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调节和控制直流负载的实用应用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交流调节控制直流负载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它采用原端控制部分直接对直流负载进行控制,具体是:在原有的整流直流控制部分原端前加设原端控制部分,在保留调节和控制直流负载的整流直流控制部分端的参数的同时,通过调节原端控制部分来控制直流负载,实现直流负载的复合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从高压原端直接控制直流负载的问题,使原始直流控制只能在直流端控制的控制方式发生改变,有了更灵活更高效的控制方式,使直流大电流控制的难题通过控制原端的小电流得到解决。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AC regulation control DC loa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technology for 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DC load, in particular to a control method and a control device for A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DC load. It adopts primary side control part directly to the DC load control, in particular in the original rectifier DC control part of the original end before adding the original end control part, while retaining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arameters of end control rectifier DC DC load at the same time, by adjusting the primary side control part to control the DC load, composite to achieve control of DC load.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direct control of DC load from the original high end, so that the original DC control can only change in the control of DC side control, a more flexible control mode more efficient, the problem of direct current control is solved by the end of the original small current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节和控制直流负载的实用应用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交流调节控制直流负载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规技术在调节和控制直流负载时,只能调节直流端的参数来实现,在这种有限的控制方式下,许多成型的设备无法实现再控制和提升性能,导致很多现代技术无法实施,一种通过调节交流原端来控制直流负载的、使交流控制的技术可以应用到直流控制中、实现直流负载的复合控制新的控制理念和方法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调节控制直流负载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实现通过调节交流原端来控制直流负载的目的,使交流控制的技术可以应用到直流控制中,实现直流负载的复合控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交流调节控制直流负载的控制方法在原有的整流直流控制部分端前加设交流控制部分,在保留调节和控制直流负载的整流直流控制部分端的最高参数的同时,通过调节交流原端来控制直流负载,实现直流负载的复合控制。本专利技术保留原有的控制方式,用原端的控制理念实现对许多现有技术和产品实现再控制,采用本专利技术可将交流控制的许多方法直接应用到直流控制中,实现复合控制。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小电流调节原端来控制次端的大电流,解决次端直流大电流控制中的许多难题。将原端控制部件集成到脚踏调节器中,脚踏调节器的多种结构。交流调节控制直流负载的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隔离变压器,整流直流控制部分,直流负载部分;还包括原端控制部分,原端控制部分由原端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原端控制驱动装置组成,所述配有第一控制电位器的原端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出端与原端控制驱动器相连,原端控制驱动器输出依次连接隔离变压器,整流直流控制部分至直流负载;其中原端控制部分和隔离变压器原端共同作为交流控制部分;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为机械执行机构;驱动器可以采用可控硅,双极或MOS动力驱动器件,或其它有源驱动器件;机械执行机构为脚踏板式结构,通过啮合的齿条、齿轮驱动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旋转;具体为脚踏板主体底座上安装原端控制部分,通过引出线与原端控制部分电连接;踏板与主体底座扣合,其一端与主体底座一端活动连接,踏板内表面安装弧形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与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调节端相连;主体底座和踏板间设有位置支持弹簧。机械执行机构脚踏板式结构还可以为通过连杆驱动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滑移;具体为脚踏板主体底座上安装原端控制部分,通过引出线与原端控制部分电连接;踏板一端与主体底座活动连接,踏板内表面安装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与直滑式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调节端相连;主体底座和踏板间设有位置支持弹簧。