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换向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交通设施
,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动换向座椅。
技术介绍
近年来,政府对铁路行业大力支持,国内铁路已成世界之最,随着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的推进,不管是高铁、地铁还是城际列车,都朝着快捷化、智能化、人性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出行工具,其中,座椅是高铁、地铁或者城际列车上的必备设施,目前的座椅都是固定布置的方向,不能根据人流量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使用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换向座椅,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座椅的布置固定,不能根据人流量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使用灵活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换向座椅,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组合后顶部形成为框架支撑结构,并且所述基座的侧壁上连接装饰板后,所述基座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两个直线导轨,对称连接在所述基座的顶部上;一第一支撑件,连接在所述基座上,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之间;一第二支撑件,连接在所述直线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换向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基座(10),所述基座(10)组合后顶部形成为框架支撑结构,并且所述基座(10)的侧壁上连接装饰板(20)后,所述基座(1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n两个直线导轨(30),对称连接在所述基座(10)的顶部上;/n一第一支撑件(40),连接在所述基座(10)上,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30)之间;/n一第二支撑件(50),连接在所述直线导轨(30)上的第一滑块上,与所述基座(10)和所述第一支撑件(40)间隔设置;/n一第三支撑件(60),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件(50)的上表面接触;/n一桌椅面(70),底部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件(6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换向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10),所述基座(10)组合后顶部形成为框架支撑结构,并且所述基座(10)的侧壁上连接装饰板(20)后,所述基座(1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
两个直线导轨(30),对称连接在所述基座(10)的顶部上;
一第一支撑件(40),连接在所述基座(10)上,设置在所述直线导轨(30)之间;
一第二支撑件(50),连接在所述直线导轨(30)上的第一滑块上,与所述基座(10)和所述第一支撑件(40)间隔设置;
一第三支撑件(60),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件(50)的上表面接触;
一桌椅面(70),底部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件(60)上;
以及一驱动摆臂组件(80),连接在所述基座(10)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0)、所述第二支撑件(50)和所述第三支撑件(60)连接,所述驱动摆臂组件(80)动作,以所述第一支撑件(40)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推动所述第二支撑件(50)、所述第三支撑件(60)和所述桌椅面(70)顺着所述直线导轨(30)移动位置,并且联动所述第三支撑件(60)和所述桌椅面(70)以所述第二支撑件(50)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换向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包括:四个支撑柱(11);以及一第一支撑框架(12),连接在所述支撑柱(11)的顶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换向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20)包括:三个侧壁板(21),与所述支撑柱(11)和所述第一支撑框架(12)的侧壁连接;以及两个底部衬板(22),一个所述底部衬板(22)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柱(11)的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换向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挡板(90),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12)上,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0)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换向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50)包括:一第二支撑框架(51);两个第一连接板(52),对称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51)上,用于与所述直线导轨(30)上的所述第一滑块连接;一支撑块(53),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51)的中间部位,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52)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驱动摆臂组件(80);四个第一滑条(54),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51)的顶部上,与所述第三支撑件(60)直接接触;以及两个第二挡板(55),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框架(51)的侧壁上,分别挡住所述直线导轨(3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换向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60)包括:一第三支撑框架(61),与所述桌椅面(70)连接;一第四支撑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建鸣,刘月兵,李飞,杭国强,戴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