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76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锻胚工序,对小行星轮和大行星轮进行锻胚,小行星轮包括同轴连接的小行星外轮段和外配合轮段;步骤二:小行星轮钻孔滚齿工序,对小行星轮进行车毛坯后,对小行星轮中间部位进行打孔,再用滚齿机对小行星轮的小行星外轮和外配合轮两端外侧同时进行滚齿,得到小行星轮外齿和小行星轮外配合齿;步骤三:小行星轮渗碳工序;步骤四:小行星轮打磨工序;步骤五:大行星轮钻孔滚齿工序;步骤六:大行星轮拉内齿工序;步骤七:大行星轮渗碳工序;步骤八:大行星轮精车工序;步骤九:压合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升双联行星齿轮的精度,使其满足6级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传动
,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齿轮是汽车行业主要的基础传动元件,通常每辆汽车中有18~30个齿部,齿轮的质量直接影响汽车的噪声、平稳性及使用寿命。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齿轮的精度和强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有365电动轮项目中的行星轮如图1所示,采用整体锻胚、车毛坯、钻孔、插大行星齿、插小行星齿、渗碳、磨内孔及端面、磨大行星齿一系列加工步骤,加工小行星轮时,只能插齿加工,综合精度等级9级,无法满足小行星齿轮6级精度要求,且大行星轮的相位偏转角度合格率较低,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且现有的行星轮仅整体进行一次渗碳,而大行星轮与小行星轮连接处设有向行星轮中轴线延伸的凹槽,凹槽底面为弧形面,因此渗碳过程中会存在大行星轮与小行星轮连接连接处渗碳效果不佳的现象,从而导致大行星轮与小行星轮连接连接处强度、硬度不够,导致存在断裂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步骤一:锻胚工序,对小行星轮和大行星轮进行锻胚,小行星轮包括同轴连接的小行星外轮段和外配合轮段;步骤二:小行星轮车加工及滚齿工序,对小行星轮进行车毛坯后,再用滚齿机对小行星轮的小行星外轮和外配合轮两端外侧同时进行滚齿,得到小行星轮外齿和小行星轮外配合齿;步骤三:小行星轮渗碳工序;步骤四:小行星轮磨齿工序,先对小行星轮的内孔及端面进行磨加工,再对小行星轮的小行星轮外齿和小行星轮外配合齿齿面进行磨齿,使小齿轮齿部达到六级精度以上;步骤五:大行星轮钻孔滚齿工序,对大行星轮进行车加工后,对大行星轮轮辐进行打孔,再用滚齿机对大行星轮的外轮进行滚齿;步骤六:大行星轮拉内齿工序,以大行星轮的外齿为相位基准,以小行星轮外配合齿为尺寸基准,对大行星轮的内孔进行拉内齿;步骤七:大行星轮渗碳工序;步骤八:大行星轮精车工序,采用精车机对大行星轮内齿和外齿进行精车;步骤九:压合工序,将小行星轮的外配合齿插入大行星轮的内齿中,并压合固定,再对大行星轮外齿进行磨齿。优选的,所述小行星轮外配合齿与大行星轮的内齿偏转角度控制在0.5°内。优选的,所述步骤三小行星轮渗碳工序为:小行星轮进炉,通入流量为0.2~0.3m³/h的丙烷,并将炉温增加至850-900℃,时间150~180min,产品碳势1.2%;保证炉温在850-900℃,通入流量为0.2~0.3m³/h的丙烷,时间48~60min,产品碳势1.05%;降温,将炉温降至800-825℃,通入流量为0.2~0.3m³/h的丙烷,保温45min,产品碳势降至0.80%;出炉淬火,采用KR468C淬火油进行淬火,油温控制在120℃,产品通过淬火夹具固定后垂直入油,入油时停开油槽搅拌器,待齿轮淬火入油后再打开油槽搅拌器进行搅拌,完成渗碳。优选的,所述步骤七大行星轮渗碳工序为:大行星轮进炉,通入流量为0.2~0.3m³/h的丙烷,并将炉温增加至850-900℃,时间150~180min,产品碳势1.2%;保证炉温在850-900℃,通入流量为0.2~0.3m³/h的丙烷,时间48~60min,产品碳势1.05%;降温,将炉温降至800-825℃,通入流量为0.2~0.3m³/h的丙烷,保温45min,产品碳势降至0.80%;出炉淬火,采用KR468C淬火油进行淬火,油温控制在120℃,产品通过淬火夹具固定后垂直入油,入油时停开油槽搅拌器,待齿轮淬火入油后再打开油槽搅拌器进行搅拌,完成渗碳。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将双联行星齿轮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加工,再进行压合,对小行星轮进行滚齿、渗碳、打磨后再对大齿轮进行滚齿、拉内齿、渗碳和精车,以大行星轮的外齿为相位基准,以小行星轮外配合齿为尺寸基准,对大行星轮的内孔进行拉内齿,减小了大行星轮和小行星轮之间的相位偏差;且通过滚齿、磨齿可提高双联行星齿轮的精度,满足6级精度要求;对大行星轮与小行星轮分别进行两次渗碳再压合,避免大行星轮与小行星轮连接连接处出现渗碳效果不佳的现象,从而避免大行星轮与小行星轮连接连接处强度、硬度不够,导致存在断裂风险。