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池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10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鱼池增氧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固定安装有增氧泵,增氧泵的氧气出口端固定连接增氧管,增氧管穿过箱体的顶端并延伸至箱体的底部,所述箱体靠近增氧管的位置转动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底端位于增氧管的下方,搅拌机构的顶端延伸至箱体的外侧并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固定于箱体上,所述箱体的一侧顶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口,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鱼池增氧装置,提高鱼池中水的溶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池增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鱼池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大规模养殖厂中,往往会由于鱼苗的密度过大导致鱼池缺氧,因此,需要增氧装置为鱼池增加溶氧量。但是,现有的鱼池增氧装置通过将溶氧管置于鱼池中,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掉,导致溶氧效果较差,不能对鱼池中水的溶氧量进行明显改善,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池增氧装置,提高鱼池中水的溶氧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鱼池增氧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固定安装有增氧泵,增氧泵的氧气出口端固定连接增氧管,增氧管穿过箱体的顶端并延伸至箱体的底部,所述箱体靠近增氧管的位置转动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底端位于增氧管的下方,搅拌机构的顶端延伸至箱体的外侧并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固定于箱体上,所述箱体的一侧顶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口,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搅拌轴的顶端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搅拌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搅拌叶,第一搅拌叶的末端位于增氧管的底端,搅拌轴位于第一搅拌叶的上方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搅拌叶和多个第三搅拌叶,所述增氧管的底端依次开设有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第一出气孔位于第二搅拌叶和第三搅拌叶之间,第二出气孔位于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二搅拌叶和多个第三搅拌叶的长度小于搅拌轴与增氧管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固定安装有PH计和液位计,PH计和液位计的探针均置于箱体的内部,PH计和液位计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PLC控制器连接液晶显示屏。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进药口,进药口上设置有盖板。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连接水泵,水泵、增氧泵、驱动机构和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箱体内靠近增氧管的位置设置搅拌机构,在氧气从增氧管内流出时,搅拌机构的快速搅动作用使箱体内的水快速流动,从而增加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溶氧量,同时,在搅拌机构的正反转搅动作用下,搅拌机构与水及增氧管内流出的气泡碰撞,从而将气泡打碎,进一步增加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鱼池中水的溶氧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箱体;2-增氧泵;3-水泵;4-驱动机构;5-液位计;6-PH计;11-进药口;12-盖板;13-搅拌轴;14-增氧管;15-进水口;16-出水口;131-第一搅拌叶;132-第二搅拌叶;133-第三搅拌叶;141-第一出气孔;142-第二出气孔;151-进水管;161-出水管;162-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鱼池增氧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上固定安装有增氧泵2,增氧泵2的氧气出口端固定连接增氧管14,增氧管14穿过箱体1的顶端并延伸至箱体1的底部,箱体1靠近增氧管14的位置转动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底端位于增氧管14的下方,搅拌机构的顶端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并连接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固定于箱体1上,箱体1的一侧顶端开设有进水口15,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口16,出水口16上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61,出水管161上设置有电磁阀162。在实际使用中,出水管161置于鱼池内,驱动机构4为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周期性地带动搅拌机构正转和反转,通过在箱体1内靠近增氧管14的位置设置搅拌机构,在氧气从增氧管14内流出时,搅拌机构的快速搅动作用使箱体1内的水快速流动,从而增加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溶氧量,同时,在搅拌机构的正反转搅动作用下,搅拌机构与水及增氧管14内流出的气泡碰撞,从而将气泡打碎,进一步增加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鱼池中水的溶氧量。在本实施例中,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13,搅拌轴13的顶端与驱动机构4驱动连接,搅拌轴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搅拌叶131,第一搅拌叶131的末端位于增氧管14的底端,搅拌轴13位于第一搅拌叶131的上方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搅拌叶132和多个第三搅拌叶133,增氧管14的底端依次开设有第一出气孔141和第二出气孔142,第一出气孔141位于第二搅拌叶132和第三搅拌叶133之间,第二出气孔142位于第一搅拌叶131和第二搅拌叶132之间。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在增氧管14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孔141和第二出气孔142,增加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另外,第一搅拌叶131的末端设置于增氧管14的底端,在增氧管14中有气泡流出时,便于通过第一搅拌叶131与气泡的碰撞将气泡打碎;第二出气孔142的上方设置第二搅拌叶132,在第二出气孔142中有气泡流出时,便于通过第二搅拌叶132与气泡的碰撞将气泡打碎;第一出气孔141的上方设置第三搅拌叶133,在第一出气孔141中有气泡流出时,便于通过第三搅拌叶133与气泡的碰撞将气泡打碎,从而增大气泡破碎的概率,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搅拌叶132和多个第三搅拌叶133的长度小于搅拌轴13与增氧管14之间的距离,避免多个第二搅拌叶132和多个第三搅拌叶133的搅动对增氧管14发生碰撞。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上固定安装有PH计6和液位计5,PH计6和液位计5的探针均置于箱体1的内部,PH计6和液位计5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PLC控制器连接液晶显示屏。在实际使用中,通过PH计6检测箱体1内水的PH值,通过液位计5检测箱体1内水的液位,并将PH值和水的液位值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液晶显示屏对PH值和水的液位值进行显示,便于养殖人员观察,决定是否加水和PH值调节剂。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上开设有进药口11,进药口11上设置有盖板12。在实际使用中,当液晶显示屏显示PH值为酸性,不适于鱼苗生存时,养殖人员根据当前PH值和液位值决定加入PH值调节剂的量,并通过进药口11加入箱体1的内部,PH值调节剂添加完成后通过盖板12盖住进药口11。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5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151,进水管151连接水泵3,水泵3、增氧泵2、驱动机构4和电磁阀162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在实际使用中,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水泵3工作,向箱体1内抽水;PLC控制器控制增氧泵2工作,向箱体1内增氧;PLC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4周期性地正转和反转,带动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固定安装有增氧泵(2),增氧泵(2)的氧气出口端固定连接增氧管(14),增氧管(14)穿过箱体(1)的顶端并延伸至箱体(1)的底部,所述箱体(1)靠近增氧管(14)的位置转动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底端位于增氧管(14)的下方,搅拌机构的顶端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并连接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固定于箱体(1)上,所述箱体(1)的一侧顶端开设有进水口(15),所述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口(16),出水口(16)上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61),出水管(161)上设置有电磁阀(1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固定安装有增氧泵(2),增氧泵(2)的氧气出口端固定连接增氧管(14),增氧管(14)穿过箱体(1)的顶端并延伸至箱体(1)的底部,所述箱体(1)靠近增氧管(14)的位置转动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底端位于增氧管(14)的下方,搅拌机构的顶端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并连接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固定于箱体(1)上,所述箱体(1)的一侧顶端开设有进水口(15),所述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水口(16),出水口(16)上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61),出水管(161)上设置有电磁阀(1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13),搅拌轴(13)的顶端与驱动机构(4)驱动连接,搅拌轴(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搅拌叶(131),第一搅拌叶(131)的末端位于增氧管(14)的底端,搅拌轴(13)位于第一搅拌叶(131)的上方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二搅拌叶(132)和多个第三搅拌叶(133),所述增氧管(14)的底端依次开设有第一出气孔(141)和第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连州市海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