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片预埋件固定底座及其管片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189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片预埋件固定底座及其管片成形方法,属于隧道管片生产制作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插套链将管片吊装孔固定在钢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固定底座具有安全高效,反复使用,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在辅助式气振和振动台振捣的钢模设备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有效防止吊装孔因振动导致水泥浆渗入堵孔现象,减少后期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片预埋件固定底座及其管片成形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管片生产制作
,具体为一种管片预埋件固定底座及其管片成形方法。技术背景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一般在隧道中由盾构机拼装,拼装过程中吊装管片是一个必经过程,因此吊装孔的质量尤其重要,现有的管片普遍采用流水线机械化生产,混凝土自动布料,辅助式振捣,这样就会导致传统的塑胶底座容易松动漏浆,吊装孔会有水泥浆附着,管片进入到盾构施工现场会影响吊装及安全隐患。因此本专利申请研究开发了一种管片预埋件固定底座及其管片成形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管片预埋件固定底座及其管片成形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片预埋件固定底座,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底座包括第一配套件第二配套件,所述的第一配套件设置有与吊机吊装孔配合的外螺纹,第一配套件设置有六角孔;所述的第二配套件呈圆柱形并设置台阶内孔,第二配套件固定设置于钢模具上。一种管片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对吊装孔进场前对产品进行检测,要求产品外观合格,与第一配套件配合的内螺纹无杂质,保护层无破损,焊接符合要求,吊装孔要求内螺纹均匀涂抹黄油,拧上第一配套件;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和钢筋预埋件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并清理干净模板内杂物,在浇筑时对混凝土表面操作应仔细周到,使砂浆紧贴模板,以使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第二步,安装第二配套件,要求底座跟钢模紧密贴合无松动,防止混凝土浆水进入导致混凝土浇捣振捣是发生松动,起吊管片破坏底座,固定吊装孔,安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配置原料:采用硅酸盐水泥制作形成半流动性混凝土,冬季施工骨料不得带有冰块和冻结团块;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30s,采用热水搅拌,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12℃;凝土的浇筑采用数控布料机下;第三步,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处于塑性状态,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第四步,混凝土捣鼓,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台振捣,管片两侧面可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辅助振捣,振动棒辅助保证吊装孔接触移位;第五步,振动台振捣需根据混凝土坍落度大小情况,先在60Hz的振动频率下强振3分钟,再用70Hz的频率弱振2分钟;坍落度偏小时,振捣时间延长;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漏振或过振现象出现;第六步,当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避免与钢筋和预埋件相接触;振捣器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插进深度为50mm;振捣器插入混凝土时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第七步,混凝土振捣密实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为准;第八步,成型管片出模后,第一配套件通过专用工具取下,放回收纳处以便下次使用。配套件保养方式:底座周转后清理表面污渍,放入机油中保存,防止生锈。第二配套件固定在钢模具上,要求定时对其进行混凝土残渣清理,加固防止松动。第一配套件固定在预埋件吊装孔上,要求吊装孔内螺纹均匀涂抹黄油后再将部件拧上,方便取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管片成型前采用分体式插套链将管片吊装孔固定在钢模上,从而防止吊装孔位置附着水泥等杂质,提高吊装时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固定底座具有安全高效,反复使用,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在辅助式气振和振动台振捣的钢模设备上,本专利技术还能有效防止吊装孔因振动导致水泥浆渗入堵孔现象,减少后期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配套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配套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和解释,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唯一限定。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固定底座包括第一配套件第二配套件,第一配套件设置有与吊机吊装孔配合的外螺纹,第一配套件设置有六角孔;第二配套件呈圆柱形并设置台阶内孔,第二配套件固定设置于钢模具上。一种管片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对吊装孔进场前对产品进行检测,要求产品外观合格,与第一配套件配合的内螺纹无杂质,保护层无破损,焊接符合要求,吊装孔要求内螺纹均匀涂抹黄油,拧上第一配套件;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和钢筋预埋件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并清理干净模板内杂物,在浇筑时对混凝土表面操作应仔细周到,使砂浆紧贴模板,以使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第二步,安装第二配套件,要求底座跟钢模紧密贴合无松动,防止混凝土浆水进入导致混凝土浇捣振捣是发生松动,起吊管片破坏底座,固定吊装孔,安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配置原料:采用硅酸盐水泥制作形成半流动性混凝土,冬季施工骨料不得带有冰块和冻结团块;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30s,采用热水搅拌,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12℃;凝土的浇筑采用数控布料机下;第三步,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处于塑性状态,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第四步,混凝土捣鼓,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台振捣,管片两侧面可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辅助振捣,振动棒辅助保证吊装孔接触移位;第五步,振动台振捣需根据混凝土坍落度大小情况,先在60Hz的振动频率下强振3分钟,再用70Hz的频率弱振2分钟;坍落度偏小时,振捣时间延长;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漏振或过振现象出现;第六步,当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避免与钢筋和预埋件相接触;振捣器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插进深度为50mm;振捣器插入混凝土时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第七步,混凝土振捣密实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冒气泡、泛浆、表面平坦为准;第八步,成型管片出模后,第一配套件通过专用工具取下,放回收纳处以便下次使用。配套件保养方式:底座周转后清理表面污渍,放入机油中保存,防止生锈。第二配套件固定在钢模具上,要求定时对其进行混凝土残渣清理,加固防止松动。第一配套件固定在预埋件吊装孔上,要求吊装孔内螺纹均匀涂抹黄油后再将部件拧上,方便取下。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片预埋件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座包括第一配套件第二配套件,所述的第一配套件设置有与吊机吊装孔配合的外螺纹,第一配套件设置有六角孔;所述的第二配套件呈圆柱形并设置台阶内孔,第二配套件固定设置于钢模具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片预埋件固定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底座包括第一配套件第二配套件,所述的第一配套件设置有与吊机吊装孔配合的外螺纹,第一配套件设置有六角孔;所述的第二配套件呈圆柱形并设置台阶内孔,第二配套件固定设置于钢模具上。


2.一种管片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对吊装孔进场前对产品进行检测,吊装孔要求内螺纹均匀涂抹黄油,拧上第一配套件;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和钢筋预埋件进行检查,并清理干净模板内杂物,在浇筑时对混凝土表面操作应仔细周到,使砂浆紧贴模板,使混凝土表面光滑、无水囊、气囊或蜂窝;
第二步,安装第二配套件,要求底座跟钢模紧密贴合无松动,防止混凝土浆水进入导致混凝土浇捣振捣是发生松动,起吊管片破坏底座,固定吊装孔,安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配置原料:采用硅酸盐水泥制作形成半流动性混凝土,冬季施工骨料不得带有冰块和冻结团块;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30s,采用热水搅拌,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12℃;凝土的浇筑采用数控布料机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中富杨杰周覃波李刚明胡芳叶润青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中亚工贸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