2)合理的调整渗碳温度、淬火温度、淬火油温度以及淬火油品质可以有效的降低齿轮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减少齿轮的变形量,调高变形规律,本专利技术齿轮的渗碳工艺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小齿轮孔锥度变形程度,提高齿轮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传统电动轮的行星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小行星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大行星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动轮的行星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加工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以双联行星齿轮规格为:大行星轮的齿顶圆为165.46mm,小行星轮的齿顶圆84.39mm为例,步骤具体如图5所示:步骤一:锻胚工序,对小行星轮和大行星轮进行锻胚,小行星轮包括同轴连接的小行星外轮段21和外配合轮段22(参见图2);小行星轮和大行星轮的锻胚尺寸分别为Φ90mm*110mm、Φ170mm*48mm;步骤二:小行星轮车加工及滚齿工序,对小行星轮进行车毛坯,需控制尺寸在外径84.39mm,内孔45.5mm,高度101mm,再用滚齿机对小行星轮的小行星外轮段21和外配合轮段22两端外侧同时进行滚齿加工,滚齿加工采用南二机生产的YS3120CNC高速数控滚齿机,机床主要参数为:最大工件直径200mm,最大模数6,得到小行星轮外齿和小行星轮外配合齿,控制外齿齿厚检测为:跨测齿数为5,公法线长度43.15~43.2mm;步骤三:小行星轮渗碳工序;其具体为:小行星轮进炉,通入流量为0.2~0.3m³/h的丙烷,并将炉温增加至850-900℃,时间150~180min,产品碳势1.2%;保证炉温在850-900℃,通入流量为0.2~0.3m³/h的丙烷,时间48~60min,产品碳势1.05%;降温,将炉温降至800-825℃,通入流量为0.2~0.3m³/h的丙烷,保温45min,产品碳势降至0.80%;出炉淬火,采用KR468C淬火油进行淬火,油温控制在120℃,产品通过淬火夹具固定后垂直入油,入油时停开油槽搅拌器,待齿轮淬火入油后再打开油槽搅拌器进行搅拌,完成渗碳。本步骤中,通过控制渗碳温度减小变形;齿轮渗碳后,淬火温度越高产生的组织应力越大,变形越大,为减小变形,采用淬火下限温度,该淬火油温度既保证了油均匀地上下循环流动,以利于零件均匀冷却,减小变形;而KR468C淬火油的选择能够确保齿轮淬火后有较小的变形,同时变形的散差很小。步骤四:小行星轮磨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锻胚工序,对小行星轮和大行星轮进行锻胚,小行星轮包括同轴连接的小行星外轮段和外配合轮段;/n步骤二:小行星轮车加工及滚齿工序,对小行星轮进行车毛坯后,再用滚齿机对小行星轮的小行星外轮段和外配合轮段两端外侧同时进行滚齿,得到小行星轮外齿和小行星轮外配合齿;/n步骤三:小行星轮渗碳工序;/n步骤四:小行星轮磨齿工序,先对小行星轮的内孔及端面进行磨加工,再对小行星轮的小行星轮外齿和小行星轮外配合齿齿面进行磨齿,使小齿轮齿部达到六级精度以上;/n步骤五:大行星轮钻孔滚齿工序,对大行星轮进行车加工后,对大行星轮轮辐进行打孔,再用滚齿机对大行星轮的外轮进行滚齿;/n步骤六:大行星轮拉内齿工序,以大行星轮的外齿为相位基准,以小行星轮外配合齿为尺寸基准,对大行星轮的内孔进行拉内齿;/n步骤七:大行星轮渗碳工序;/n步骤八:大行星轮精车工序,采用精车机对大行星轮内齿和外齿进行精车;/n步骤九:压合工序,将小行星轮的外配合齿插入大行星轮的内齿中,并压合固定,再对大行星轮外齿进行磨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锻胚工序,对小行星轮和大行星轮进行锻胚,小行星轮包括同轴连接的小行星外轮段和外配合轮段;
步骤二:小行星轮车加工及滚齿工序,对小行星轮进行车毛坯后,再用滚齿机对小行星轮的小行星外轮段和外配合轮段两端外侧同时进行滚齿,得到小行星轮外齿和小行星轮外配合齿;
步骤三:小行星轮渗碳工序;
步骤四:小行星轮磨齿工序,先对小行星轮的内孔及端面进行磨加工,再对小行星轮的小行星轮外齿和小行星轮外配合齿齿面进行磨齿,使小齿轮齿部达到六级精度以上;
步骤五:大行星轮钻孔滚齿工序,对大行星轮进行车加工后,对大行星轮轮辐进行打孔,再用滚齿机对大行星轮的外轮进行滚齿;
步骤六:大行星轮拉内齿工序,以大行星轮的外齿为相位基准,以小行星轮外配合齿为尺寸基准,对大行星轮的内孔进行拉内齿;
步骤七:大行星轮渗碳工序;
步骤八:大行星轮精车工序,采用精车机对大行星轮内齿和外齿进行精车;
步骤九:压合工序,将小行星轮的外配合齿插入大行星轮的内齿中,并压合固定,再对大行星轮外齿进行磨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行星轮外配合齿与大行星轮的内齿偏转角度控制在0.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双联行星齿轮加工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杰蔡俊王婧楚文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