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贵花专利>正文

多功能改性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72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改性反应釜,包括壳体,壳体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机保护外壳,电机保护外壳的一侧安装有位于壳体上端面的进料管,电机保护外壳的另一侧安装有位于壳体上端面的第一出气管,壳体的外侧套接有加热套,加热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加热套的外侧安装有位于壳体底端外侧的环形限位块,环形限位块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L型限位杆,L型限位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L型限位杆的内侧安装有圆柱销,L型限位杆的一侧安装有一号弹簧,环形限位块下端面的四个端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该多功能改性反应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使用,便于加热套的安装和拆卸,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改性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多功能改性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现有的存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较低,搅拌效率较低,利用率较低,且使用者极易忘记拔掉气体塞而使得该装置使用过程中气体无法外泄而导致该装置极易爆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多功能改性反应釜,解决了现有的存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较低,搅拌效率较低,利用率较低,且使用者极易忘记拔掉气体塞而使得该装置使用过程中气体无法外泄而导致该装置极易爆炸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改性反应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改性反应釜,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机保护外壳(2),所述电机保护外壳(2)的一侧安装有位于壳体(1)上端面的进料管(3),所述电机保护外壳(2)的另一侧安装有位于壳体(1)上端面的第一出气管(4),所述壳体(1)的外侧套接有加热套(5),所述加热套(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6),所述加热套(5)的外侧安装有位于壳体(1)底端外侧的环形限位块(7),所述环形限位块(7)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L型限位杆(8),所述L型限位杆(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9),所述L型限位杆(8)的内侧安装有圆柱销(10),所述L型限位杆(8)的一侧安装有...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改性反应釜,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机保护外壳(2),所述电机保护外壳(2)的一侧安装有位于壳体(1)上端面的进料管(3),所述电机保护外壳(2)的另一侧安装有位于壳体(1)上端面的第一出气管(4),所述壳体(1)的外侧套接有加热套(5),所述加热套(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6),所述加热套(5)的外侧安装有位于壳体(1)底端外侧的环形限位块(7),所述环形限位块(7)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L型限位杆(8),所述L型限位杆(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把手(9),所述L型限位杆(8)的内侧安装有圆柱销(10),所述L型限位杆(8)的一侧安装有一号弹簧(11),所述环形限位块(7)下端面的四个端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12),所述第一出气管(4)的内侧设置有流通槽(13),所述流通槽(13)内壁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件(14),所述连接件(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环形移动板(15),两个所述环形移动板(1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环形限位板(16),所述第一出气管(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气管(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改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6)与加热套(5)形成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块(6)与加热套(5)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限位块(6)的内表面设有橡胶密封条,且橡胶密封条与限位块(6)通过粘接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改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贵花
申请(专利权)人:付贵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