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盖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05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盖体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下模和底座,所述上模的外径与所述下模的内径相同,所述下模的外径与所述底座的外径相同,所述上模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下模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组合在一起形成阀盖体的形状,所述底座的轴线处贯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由上至下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推块、连接杆和手柄,所述推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推块的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下表面的形状相同,且所述推块沿其周向方向设有密封胶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盖体模具
本技术涉及锻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盖体模具。
技术介绍
阀盖体,一种装有阀杆密封件的阀零件,用于连接或是支撑执行机构,阀盖体与阀体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分离。闸板阀中阀盖体主要起压紧填料作用。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阀盖体的锻造一般采用上下模工艺,当模具内的阀盖体成型之后需要用铁锤敲打模具使阀盖体与模具分离然后将其取出,在敲打的过程中容易破坏模具,使得模具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阀盖体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盖体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下模和底座,所述上模的外径与所述下模的内径相同,所述下模的外径与所述底座的外径相同,所述上模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下模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组合在一起形成阀盖体的形状,所述底座的轴线处贯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由上至下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推块、连接杆和手柄,所述推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推块的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下表面的形状相同,且所述推块沿其周向方向设有密封胶圈。优选的,所述手柄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至少两根弹簧。优选的,所述推块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推块的上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推杆的内部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贯穿推杆设置于所述空腔的内部,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手柄的外部。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所述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手柄的形状为圆形、长方形或十字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提供的阀盖体模具的上模在锻压机械的作用下嵌入下模的第二空腔中,根据阀盖体的尺寸要求选择冲程,实现了阀盖体的全封闭成型,锻件产品不偏心,锻造余量小,单位产品锻造成本低;(2)推杆的设置有利于将空腔内的阀盖体在成型冷却后从空腔中推出,由于推块的上表面的形状与第二空腔的下表面即锻造成型后的阀盖体的下表面的形状相同,在推动过程中,阀盖体从下至上整体均匀受力,保证了阀盖体的完整性,与传统技术中的敲打震动相比,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成型合格率;(3)弹簧的设置能够使得推杆在将成型后的阀盖体推出后自动复位,而无需人为将推杆拉出;(4)设置在手柄外部的软管端可以与水管相连接,清水可以经软管到达推块的空腔,然后通过推块上表面的若干通孔进入空腔内部,对成型后的阀盖体进行冷却降温,无需等待其自然降温,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5)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可以拆卸开,在浇铸过程中,将第二分杆卸下,底座的底部能够平稳的放置在操作台或地上,当需要取出成型的阀盖体时,将第二分杆与第一分杆连接好,然后推动推杆,将位于空腔内部的阀盖体顺利取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阀盖体模具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阀盖体模具的推杆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轴线方向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阀盖体模具的推杆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阀盖体模具的推杆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阀盖体模具的推杆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阀盖体模具的推杆的第五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阀盖体模具的推杆的第六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12-第一空腔、2-下模、21-第二空腔、3-底座、31-第一通孔、32-卡扣、4-推杆、41-推块、411-密封胶圈、412-第二通孔、413-空腔、42-连接杆、421-第一分杆、422-第二分杆、43-手柄、44-软管、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阀盖体模具,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1、下模2和底座3,所述上模1的外径与所述下模2的内径相同,所述下模2的外径与所述底座3的外径相同,所述上模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12,所述下模2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21,所述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21组合在一起形成阀盖体的形状,所述底座3的轴线处贯穿设有第一通孔31,所述第一通孔31内设有推杆4,所述推杆4由上至下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推块41、连接杆42和手柄43,所述推块4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空腔21的下表面相贴合,即推块41凭借自身重力落在第一通孔31上方时,其上表面与第二空腔21(下模2)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观察推块41与底座3上表面之间缝隙的大小,确保缝隙的大小处于肉眼不可见的程度,若缝隙过大,需更换新的推杆,以此防止在锻造过程中空腔内的液体从缝隙中流出过多,导致阀盖体的外形变化,增加后续表面打磨作业的难度,所述推块41的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空腔21的下表面的形状相同,且所述推块41沿其周向方向设有密封胶圈411。上模在锻压机械的作用下嵌入下模的第二空腔中,根据阀盖体的尺寸要求选择冲程,实现了阀盖体的全封闭成型,锻件产品不偏心,锻造余量小,单位产品锻造成本低;推杆的设置有利于将空腔内的阀盖体在成型冷却后从空腔中推出,由于推块的上表面的形状与第二空腔的下表面即锻造成型后的阀盖体的下表面的形状相同,在推动过程中,阀盖体从下至上整体均匀受力,保证了阀盖体的完整性,与传统技术中的敲打震动相比,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成型合格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手柄43与所述底座3的下表面之间设有两根弹簧5,两根弹簧5在连接杆42两侧呈对称设置。弹簧的设置能够使得推杆在将成型后的阀盖体推出后自动复位,而无需人为将推杆拉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推块41的内部设有空腔413,所述推块41的上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412,所述推杆4的内部设有软管44,所述软管44的一端贯穿推杆4设置于所述空腔413的内部,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手柄43的外部。设置在手柄外部的软管端可以与水管相连接,液体可以经软管到达推块的空腔,然后通过推块上表面的若干通孔进入空腔内部,对成型后的阀盖体进行冷却降温,无需等待其自然降温,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杆42包括第一分杆421和第二分杆422,所述第一分杆421和第二分杆422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可以拆卸开,在浇铸过程中,将第二分杆卸下,底座的底部能够平稳的放置在操作台或地上,当需要取出成型的阀盖体时,将第二分杆与第一分杆连接好,然后推动推杆,将位于空腔内部的阀盖体顺利取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手柄43的形状为圆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手柄43的形状为长方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手柄43的形状为十字形。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盖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下模和底座,所述上模的外径与所述下模的内径相同,所述下模的外径与所述底座的外径相同,所述上模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下模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组合在一起形成阀盖体的形状,所述底座的轴线处贯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由上至下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推块、连接杆和手柄,所述推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推块的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下表面的形状相同,且所述推块沿其周向方向设有密封胶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盖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下模和底座,所述上模的外径与所述下模的内径相同,所述下模的外径与所述底座的外径相同,所述上模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下模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组合在一起形成阀盖体的形状,所述底座的轴线处贯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由上至下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推块、连接杆和手柄,所述推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推块的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下表面的形状相同,且所述推块沿其周向方向设有密封胶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登财明登会宋焱胡旭亮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德清锻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