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保留了原来的直流控制方式,增加了系统的交流控制方式,实现控制方式的多样灵活,使许多定型设备性能得到提升,实现再控制。2.与原有设备均采用手控制、手要完成操作和控制两件事情相比,本专利技术将再控制设计成脚踏控制,使手能完成更多的操作,四肢可以并行操作,成倍的提高操作效率。3.直流大电流控制中,由于电流过大,控制难以实现,或能实现成本很高,采用本专利技术原端交流控制则实现容易,且驱动器件的成本可以聚减,用原端的小电流控制次端的大电流,散热问题也得到解决,例如控制100A/24V的直流电动机,在次级直流控制要大于100A的控制器件,而在原端只需11A(220V),或6.5A(380V)的控制器件。如果采用交流变频技术控制方式,其性能和效率将更加显现起优越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原理图(其中W1为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A为原端控制部分,B为隔离变压器,C为一般采常用的整流直流控制部分,D为直流负载部分)。图2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可控硅作为原端控制驱动器的一个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图2-1为双极器件驱动(PNP或NPN型)。图2-2为MOS器件驱动(NMOS/PMOS,横/纵MOS等场效应器件)。图3-1为本专利技术作为执行机构的脚踏板式调节盒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弧形内齿条来驱动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旋转)。图3-2为本专利技术作为执行机构的脚踏板式调节盒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弧形外齿条来驱动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旋转)。图3-3为本专利技术作为执行机构的脚踏板式调节盒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通过连杆来驱动直滑式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滑移)。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原端控制部分A对直流负载D的控制为在原有的整流直流控制部分C原端前加设原端控制部分A,在保留调节和控制直流负载D的整流直流控制部分C端的最高参数的同时,通过调节原端控制部分A来控制直流负载D,实现直流负载D的复合控制。输入电压不再由隔离变压器B的输入端E,G点加入,而是经由原端控制部分A中的EF点加入,通过原端控制部分A中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W1的调节,使原端控制信号加到原端驱动器上,原端驱动器产生对隔离变压器输入端EG点的驱动,被控制量通过隔离变压器B耦合,经由整流直流控制部分C处理加到直流负载D上完成控制过程。具体的原端控制部分A对直流负载D的控制装置由原端控制部分A,隔离变压器B,整流直流控制部分C,直流负载D组成,原端控制部分A包括原端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原端控制驱动装置组成,所述原端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通过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W1调整,其输出信号为原端控制驱动装置的输入,原端控制驱动装置输出接隔离变压器B,再由隔离变压器B经整流直流控制部分C接直流负载D。其中原端控制部分A和隔离变压器B原端共同作为交流控制部分。所述原端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为现有技术)产生的控制信号可以是相移信号、开关量信号、脉冲信号、PWM信号、变频信号或其它控制信号,原端控制驱动装置可以采用可控硅,双极或MOS动力驱动器件,或其它有源驱动器。实验表明图1中整流直流控制部分C对直流负载部分D有控制作用,但受隔离变压器B和原端控制部分A的副面影响,本专利技术以原端控制部分A进行控制,可将不可控的副面影响变成有意义的再控制。工作过程将第二控制调节电位器W2调至最高值,使直流直接通过直流控制部分C加到直流负载D上,此时调节第一控制电位器W1,使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加到驱动装置上,产生对隔离变压器B的激励,通过隔离变压器B耦合,经整流直流控制部分C加到直流负载D上完成控制过程。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用可控硅作为驱动,其原端控制驱动装置具体包括作为驱动器的可控硅TR和与之并联的净化退耦网络Z1,通过第一控制调节电位器W1调节原端控制信号的相移信号加到可控硅TR的控制端,可控硅TR产生对隔离变压器B的激励,经由隔离变压器B耦合,再经整流直流控制部分C中整流桥变换成直流,经起直流控制作用的第一电容器C1滤波及可调节稳压电源IC(也可以是其它功能的集成电路器件,因直流负载不同,控制目的不同,采用的集成电路功能不同)和第二控制调节电位器W2调节,第二电容器C2完成再滤波后加到直流负载D(本实施例为电机,可以是其它形式的负载)上,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1所示,原端控制驱动装置中采用双极动力器件(可以为NPN,PNP或复合器件)作为驱动器。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2所示,原端控制驱动装置中采用场效应器件(可以为各种MOS,BIMOS,VMOS或其它场效应器件)作为驱动器。控制的机械执行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调节控制直流负载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原端控制部分(A)直接对直流负载(D)进行控制,具体是:在原有的整流直流控制部分(C)原端前加设原端控制部分(A),在保留调节和控制直流负载(D)的整流直流控制部分(C)端的最高参数的同时,通过调节原端控制部分(A)来控制直流负载(D),实现直流负载(D)的复合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秀,
申请(专利权)人:王世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