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具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118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家具和应用于该智能家具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家具包括柜体、无线充电模组、传动装置以及位置感应器,柜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柜体顶部形成有置物平台,安装腔位于置物平台下方,置物平台具有可充电区域;无线充电模组可活动地设于安装腔,并位于可充电区域下方,以在可充电区域中对应形成充电区域;传动装置设于安装腔,并与无线充电模组传动连接,以驱使无线充电模组于安装腔中移动;位置感应器设于安装腔,并与可充电区域对应设置,位置感应器与传动装置通信连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无线充电模组与待充电设备得以自动对位,保证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家具和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具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家具和应用于该智能家具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目前在诸如床头柜等家具中多搭载无线充电功能,用户直接将手机等设备放置于家具的充电区域中即可充电,无需插接电源线。但是,充电区域受限于无线充电模组的电感耦合范围,当待充电设备未能准确放置于电感耦合范围中或放置时偏位,便会导致待充电设备无法充上电或充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家具和应用于该智能家具的控制方法,旨在使得无线充电模组与待充电设备得以自动对位,保证充电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家具,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柜体顶部形成有置物平台,所述置物平台具有可充电区域,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置物平台下方;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位于所述可充电区域下方,以在所述可充电区域中对应形成充电区域;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传动连接,以驱使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于所述安装腔中移动;以及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可充电区域对应设置,所述位置感应器与所述传动装置通信连接。可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具有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位于所述可充电平台下方;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具有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设于所述移动平台。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多个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并排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还包括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二充电线圈设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背离所述移动平台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充电线圈部分交叠。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多个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背离所述移动平台的一侧,每一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充电线圈部分交叠。可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隔磁板,所述隔磁板形成所述移动平台。可选地,所述智能家具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支座设有滑轨,所述隔磁板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以沿所述滑轨滑动。可选地,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同步带,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支座的两端,所述同步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所述隔磁板与所述同步带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智能家具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于所述可充电区域;和/或,所述智能家具还包括人体传感器,所述人体传感器设于所述柜体。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智能家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可充电区域中待充电设备的位置;当所述待充电设备未处于无线充电模组上方时,控制传动装置将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移动至所述待充电设备下方。可选地,所述获取待充电设备的位置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用户与智能家具之间的距离;当所述距离在预设的距离范围之内时,点亮指示灯,显示所述可充电区域。可选地,当待充电设备的数量大于一个,且任一待充电设备均未处于无线充电模组上方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每一所述待充电设备的位置;控制传动装置将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移动至其中一待充电设备下方;当该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毕时,控制传动装置将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移动至另一待充电设备下方。可选地,所述当该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毕时,控制传动装置将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移动至另一待充电设备下方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检测无线充电模组上方的待充电设备的电量;当电量在预设的电量范围之内时,判定该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柜体的安装腔内设置位置感应器和传动装置,通过位置感应器获取待充电设备在可充电区域中的位置,并反馈至传动装置,传动装置驱动无线充电模组在安装腔中移动,以式无线充电模组到达待充电设备下方与待充电设备的内置线圈耦合,对待充电设备充电。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柜体的顶部可以设置大于无线充电模组的电感耦合范围的可充电区域,用户仅需将待充电设备放置于可充电区域中,通过位置感应器和传动装置的联动控制,即可实现无线充电模组与待充电设备的自动对位,保证充电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家具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1智能家具的局部爆炸图;图3为图1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支座、传动装置以及无线充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柜板和指示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家具的框架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家具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家具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智能家具32滚轮10柜体33同步带11柜板34主动轮111置物平台35从动轮112可充电区域36涨紧轮113灯槽37电机12安装腔40指示灯13安装板41灯板14抽屉42导光件15柜脚50主控板20无线充电模组60位置感应器21第一充电线圈70支座22第二充电线圈71止挡件30传动装置72支撑脚31隔磁板80人体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柜体,所述柜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柜体顶部形成有置物平台,所述置物平台具有可充电区域,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置物平台下方;/n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位于所述可充电区域下方,以在所述可充电区域中对应形成充电区域;/n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传动连接,以驱使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于所述安装腔中移动;以及/n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可充电区域对应设置,所述位置感应器与所述传动装置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柜体顶部形成有置物平台,所述置物平台具有可充电区域,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置物平台下方;
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位于所述可充电区域下方,以在所述可充电区域中对应形成充电区域;
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传动连接,以驱使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于所述安装腔中移动;以及
位置感应器,所述位置感应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可充电区域对应设置,所述位置感应器与所述传动装置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具有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位于所述可充电平台下方;
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具有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设于所述移动平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多个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并排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还包括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二充电线圈设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背离所述移动平台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充电线圈部分交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多个所述第二充电线圈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背离所述移动平台的一侧,每一所述第二充电线圈与至少一所述第一充电线圈部分交叠。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隔磁板,所述隔磁板形成所述移动平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家具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支座设有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宏陆正华林晖巢铁牛赵英强包丽芳何思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