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形零件内腔定位面插削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框架形零件内腔定位面插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框架形零件在航天领域广泛存在,其装配定位面对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等参数往往要求较高,这类零件往往是由浇铸成型,铸件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等参数较差,因此对装配定位面需要进一步加工。当框架形零件的装配定位面处于零件内腔时,由于零件内存在横筋结构,内腔装配定位面采用传统的切削加工时容易出现刀具干涉的问题。针对内腔加工容易干涉的零件,通常采用的是电火花加工。但对于结构较复杂、装配定位面要求较高的框架形零件,例如图1所示的零件,该零件的内腔侧壁上沿零件长度方向设有矩形的平面定位面1,定位面1要求表面粗糙度Ra1.6,平面度≤0.02mm,由于横筋结构2的存在,无法采用传统的铣削加工。当采用电火花加工时,需要设计多段电极,加工效率较低;且采用电火花加工无法满足技术要求,后续需要采用钳工抛光,可操作性差,尺寸超差隐患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形零件内腔定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形零件内腔定位面插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零件装夹,装夹时零件的定位面(1)的长度方向为插刀做插削运动的运行方向,并采用水平仪测量零件的定位面(1),使定位面(1)处于水平状态;/n(2)插刀预置,调整插刀的位置,使插刀的刀头(3)下端接触零件待加工的定位面(1),并使刀头(3)位于待加工定位面(1)进刀端,刀头(3)左边或右边与定位面(1)齐平,然后将插刀后退a,a为5~10mm;/n(3)插削加工,插刀以1.7~2.1m/s的切削速度前进b,b=a+定位面(1)的长度,然后插刀后退b,完成一个冲程,零件相对于插刀横向进给0.17~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形零件内腔定位面插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零件装夹,装夹时零件的定位面(1)的长度方向为插刀做插削运动的运行方向,并采用水平仪测量零件的定位面(1),使定位面(1)处于水平状态;
(2)插刀预置,调整插刀的位置,使插刀的刀头(3)下端接触零件待加工的定位面(1),并使刀头(3)位于待加工定位面(1)进刀端,刀头(3)左边或右边与定位面(1)齐平,然后将插刀后退a,a为5~10mm;
(3)插削加工,插刀以1.7~2.1m/s的切削速度前进b,b=a+定位面(1)的长度,然后插刀后退b,完成一个冲程,零件相对于插刀横向进给0.17~0.35mm,开始下一个冲程,直至横向进给总量达到c后,再完成一个冲程,c=定位面(1)宽度-刀头(3)宽度;
(4)零件相对于插刀沿横向进给方向反向运动c,然后零件相对于插刀垂向进给0.08~0.13mm,重复步骤(3),直至步骤(3)完成后定位面(1)全表面均被切削过,测量定位面(1)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若粗糙度大于Ra1.6,重复步骤(3),若平面度不符合要求,重新调整定位面(1)的水平状态,然后重复步骤(2)~(3)。
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刘扬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