充气速率和泄气压力可调,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包括气囊舱、囊体、充气风扇、泄气压力调节器,其中所述气囊舱和所述囊体通过机械接口连接;所述充气风扇固定在所述气囊舱内,所述机械接口内设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一端连接所述充气风扇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到囊体;所述泄气压力调节器设置在所述囊体上。进一步,所述机械接口外端设有螺纹孔,与所述气囊舱固定连接,内端与所述囊体焊接固定。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泄气压力调节器包括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泄气压力调节膜和弹性紧固带,其中所述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设置在囊体上,所述泄气压力调节膜平铺在所述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上,通过所述弹性紧固带固定。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泄气压力调节器包括尼龙粘扣和压力膜,所述尼龙粘扣一面与所述囊体粘贴固定,另一面与所述压力膜粘贴固定,所述尼龙粘扣上开设有与所述囊体上的泄气孔同样大小的孔,且两孔位置重合。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泄气压力调节器包括双面背胶和压力膜,所述双面背胶一面与所述囊体粘贴固定,另一面与所述压力膜粘贴固定,所述双面背胶上开设有与所述囊体上的泄气孔同样大小的孔,且两孔位置重合。进一步的,所述囊体形状为长方体、圆柱体、棱台体、圆锥体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囊体为单层结构。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回收减震气囊装置,通过左右对称式、前后纵向式或组合式安装在无人机机体上。本专利技术的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具有结构可多样化设计、囊体承压能力高、可重复使用、充气速率和泄气压力可调等特点,用于无人机伞降回收末段的速度衰减和减震缓冲,实现无人机的无损回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气囊未展开时的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气囊展开时的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无人机机体、2—气囊舱、3—囊体、4—充气风扇、5—机械接口、6—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7—泄气压力调节膜、8—弹性紧固带、9—泄气压力调节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设置在无人机机体1上,包括气囊舱2、囊体3、充气风扇4和泄气压力调节器9,其中气囊舱2和囊体3通过机械接口5连接,囊体3未展开时折叠放在气囊舱2内部,不需要单独的收藏盒。机械接口5内设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一端连接所述充气风扇4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到囊体3。充气风扇4固定在气囊舱2内。无人机落地时,通过充气风扇4将外部空气压缩后,由机械接口5内的通气孔进入囊体3,使囊体3逐渐膨胀,并伸出气囊舱2外。本实施例的充气风扇4直接吸取外部空气,不需要空气进出管道。泄气压力调节器9设置在所述囊体3上,当无人机在下落过程中直至囊体3触地后,泄气压力调节器9用于囊体3的泄气减震。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泄气压力调节器9包括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6、泄气压力调节膜7和弹性紧固带8,其中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6设置在囊体3上,泄气压力调节膜7平铺在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6上,通过弹性紧固8带固定,泄气压力调节膜7的爆破值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选取。当无人机的控制中心发出气囊工作指令后,充气风扇4开始工作,将外部空气压缩后通机械接口5过注入囊体3,囊体3逐渐膨胀,从无人机气囊舱2内伸出,并最终保持稳定形状,此过程中泄气压力调节膜7在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6和弹性紧固带8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囊体3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当无人机机体1离地面高度等于囊体3高度时,囊体3的底面触地,无人机继续下降,囊体3被压缩,其内部气压逐渐升高,当囊体3的内压达到泄气压力调节膜7的爆破压力时,泄气压力调节膜7破裂,囊体3内的气体通过泄气口泄气,囊内压力开始降低直至与外界气压相同,无人机机体1以接近于零的速度触地,减震气囊装置工作完成。弹性紧固带8可以是橡胶弹性类结构,也可以是塑料扎带类或者卡箍类结构。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泄气压力调节器9还可以由尼龙粘扣和压力膜构成,或者由强力双面背胶和压力膜构成。以尼龙粘扣为例,囊体3上设有至少一个泄气孔,尼龙粘扣的勾面背胶层粘贴在泄气孔周围的囊体3表面,另一面绒面背胶层与压力膜黏贴,尼龙粘扣上开设与所述泄气孔同样大小的孔,且两孔位置重合。双面背胶和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舱、囊体、充气风扇、泄气压力调节器,其中所述气囊舱和所述囊体通过机械接口连接;所述充气风扇固定在所述气囊舱内,所述机械接口内设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一端连接所述充气风扇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到囊体;所述泄气压力调节器设置在所述囊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舱、囊体、充气风扇、泄气压力调节器,其中所述气囊舱和所述囊体通过机械接口连接;所述充气风扇固定在所述气囊舱内,所述机械接口内设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一端连接所述充气风扇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到囊体;所述泄气压力调节器设置在所述囊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接口外端设有螺纹孔,与所述气囊舱固定连接,内端与所述囊体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压力调节器包括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泄气压力调节膜和弹性紧固带,其中所述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设置在囊体上,所述泄气压力调节膜平铺在所述泄气压力调节支撑环上,通过所述弹性紧固带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气压力调节器包括尼龙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琳张传亮张学铭张晓木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