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及转动体的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转动体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吸尘器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的一种清洁设备。吸尘器内设置有滚刷,通过滚刷转动拍打地面将尘屑扬起,从而提高吸尘效果。滚刷包括滚刷体,滚刷体一般为实心结构,导致滚刷体的重量大,滚刷转动时所需的能耗大。部分滚刷体为空心结构,滚刷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延伸的凸棱或凹槽等用于安装清洁件的螺旋结构。现有滚刷体一般通过挤压成型轴体后沿周向扭转形成螺旋结构,受该种成型工艺的限制,滚刷体的直径不能过大,且只能采用硬度较低的材料,限制了滚刷体的尺寸和强度,影响滚刷体的清扫效果。部分滚刷体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但为了简化模具结构以及便于脱模,滚刷体仅外壁上能设置有螺旋结构且螺旋结构的形状、数量以及绕滚刷体轴线的旋转角度受限,影响滚刷的清扫效果。此外,现有注塑模具中各结构的定位精度差,容易导致成型后滚刷体的表面存在飞边或螺旋结构出现错位等情况。因此,亟需一种注塑模具及转动体的成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及转动体的成型方法,能够解决螺旋结构的数量、形状以及绕滚刷体轴线的旋转角度受限的问题,且能避免滚刷体的表面存在飞边或错位等不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成型空心的转动体,所述转动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结构,所述转动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结构,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成型空心的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结构,所述转动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n螺旋成型机构(2),所述螺旋成型机构(2)包括外型芯(21)和内型芯(22),所述外型芯(21)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成型结构,所述内型芯(22)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二螺旋结构的第二螺旋成型结构;所述内型芯(22)与至少部分所述外型芯(21)能螺旋运动至成型位置以围成封闭的成型腔或与成型的所述转动体分离;/n所述外型芯(21)和所述内型芯(22)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2131),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起(2211),部分所述外型芯(21)相对所述内型芯(22)螺旋运动时,所述定位凸起(2211)旋入所述定位槽(213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成型空心的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结构,所述转动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
螺旋成型机构(2),所述螺旋成型机构(2)包括外型芯(21)和内型芯(22),所述外型芯(21)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成型结构,所述内型芯(22)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二螺旋结构的第二螺旋成型结构;所述内型芯(22)与至少部分所述外型芯(21)能螺旋运动至成型位置以围成封闭的成型腔或与成型的所述转动体分离;
所述外型芯(21)和所述内型芯(22)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槽(2131),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凸起(2211),部分所述外型芯(21)相对所述内型芯(22)螺旋运动时,所述定位凸起(2211)旋入所述定位槽(213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131)的一侧内壁为第一螺旋定位面,所述定位凸起(2211)的一侧侧壁为第二螺旋定位面(22111),所述第一螺旋定位面能与所述第二螺旋定位面(22111)抵接并沿所述第二螺旋定位面(22111)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131)的其余内壁与所述定位凸起(2211)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包括外型腔面、内型腔面及端部腔面,所述外型腔面套设于所述内型腔面外,所述端部腔面沿径向连接所述外型腔面和所述内型腔面;
所述外型芯(21)构成所述外型腔面及所述端部腔面,所述外型芯(21)包括端部封闭部(213),所述端部封闭部(213)构成所述端部腔面,所述端部封闭部(213)包括第一定位面,所述内型芯(22)的轴向端面为第二定位面;
所述第一定位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面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所述定位槽(2131),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定位凸起(2211),部分所述外型芯(21)能相对所述内型芯(22)螺旋运动至所述第一定位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面抵接,以使所述定位凸起(2211)能旋入所述定位槽(2131)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型芯(21)还包括:
外芯套(211),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设置于所述外芯套(211)上,所述外芯套(211)能绕其轴线螺旋运动;
所述端部封闭部(213)呈环形并同轴设置于所述外芯套(211)的沿轴向的一端,所述端部封闭部(213)的内径小于所述外芯套(211)的内径,所述端部封闭部(213)的朝向所述外芯套(211)内侧的表面构成所述第一定位面;
行位组件,能与所述外芯套(211)的沿轴向的另一端拼接,所述行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转动体的周向排布的行位(212),至少两个所述行位(212)相互靠近或远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芯套(211)的数量设置有两个,所述行位组件位于两个所述外芯套(211)之间,且能分别与两个所述外芯套(211)拼接,每个所述外芯套(211)均对应设置有所述端部封闭部(213),所述内型芯(22)的轴向两端端面均为所述第二定位面,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面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定位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包括连接的第一成型段和第二成型段,所述第一成型段和所述第二成型段的螺旋参数不同;
所述行位组件上设置有部分所述第一成型段和/或所述第二成型段。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
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内型芯(22)和所述外型芯(21)运动至成型位置或与成型的所述转动体脱离;
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内型芯(22)和所述外芯套(211)绕所述转动体的轴线螺旋运动,且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行位(212)相互靠近或远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4)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固定支架(31);
活动支架(32),能相对所述固定支架(31)沿所述外芯套(211)的轴向移动;
传动套(33),与所述端部封闭部(213)同轴设置并连接,所述传动套(33)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支架(32)并与所述活动支架(32)沿所述外芯套(211)的轴向固定,所述传动套(33)穿设于所述固定支架(31)内,所述固定支架(31)和所述传动套(33)的外壁二者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导向件(3121),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导轨(33111),所述第一导向件(3121)伸入所述第一螺旋导轨(33111)内;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4)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支架(32)沿所述外芯套(211)的轴线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所述模具主体(1)包括动模(11)和定模(12),所述螺旋成型机构(2)设置于所述动模(11)上;
所述外芯套(211)和/或所述传动套(3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平面(33122),所述定模(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平面(33122)抵接的第二定位平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外芯套(211)和所述内型芯(22),所述外型芯(21)能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内型芯(22)螺旋运动以与所述转动体脱离;
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传动轴(35),穿设于所述传动套(33)内,所述传动轴(35)与所述内型芯(22)同轴设置并连接,所述传动轴(35)的外壁和所述端部封闭部(213)的内壁二者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导向件(2132),另一个设置有第二螺旋导轨(351),所述第二导向件(2132)伸入所述第二螺旋导轨(351)内。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所述模具主体(1)包括动模(11)和定模(12),所述螺旋成型机构(2)设置于所述动模(11)上;
所述活动支架(32)的背离所述行位(2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斜面(321),所述第一定位斜面(321)沿远离所述定模(12)的方向背离所述行位(212)延伸,所述定模(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斜面(321)适配的第二定位斜面。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芯套(211)和所述行位组件二者中的一个上凸设有螺旋延伸的拼接块(2111),另一个上设置有拼接槽(2124),所述拼接块(2111)能旋入或旋出所述拼接槽(2124)。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所述模具主体(1)包括动模(11)和定模(12),所述螺旋成型机构(2)设置于所述动模(11)上;
每个所述行位(212)上均设置有第三定位斜面(2123),相对侧的所述第三定位斜面(2123)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定模(12)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定模(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定位斜面(2123)适配的第四定位斜面。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健,梁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金莱克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